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原油期货价格后期仍是主导浅析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美国油价差距一直存在争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27日表示,中美成品油价约2元/升差距主要是因为税收在油价中所占比例不同导致。周大地表示,中国不该走美国粗放式鼓励石油消费的老路,要向鼓励节能减排的欧盟、日本学习可持续发展。
国内成品油价格与美国油价差距一直存在争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27日表示,中美成品油价约2元/升差距主要是因为税收在油价中所占比例不同导致。美国的长期政策是鼓励石油消费,油价中税收占比在13%-16%,中国油价中税收占比超30%,汽柴油还分别有1元和0.8元的消费税。周大地表示,中国不该走美国粗放式鼓励石油消费的老路,要向鼓励节能减排的欧盟、日本学习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改委26日下发通知,国内汽柴油价格自27日起每吨分别降价310元、300元,新版成品油定价机制同时公布,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27日做客中新网《财富峰谈汇》,解读成品油价格调整及定价机制完善等热点问题。
周大地表示,油价目前确实比美国油价高,美国油价是6元左右,中国油价是8元左右。导致中美油价存在差额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的政策是鼓励石油消费。实际上石油与美国资本的产生是密切挂钩的,所以美国在各种税收加起来,最多时占成品油价格的16%,低的时候占13%,所以美国油价的税收比例比较低,中国油价中有超30%的税收,除了增值税各方面环节比较多一点以外,还有汽油1元钱的成品油消费税,柴油有8毛钱的消费税。如果把这相应税收的成本减去,中美油价的差距就小多了。同时还有生产过程的税收,其他的税收,美国的这类税收比较低。
周大地说,总有人拿中美油价做文章,但除了石油生产国,石油进口国的油价基本上都比中国高,欧洲现在是13块钱左右,日本、韩国10元、11元左右,比中国还是明显高一节。这些国家当然并不是说石油成本比中国高,而跟中国一样,像日本进口的途径跟中国差不多,运到日本和运到中国的油实际的买进价格是一样的。
周大地说,由于日本鼓励节约、鼓励节能减排,所以用高税收进行调节,造成他们的油价比美国高近一倍。日本出产的汽车都有省油的特点,就是长期执行油价高赋税的结果。美国汽车曾是世界老大,但在技术方面开始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不能走美国的老路,要走欧洲、日本这样相对节约的道路。从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安全方面做好工作。所以,中国要全面地看价格比较,伊拉克、卡塔尔这些地方油便宜得很,比喝的矿泉水还要便宜,一升油才合人民币5毛钱,他们对国内就采取低价了,出口照样卖高价,中国学不来。
核心提示:即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采取的不同成品油定价机制均褒贬不一,都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来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案。只有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价格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酝酿近两年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终于在26日靴子落地,取消4%涨幅限制、缩短周期至10个工作日以及调整挂靠油品种类,与此前媒体预期基本一致。作为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机制,我们在关注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同时,不妨来看一下目前其他国家油品定价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对我国又有地方哪些值得参考。
市朝并不意味着低油价税率占比关系大
市朝程度不足是我国成品油市锄制一直遭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消费者甚至往往将成品油上涨归咎于定价机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成品油价格市朝程度很高的国家,但同样是市朝定价,这些国家的成品油价格差别却很大。换算成人民币计算,美国的普通汽油价格在6元/升左右,英国则高达13元/升,日本和韩国则分别为10元/升和11元/升左右。
除了资源丰富的产油国外,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大国,全球只有美国实施低税赋、低油价政策。在美国,成品油定价基本上不受政府管制,各大石油公司炼厂所加工的各种渠道的原油都按市场价格结算,成品油在国内外市场的售价也完全由市场决定,并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而波动。美国零售汽油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购买原油的成本、炼油成本、输送和运营成本、税费,在汽油价格中所占比重依次约为70%、10%、5%和10%。
英国同样也是完全市朝定价,但与美国的价格构成相比,英国汽油的各项税款和增值税占了零售价格的60%。不难发现,即使在原油、炼油等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英国的汽油零售价格也将是美国的两倍多,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正是不同的税率。同样道理,日本和韩国的汽油税率也高达39%和48%左右。与此相比,以北京为例,92号汽油此次降价后价格为7.8元/升,不含税价格约为5.6元/升,汽油税率大约在28%左右。
不难看出,税率在不同国家油价水平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税率的高低则取决于该国石油资源禀赋,此外原油成本也是重要因素。美国本身是石油生产大国,且近年来国内页岩气、页岩油等替代能源飞速发展,让美国有维持成品油低税率的底气。而对于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石油严重甚至完全依赖进口,为了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及推动可替代能源发展,通过高税收限制国内消费是不得已而为之。
普惠性补贴不可取价格接轨是必由之路
除完全市朝定价模式外,还有不少国家采取普惠性价格补贴的方式来补贴消费者,将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这类国家中,除沙特、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输出国外,也包括如埃及、印度尼西亚、南非等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尽管这类措施能够对国内消费者起到了一定价格保护,但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结果往往是导致政府负担急剧增加,进口石油依赖度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埃及普通汽油价格仅相当于人民币2元/升左右,印度尼西亚的这一数据为3元/升。埃及2011至2012财年的燃油补贴约为159亿美元,占其财政经费中补贴费用的71%,约占政府总体财政预算的五分之一;而印度尼西亚2011财年的能源补贴开销约为18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国内成品油补贴。此外,由于与邻国油价存在套利空间,加之政府监管不力,使得投机与走私者有机可乘,导致政府财政补贴白白流失。
