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开放式基金就这样天天开放了
如果能从客户的风险感知需求出发考虑问题,投资品的创新空间就被打开了。从客户的风险感知需求出发考虑产品创新,流动性降低,净值公告甚至核算的频率降低,债性加强——以上特征或为未来证券投资品的发展打开新的方向。
11年前的2002年,我正在博时公司一起准备开放式基金筹备检查。一次与检查组的海外专家聊天,有专家问过一句:为什么要天天开放,而不先做几个月开放呢?我们当时单纯抱着应当尽最大能力满足客户需求的心态:既然净值天天都有,而且以当时的IT技术,天天开放与几个月开放对系统要求的差别也并不大,为什么不每日公布呢?又为什么不让客户可以想买就买,想赎就赎呢?
天天开放既满足了客户需求,也没有增加什么成本——就这样想着,大家也就都没有认真关注这个问题,简单以两句IT技术的发展、成本无影响之类的话搪塞过去,专家们看我们对类似问题完全无意识,也就不想再做无谓的探讨。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我们曾经的狭隘:原来还有另一个角度,即考虑到客户的风险感知需求!
在证券业发展长达20多年的历史中,存款与股票这两极的市场是最大的。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投资决策似乎无非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权衡配置。2011年、2012年信托的大发展、理财产品的热销让诸多证券业专业人士讶异:原来很多客户对流动性的需求远没有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么高,而客户对风险的衡量也与我们曾经的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
2012年是证券行业变革的开始,大资管时代到来,定期封闭式基金、类理财基金、分级基金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变革加剧的证券行业,对客户来讲会意味着什么呢?2012年的这场证券变革,正是顺应大众对投资品日益丰富的需求。变革的背后,更蕴含着对风险、收益更广义的理解。
从单个客户的情况考虑,客户通常会有部分在1到2年内没有太高流动性要求的闲置资金。对这些资金而言,如果能够有到期相对明确的收益预期,那么,每日的净值似乎就成为了累赘,让客户徒生烦恼。信托产品的推出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客户的这种感受,这是与传统开放式公募基金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产品。
如果能从客户的风险感知需求出发考虑问题,投资品的创新空间就被打开了。而且,在未来的时代政策下,我想债券和债权等债务类型的投资工具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就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而言,从一开始仅知道存款这么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直接就接受了上市公司股票这样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而且是蓝筹、垃圾股同登舞台,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中缺失的中间环节实在还有甚多可充实之处。就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而言,在海外债券、债权市场日益扩容的大背景下,券商、基金、私募万马奔腾——就此机会,也就把降低间接融资比例、降低银行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降低国家在经济周期中承担的风险等数年未能解决的问题一并拿下。
从客户的风险感知需求出发考虑产品创新,流动性降低,净值公告甚至核算的频率降低,债性加强——以上特征或为未来证券投资品的发展打开新的方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秦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