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中国已经成为离岸外包的第二大承接国

2013-03-21 14:27 773

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冬  和讯网消息 2013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于3月20日-3月22日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大变革下的中国服

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冬

  和讯网消息 2013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于3月20日-3月22日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大变革下的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和讯网全程播报。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冬在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最近这几年,准确的说是从2009年以后逆势上涨,服务外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从很多的数字我们看到不管是相对传统的贸易,或者直接的成长,中国已经当之无愧成为离岸外包的第二大承接国。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冬: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好。非常感谢组委会安排我进行演讲,我也是刚刚才把这个材料做好。

  接到会议的邀请,并且也安排到今天下午人才培养的环节里面,所以我也认真思考了一下,我给大家讲点什么。因为在座的很多领导和朋友都知道我的经历,我希望能把我对产业的理解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这个题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挑战》,我认为一个是业务转移另外一个是技术创新。郭总我觉得讲的比较宏观,我今天的内容更多从服务外包业务层面来探讨技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我今天核心想阐述的内容就是,服务外包发展到今天,我认为技术的变化对IT服务带来的重大影响,而IT服务对服务外包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全球的企业,进行全球服务外包转化过程中。实际上最终对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输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各界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去年6月份商务部在大连举办的软交会期间,我们尝试性的提出新的主题——IT服务的新定义。我们试图在探索技术和服务外包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们经常和大量服务外包的企业(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在这个沟通中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很多的服务外包的企业老总们,还是非常关注中国的市场,因为中国我们都知道,其实是最近这几年,准确的说是从2009年以后逆势上涨,服务外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从很多的数字我们看到不管是相对传统的贸易,或者直接的成长,中国已经当之无愧成为离岸外包的第二大承接国。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外包的企业老总,越来越被一些困难、问题所困扰。因为我们是专门做园区开发的,我们在判断一个企业成本的时候,我们从综合的层面考虑,一个是人力资源的成本,还有一个是和物业相关的成本。

  我们发现去年中国在这个领域,发生的成本的增长非常快。据统计数据显示,写字楼的租金和前一年相比,北京CBD顶级写字楼的租金增长超过了70%,北京写楼的租金已经超过了纽约,跃居全球第五位,亚太第三位。

  第二个是在人力资源的成本上,中国我们发现一线城市的结合,行业相关的流失率是很高的,超过了30%,而且据不完全的统计,还有很多行业希望能离开北京、上海这种竞争激烈的城市,去寻找新的机会,这就给很多外资的企业老总带来很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迫使企业在寻找新的业务转变可能性。比如说在中国的发达地区,2006年起很多的地方政府持观望的态度,现在发生了变化,现在开始关注税收、投资回报等等,还有就是和地方政府业绩直接相关的东西。再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潮,实际上印度接单的业务量在下降。

  同样在中国已经进入中国国内的外资企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他需要进行二次的转移来分担成本的压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市场增长之快也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综合这些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跨国公司向中国的转移,包括形成规模的本土外包企业进行二次转移,应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这几个关键的因素,比如说低廉的成本、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地方政府鼓励的政策、交通的便捷性我们认为是核心的五要素。最核心的是持续供应的高端高性价比的人才,谈到人才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人才问题必须系统考虑,它不能简单的说层次的高低。比如说去年我们讨论更多的问题中国服务外包的人力资源成本高低高不高?我们把人力资源系统分为两个阶段的话,那其实是一个部分高一个部分低。

  所以说它的高与不高是相对而言,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怎么能够持续提供合理的性价比人才,才能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

  这个过程当中对我们很多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进入中国市场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找到需要的人才。其实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视野也可以更宽泛一点,我们越来越发现与中国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非常温和的,我们认为服务外包可以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