在石油全球化的今天,普惠式补贴模式明显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最终高油价的压力也将被放大并强加给普通民众。其一,无论是补贴炼油企业还是直接补贴消费者,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很难在企业与消费者间获得平衡,经常面对出力却两边都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其二,补贴在油价上涨时对政府财政的压力会不断攀升,而这些压力最终仍可能通过其它方式转嫁给消费者。并且由于补贴压力过大,在石油资源开发和可替代能源方面的投入将会面临压力,导致对进口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继续加重;其三,对使用汽柴油的消费者进行普惠制补贴,容易形成消费越多补贴的多的局面,对大排量汽车使用者有利,对无车一族更是不公,补富不补穷办法显然不可龋
高油价是全球性问题因地制宜方能体现价值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高度全球化的商品,高油价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前新增石油产量和储量都很有限,自身产能增速远远跟不上消费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已达4.7亿吨,较2000年翻了一番,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并可能很快突破60%。从这个角度出发,不论是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还是补贴石油生产企业的方式,都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长期来看,市朝仍将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最终选择,但目前我国石油市场并不具备完全市朝的基矗一方面,国内成品油市场主要被三大油企垄断,市场竞争不充分,市朝定价的调价也还不成熟,即使将定价机制下放到市场自由调节,最终结果也是形成垄断定价;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还较低,更重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消费者收入水平差距大,成品油定价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居民的承受能力,暂时无法完全市朝。
此次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整,反映出政策层面坚决推动价格市朝的决心,同时也体现出统筹兼顾的全面考虑。成品油定价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行业发展、人民生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采取的不同机制均褒贬不一,都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来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案。只有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价格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欧洲丁二醇二季度合同价目前正在初步商讨阶段,买卖双方并不希望“速战速决”。
某生产商表示其现在正静观丙烯动态,与销售团队进行第一轮讨论,希望能上调价格,毕竟BDO需求还可以。“目前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容易,但供需比较平衡,而开工率水平也不错。现在工厂需要进行合理的讨论。”
一季度BDO合同价位于2060-2110欧元/吨FD欧洲西北部。巴斯夫三月早期宣布鉴于强劲的需求和高额的原材料成本,将从4月1日起上调80欧元/吨。
客户称在认知到生产商扩大利润空间需要的同时,他们的利润也受到了压制,所以价格能否成功上涨大部分取决于需求的状况。据买方表示,如果没有需求,一切涨价将成为空谈,现在供应商已经因为利润压制感觉到不如意,而且市场供货并不紧张。即使下游需求回暖了,市场供应偏紧了,二季度价格也只会上涨些许。
目前美国二季度价格商讨也正在进行中,两美国生产商宣布将按产品等级上调4-6美分/磅不等。亚洲市场情绪悲观,中国BDO开工率只有50-60%。
2013年全球小麦产量将比2012年提高4.3%,达到6.9亿吨,仅次于2011年,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解。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分析认为,今年全球肥料需求有望增长2.4个百分点,达到1.816亿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农业部、国际粮食委员会等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区间在2.7%~3.7%,其中小麦产量下降得尤为严重,水稻和杂粮的产量也有轻微减少。所幸今年3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季度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小麦产量将比2012年提高4.3%,达到6.9亿吨,仅次于2011年,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解。
近日,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公布了《2012~2013年全球肥料供需展望》,分析认为,由于全球的粮食存储消费比偏低,国际农产品和粮食的价格很高,致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美国、欧盟等也在制定新的农业政策,以期刺激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由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对粮食安全问题加以关注,加上全球农产品价格高涨,预计今年市场的肥料需求会有所增长。《展望》预测,今年全球肥料需求有望增长2.4个百分点,达到1.816亿吨。
化肥使用量加大
按照目前全球70亿的人口数字看,全球每年的粮食产量需要达到40亿吨才能解决人口的粮食需求。去年1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2/13作物季全球谷物产量为22.84亿吨,比之前预估的22.86亿吨下调了2.7个百分点。粮农组织表示,这一作物季全球谷物供需要比2011/12作物季吃紧许多,全球产量低于预计的需求量,谷物库存大幅下降。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距离解决全球人口饥饿问题的水平还很远。耕地和水资源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粮食产量,只能通过科学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据了解,目前化肥的施用量正在以每年5%的比例增长,随着全球小麦等农产品价格的高涨,化肥的需求也日益变得刚性。
