间谍?黑客?中美贸易新争端

2013-04-01 09:57 630

  3月28日,美国政府一项针对中国IT企业的新法案被曝光。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签署的减支法案中,国会在美国政府科技采购规定中加入网络间谍新

  3月28日,美国政府一项针对中国IT企业的新法案被曝光。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签署的减支法案中,国会在美国政府科技采购规定中加入网络间谍新审查流程,体现美国对中国网络攻击的忧虑加重。

  该法律规定,除非得到联邦执法人员批准,否则禁止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司法部和商务部采购信息科技系统。

  这项240页的开支法律规定,有关机构考虑购买IT系统时,需与执法当局进行协商,对“网络间谍或破坏”风险做出正式评估。其中必须评估中国“所有、主导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实体所生产、制造、装配的IT系统相关的任何风险”。

  美国国会研究处2012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1290亿美元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斯特普托&;强生律师事务所(Steptoe &; Johnson LLP)华盛顿办事处的合伙人、前美国国土安全部助理部长斯图尔特·贝克(Stewart Baker)日前发表一篇博客之前,这项法律得到的关注极少。

  贝克3月25日在知名法律博客“Volokh Conspiracy”中撰文指出,这项举措可能对中国计算机制造商联想 “造成严重打击”,也“让向政府出售IT设备的一些美国企业感到惊讶。”

  联想表示已经知悉这项法律,并在仔细推敲特定规定。目前该公司正朝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迈进。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去年发布报告,敦促美国电信企业不要与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000063)合作,称这两家公司可能受到中国政府施加的影响,这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华为发言人威廉姆·普拉默(William Plummer)称该报告“毫无根据”。

  贝克称:“我们在未来很容易看到越来越收紧的政策语言。”

  来龙去脉

  就在今年2月,美国曼迪昂特网络安全公司已开始大肆炒作所谓 “中国军方从事网络间谍活动”,公布调查报告宣称中国黑客对美国企业发起攻击窃取各种信息。随后,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均对此作出回应,指出曼迪昂特公司的说法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不过,美国国会部分议员依然借此大做文章,积极推动立法要求企业与政府共享“网络威胁数据”。然而,由于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大量民众的个人信息被掌握在联邦政府的手中,因此陷入停滞状态。当时就有分析人士称,美国政府的表态是为限制中国IT企业在美发展制造舆论支持。

  而在2012年下半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生产的IT设备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并敦促美国电信公司不要与这两家公司进行商业合作。对此,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此举背后其实隐藏着部分美国IT企业的利益,意在保护美国企业不受中国企业在美扩展业务的冲击。

  但美国政府的“努力”并未奏效,Clearwire等美国电信运营商随即宣布,将在2013年的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升级中继续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IT设备。美国投资者网站MarkerWatch.com分析文章还称,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目前在电信设备制造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除了可以提供电信运营商所需的各类设备外,其价格也低于思科等欧美厂商,对欧美运营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对于美国政府的最新法案,theStreet.com等多家美国投资者网站均认为,这可能对华为、中兴、联想等中国公司造成不小的影响。华为和中兴的部分高管向媒体表示,华为和中兴的美国业务,绝大多数是电信运营商采购,几乎不涉及政府采购,因此美国政府的新法案,不会对企业在美国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上述高管还强调,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严格按照美国运营商的要求生产,不存在美国政府所说的“安全”隐患,即便对其检查,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不过,有市场人士担忧,美国政府动辄以“安全”问题打压华为和中兴,可能会在美国市场造成对两家公司极为不利的局面,并使公司形象受损,最终逐渐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主要业务,以及智能手机等其他新兴业务。

  另有美国市场分析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出台新法案后,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将是联想。2012年8月,联想北美副总裁兼总经理托马斯·鲁尼公开表示,联想正在攻坚美国的中小学和政府市场,其未来销量有望实现每年超过20%的“超高增长”。而在2012年11月,联想全球产品部门总裁彼得·霍腾休斯也表示,联想的产品正在进入美国的主流消费领域。

  有美国市场分析认为,对于美国政府的新法案,中国可能会通过指责美国违反WTO规则予以回击,但实际上可能难有作为,因为中国目前还不是政府采购国际和解规则WTO协议的成员国,因此无法通过WTO仲裁的方式帮助中国企业争取权益。贝克指出,WTO协议中也包含了国家安全除外条款,而这可能是美国应对中国提出异议时的另一道防线。

  据悉,这项条款只在今年9月30日、即本财年结束前对特定政府机构有效,并且如果具体政府机构认定购买条款规定的技术产品 “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并且在咨询联邦调查局之后,如果后者认定购买产品不会构成网络安全威胁,那么可以忽略这一条款。

  分析人士指出,这个条款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原因之一在于信息技术产品大多由各个部件组成,而这些部件往往由全球不同的企业生产,要清查每一个部分由哪家企业制造,是否与中国有关联非常困难。

  贝克认为,这项条款可能让美国与世贸组织之间出现摩擦,后者主要成员中的德国和英国等,都可能依靠中国方面提供的技术来支持自己的信息产业。

  再次发难 华为中兴事件升级

  电信业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巴马签署该法案对联想、华为等国内IT企业影响不会很大。“因为这个法案主要是指美国政府部门对网络设备的采购,尽管联想等国内企业也进入美国的商用市场,但一直没有打入美国核心政府部门,尤其美国军方等。”项立刚说。

  项立刚认为,该法案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虽然国内企业此前没有打入美国军方市场,但未来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项立刚称,美国方面已经看到联想、华为等打入美国政府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出台上述法案“未雨绸缪”。清议也认为,美国禁止政府采购中国IT设备更多的是一种炒作行为,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

  项立刚还认为,该法案的签署与去年10月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巨头的发难有关,并且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以后还会不断发难。“对美国来说,一个崛起的大国一定是竞争对手,它不仅是对中国,对日本、俄罗斯都很不客气。”项立刚说。

  吴强也表示:目前来看,该法案的签署是华为、中兴事件的“升级版”。

  如何应对贸易争端?

  美国禁止政府部门采购中国IT设备意味着什么?“这个确实有点过火,按他们的法案执行起来,很多有国资背景的中国信息产业企业都将受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法案要求政府部门在考虑购买信息技术系统时,应与执法机构一起对“网络间谍和破坏”风险做出正式评估。这个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并不透明,是否公正合理不得而知,裁判员也是他们自己在掌握。

  同时,评估必须包括“此类系统在一家或多家由中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或者由中国所资助的企业中生产、制造或组装时,所存在的任何风险”,涉及到的企业范围非常广。其实,高新技术产业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政府资助和鼓励的对象,美国也不例外。连英特网也是军工企业研发的,怎么脱离得了政府资助?按照这个法案,特别是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会首当其冲。当然民企也不会完全置身事外,因为美国政府可以帮你“构思”出你和中国军方的关系。

  中国应如何应对这样的贸易争端?梅新育认为,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方面制定对策。短期内,虽然我国是最大的IT产品生产国,但中美两国十几年来已反复发生多次贸易争端,我们在时机成熟时也可以对政府采购设限。中期内,我国还需要继续在多边和区域框架下维持自由贸易体制,抑制贸易伙伴国的保护主义势力。长期则要推进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对我们的杀伤力。

0
标签: 美国政府 法案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