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重仓股的多维视角
2012年的年报逐步进入披露后半程,对于投资者而言,谈资之一就是机构的持股。通常都是60%以上,有些账户要求是80%以上,这样的话,社保账户的年末持股市值必定是上升,无论上市公司年报显示的情况如何,这个结论都是必然的。
⊙本报记者 周宏
2012年的年报逐步进入披露后半程,对于投资者而言,谈资之一就是机构的持股。近日这类的信息似乎多了起来,也颇吸引人眼球。
近期较热的看法之一是:“社保基金又在抄底了”。其依据是经过盘点,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增加,于是得出上述结论;看法之二是:“个别私募抓到大牛股了”;而第三个看法却与第二个看法截然相反,私募持有四十多个滞胀股;这个笔墨官司估计要打一阵了。看法之四是:公募基金大举进入创新产业。
上述机构的投资真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关于“社保基金抄底”之说。这个说法肯定是无误的,其实,社保基金在过去一年都是不断增拨资金给其下面的管理账户的,这个消息此前也频频见诸报端。从投资规模说,二级市场社保委托的资金增长是必定的。
而社保基金对账户持股都是有底限仓位要求的。通常都是60%以上,有些账户要求是80%以上,这样的话,社保账户的年末持股市值必定是上升,无论上市公司年报显示的情况如何,这个结论都是必然的。
至于社保基金的重点持股,则没有太大意义。社保基金目前有近20家投资管理人,社保组合的持股由这些投资管理人独自决策,合并梳理社保基金的持股,其实没有意义。这就好像梳理北京的股民喜欢持有什么股票一样。
私募的持股业绩也是个有趣的话题。话题的核心无非两个,第一,私募对个股的选择能力究竟是高是低;其二,今年以来私募的业绩如何?
私募对个股的选择能力,这本身是个伪命题。如果说,社保持股因为其大量的投资管理人而显得没有意义的话,那么面对上千个私募,他们一致的选股能力也是无从谈起。要谈论私募的选股能力,可以从投资体系、选股特点、历史综合业绩等方面去着手,光说一个季度的个别持股没有意义。
至于私募的业绩,其实只要看下私募的平均业绩就知道了。业绩反映的是整个组合的情况,比个别重仓股的表现准确多了。从业绩说,去年末,私募整体的业绩弱于公募,到了今年2月份后开始反超,其原因和私募通常的风格特征有关。
基金的持股,其实看上市公司年报已经远远落后了。1个月后,基金一季报会给出更完整及时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