从国内情况看,虽然去年我国取得第9个粮食丰收年,但据海关数据统计,去年我国进口大幅飙升。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粮食增产1836万吨,同时海关数据表明,我国仅小麦、玉米、大米三种口粮进口量就超过1000万吨,新增供给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内的新增需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将逐步上升。到2020年,预计我国的粮食需求将达到6.6亿吨,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年均增长率得达到2%,但目前仅为1%。而国家为了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已经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收购价,因此目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处于高位,继而导致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其中就包括化肥的使用。
今年全球肥料市场将增长5%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预计全球肥料销售量增长将达2%~3%,约为2.32亿吨。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肥料销售量大约在2.26亿吨,其中农用肥料销量占了80%,比2011年增长0.3%,至1.78亿吨。由于各个国家内在的肥料需求不断增长,总出口量下降了7.7%,至4800万吨。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肥料11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3.1%;累计进口金额达5.216亿美元,同比下降27.2%。进口量的下降,除了说明国内肥料供应的增加,同时也印证了国际肥料供应目前处于偏紧格局。
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去年全球化肥开工率为82%,比2011年低了3个百分点,且所有肥料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据称,2012年全球肥料总产能比2011年增长4%,增长量接近1000万吨。其中约有1/4的产能被推迟至今年建设,有的要延迟到2014年。在2012年和2013年,全球大约有140个扩能项目投产,其中有一半在中国。
协会预测,今年全球肥料将继续增长,同比增长约为5%,总养分的供应量将增长4%,至2.36亿吨。同时预期全球肥料销售量增长将达2%~3%,约为2.32亿吨。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三收盘上涨,延续此前三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主要由于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增强了原油需求前景,但美国政府原油库存数据则限制了油价涨幅。
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5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4美分,报收于每桶96.58美元,涨幅为0.3%。据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统计的数据显示,这一价格创下主力合约自2月19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周二纽约油价收盘上涨1.6%,报收于每桶96.34美元,主要由于美国耐用品订单数据好于分析师预期。此前3个交易日中,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4.2%。
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最新上涨51美分,至每桶119.87美元,涨幅为0.5%。按此计算,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与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之间的差价为每桶13.29美元,这一差价在2011年10月14日触及每桶27.88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署(EIA)今天发布了截至3月22日当周的能源库存报告。报告显示,该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30万桶,增幅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能源信息和咨询公司Platts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60万桶。报告还显示,该周美国汽油库存减少160万桶,符合分析师此前预期;馏分油(包括柴油和取暖用油)库存减少450万桶,分析师预期为减少70万桶。
能源信息署周四将公布截至3月22日当周的天然气库存报告。Platts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该周美国天然气库存减少830亿立方英尺到8970亿立方英尺。
近期,欧美原油期货价格开启一波异向走势,其中WTI逆势反弹,布伦特则震荡收跌,两者差值也缩减至13.36美元,是2012年7月份以来最低值。三周以来,WTI上涨4.69美元,涨幅达5.2%;布伦特下跌1.92美元,跌幅1.74%。
期间,美国股市连创新高,美联储宣布继续推行现有宽松政策,再加上库欣地区库存压力逐渐减轻,WTI在此支撑下一路震荡抬升。然而,北海供应增加,机构下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再加上近期欧元区经济数据疲软,塞浦路斯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欧债忧虑合力打压布伦特,致使其在多空交织下震荡收跌。
后期来看,欧洲局势暂时缓解,但仍不可盲目乐观;美国财政问题久拖不决,市场担忧情绪难消;再加之市场供需相对宽松,后期国际油价仍将是利空主导,震荡走弱,期间不乏短暂利好支撑。此外,叙利亚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局势需加以关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南非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双方合作的位于南非伊丽莎白港库哈工业园区的世界级规模的穆托姆博炼油项目的开展。
此合作框架协议由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和南非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莫卡巴博士(Dr.Benny Mokaba)共同签署。据了解,双方同意邀请南非工业发展集团(IDC)共同参与项目下一阶段工作。南非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Nosizwe Nokwe-Macamo表示:“该框架合作协议对于穆托姆博炼油项目的实施非常重要,将使南非国家石油公司有机会与全球主要的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化拓展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
去年5月,中国石化曾与南非国家石油公司签署联合研究协议,双方同意共同开展就穆托姆博炼油项目商业模式的研究。而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则为该项目的加快推进奠定了基础。
中国石化方面表示,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共同在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和开发项目的合作范围,并就其他合作领域包括在非洲南部地区探讨下游投资机会、新建或收购仓储物流设施等达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