  我曾经在大学当院长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讲什么叫服务外包?什么叫城镇化?这两者什么关系?其实我们认为服务外包更适合城市化,而不一定适合城镇化。因为这是一个高端的服务业,适合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但我当时给学生提供的一点就是,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在良好的环境下,让更多农村的学生在城市里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好,我认为这就是城市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二线城市,他们非常渴望来承接这些服务外包,但是我们的很多企业老总们在思考,他们能不能找到这样适合的人才,这已经不是想像的问题,这是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我们的家长和大量的大学生,他们的期待是我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能不能接受大学教育,并且获得进入这个行业的能力。这两者我们一直认为是教育没有衔接好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第二个挑战,在业务转移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在另外一个同步发展的过程中,IT技术的进步也在超越我们的想像,我觉得刚才郭总讲得很好,我们感觉到现在IT技术的进步,有三个主要的技术对IT技术产生驱动作用,一个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IT技术,第二个是移动互联,我认为这不完全是技术层面,实际上是市场驱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形象的话说,大量的无线的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无限的需求,我们把这个看作是市场的驱动。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全球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安卓和苹果的平台上进行产品的开发、研发,这都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就是说企业可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IT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的价值基础。

  这张图表大家可能看过(互联网上的一分钟PPT),互联网上的一分钟会发生什么?这个变化确实非常大。

  在IT技术推动了IT服务,而且IT服务和服务外包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融合,我们发现最近几年产生了新的业务。比如说跨国公司的移动化的管理,还有就是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企业,它和呼叫中心的业务已经捆绑在一起,另外是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还有电子商务,还有和垂直行业的深入融合所延伸出的新型的业务。

  再就是云服务平台,创有新的服务,这个也需要人去提供。所以DLSP我们认为服务外包和IT服务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等同。一般借助网络,运用硬件及软件所实现的远程各类专业开发与服务的集合都是IT服务,我认为这种IT服务和现在所说的服务外包密不可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第二个挑战,在这样的IT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服务外包企业能不能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这是我今天讲的关键立足点,就是产业的业务转移和技术的创新,对服务外包人才提出新的挑战,实际上我认为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在中国这个挑战不仅在这两个方面,还有其他的,刚才说的IT技术是一个方面,另外还有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现在实际上人力资源不仅仅满足于我到服务外包企业里去工作,他还希望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比如说2011年苏州服务外包学院招生1700多个学生,其中40%的生源来自苏州本市,一方面我觉得很高兴,因为说明我们这个学校刚刚成立了两年,就得到了当地的认可,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另外一个问题,外地的学生和本地的同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本地的学生留下来很容易,但同样的情况下外地学生如果想留在苏州的城市,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将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综合的问题。

  另外关键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它没有有效解决结构性的人才培养和矛盾。我们来看,这个数据是每年商务部和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数据,从2008年开始有数据统计,每年服务外包吸纳的数量和比例都在稳步的增长,每年几乎吸纳了当年应届毕业生的10%进入到新的行业,而且这里面70%的人力资源是来自大学毕业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服务外包的发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极其重要的。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却依然突出,在2011年独立的咨询报告公司,非常明确的提出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就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

  我们曾经在苏州这个学校做了很多的实践,其中一个实践是开发矩阵式的专业设置模型,一方面考虑服务外包的业务,另外一方面考虑IT服务垂直行业,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专业很受欢迎。第二个模型我们就说,我开发了一整套的课程体系,我们开发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技能,然后根据这些技能开发课程。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在服务外包转移过程中,我们通过科技园区为外包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依然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科技园区里面提供一个集政策的扶持、共享平台和人才积聚企业所需要的有效的微观的资源整合环境。

  我们公司前几年一直在进行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创新,从人才的培训、招聘、BOT平台、高校合作的平台。

  最后我想提一点,我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目前国内的政策,刚才服务外包考试中心的张主任也谈到了,实际上我们国家商务部正在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奖励政策,新政策已经下发了。另外去年我发现国家劳动部和人事部出台一项政策很多地方不是很关注,我建议大家要非常高度的关注这个政策,其实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受到服务外包人力奖励政策的启发而制定的。虽然只有六条,但是非常明确就是鼓励各个地方对人才的培养,就是先建立一个人才的标准,根据各个地方培训的政策,每个不同的岗位的从培训到鉴定有都奖励政策。我觉得这个很有利于我们的人才的发展。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上海市2012年补贴培训目录内各项目的补贴标准,都是服务外包行业,这里还不完整,我建议像刚才服务外包考试中心推出了很多职业科目,我们都可以在当地能够纳入到培训补贴里面去,可以参考像上海这样先进城市的经验,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持续补贴,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样的政策。

  所以时间关系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
标签: 杨冬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