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留任央行行长将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已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10年的周小川,3月16日再次获任央行行长,这为其继续前10年的改革留出时间。1981-1985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技术员、工程师(其间:1982-1985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已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10年的周小川,3月16日再次获任央行行长,这为其继续前10年的改革留出时间。
去年11月,周小川没有进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一度被解读为他将退休。今年3月11日,周小川高票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现在他以非中央委员而是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出任央行行长。
新华社援引众多业内人士的话表示,这一人事安排属“破例”,留任要职往往意味着肯定,对于65岁的周小川而言,也可能更多地意味着责任。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即提出了对央行的期望:“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而对于汇率和利率改革,周小川曾于3月13日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管谁出任央行行长,那些经实践检验的、做得对的政策一定会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
“破例”留任缘由何在?
周小川的连任,在意料之外,亦在预料之中。
2012年11月11日,在中共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的“中国银行改革与科学发展”发布会上,周小川曾就退休表态说:“年纪大了,总是要退休的。”
这一表态曾让市场人士对中国金融改革进程感到担忧,不过,事情很快在今年峰回路转。
在今年3月13日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出周小川是否会留任央行行长的问题时,周小川低头看了眼桌面,再抬起头,露齿而笑:“这都是有既定程序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并不清楚这件事。”
周小川轻松的表情,以及台下会心的笑声,都让其留任似乎有了答案。
有报道称,周小川留任是出于在当前复杂金融形势下,国家最高领导人认为他“其才可用”,也有不少高层力荐周小川再干几年。很多人认为,这有利于保持中国金融改革政策的连续性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政策协调。
周小川多年老搭档、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周小川正式获得连任之前就表态:“我觉得周小川行长能够连任,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吴晓灵看来,周小川是一个学者型的行长,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他以系统论的思维对中国的价税财联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周小川任央行行长之后,在货币的稳健经营、丰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和国际上主要的央行做了比较好的沟通。
据新华社报道,周小川是中国“文革”后的首批硕士,他和吴敬琏、郭树清、楼继伟等人一起参与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和设计。1991年起周小川先后在银行、外汇、证券等多个金融部门任职。2002年起任央行行长。
过去10年,央行行长周小川一直在“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商业银行、推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有这样一个行长执掌,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好处。目前确实是经济、金融非常敏感的时期,有很多东西不在其中、没有深刻的体会,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吴晓灵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也表示:“周小川在国际上比较受认可。他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连任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余永定曾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和周小川共事过。
在海内外媒体看来,周小川温文尔雅,英文流利,专业理性,是公认的中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发言人。
几乎所有受访对象谈到周小川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在当前各国货币政策分歧深化的形势下,周小川的国际认可度有助于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协调货币政策。
2009年3月23日,就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召开前几天,周小川在央行网站发表了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周小川在文中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随后,《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关于改变宏观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几点认识》三篇文章接踵而至,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
在周小川的上述文章发表两天后,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他希望结束美元时代。这不是恐吓,周小川严肃地建议用一种储备货币来抗衡美元的地位,并同时称”他的观点值得一听。
近年来,周小川最引人注目的动作或许更与“危机”有关。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央行4个月内五次降息,货币政策的适时放松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不过,也有人批评央行的刺激政策退出太晚、引发通胀。
在回顾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时,周小川说,总体力度大一点,比力度小一点好,当时的形容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他认为随后货币政策的回调还是比较快的,但也坦承“如果能够再做快一点,也许更好一点”。
权威金融杂志《欧洲货币》评选周小川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欧洲货币》称:在推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揽子措施之后,中国成功地在维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稳定的道路,避免了可能触发“硬着陆”的宏观经济政策。
“人民币先生”再出发
在周小川留任消息确认后,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暗示中国希望继续推进由周小川主导的金融改革,包括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
而早在3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周小川已经承诺,将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开放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他表示,在贸易结算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改革。他补充说,改革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过去10年里,在一系列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中,周小川都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2005年7月21日晚,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一次性对美元升值2%。这一消息当时震惊了整个世界。
2010年6月,在经过长达5年的单边升值后,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央行将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原先的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正是惊讶于周小川的汇改魄力,外媒给他冠上了“人民币先生”的头衔。这是历任中国央行行长中,惟一被冠以“人民币先生”头衔的央行行长。
对于这个“光环”,周小川并不完全认同。“假如由于我的谈话对人民币有影响,才叫我‘人民币先生’,我觉得这个称呼不合适。但如果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那倒是未尝不可。”周小川早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如是说。
在许多经济学家眼中,完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央行迫在眉睫的问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央行应尽快完成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让汇率达到自由浮动的状态。
“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是过于审慎。参照其他国家已有的经验,从固定汇率制改革到浮动汇率制,一般6到7年即可完成。但中国的汇改,即便从2005年汇改算起,也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鲁政委表示。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中国的金融改革而言,需要扩大汇率浮动,实现开放,央行减少甚至不干预外汇市场。
与央行规划的汇率改革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协调推进的路线图不同,在部分经济学家看来,必须先完成汇率改革以后才能进行资本账户开放。
在鲁政委看来,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存在严重的“次序倒错”:未能先改刚性的汇率这一造成经济剧烈波动从而坏账生成的源头,却首先开始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剥去了银行能够抵御坏账的利差铠甲。
利率市场化可期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将是周小川留任后需要面临的重任。
过去的10年间,虽然在进度上落后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央行也在逐步推进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如果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的起点,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已走过17年历程。
事实上,在周小川10年央行行长任期中,利率市场化改革甚至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4年10月,央行决定: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但不可较基准利率上浮。
但随后央行在利率市场化上并没有太大动作,再次发力已经几乎在8年后。
2012年6月7日,央行宣布:6月8日起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仅仅隔了一个月,央行再次宣布,7月6日起将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迄今为止,包括银行间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等大多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而在2012年,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也开始在特定幅度内上下浮动。
2012年1月,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再次刊出2011年初周小川所发表的《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而在“旧文重发”呼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周小川当年3月再次在《中国金融》杂志发文指出,“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会议精神继续积极推进”。
话音落下仅仅数月,央行就在2012年6月、7月连续出击,放宽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空间。
去年中共十八大期间,在被记者问及“中国正在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到底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时,周小川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过程,如果说是选择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我认为还是选择适当最合适。但总体来讲,如果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来看,最近这个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在加快。”
去年年底,周小川曾多次对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动作做出展望:“要积极促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结合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通过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等途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渐行渐近
周小川既不喜欢被称作“人民币先生”,也在公开场合慎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词。他喜欢用“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来表述央行所做的事情。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鬆(微博)所言,“在成功推行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等重大金融改革后,预期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成為周小川新任期的主要任务。”
2009年,周小川发表“关於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引起国内外震惊。文章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鉤、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SDR具备成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
此后他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中国对加入SDR并不著急。隻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随著人民币日渐强大,被纳入SDR是迟早的事。”
按规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於2015年进行货币篮子审查,对其组成进行评估和调整。届时,若周小川任期未满,他能否看到人民币“水道渠成”加入SDR?如若实现,他将看到自己参与绘制的人民币国际化蓝图已成。人民币国际化:渐行渐近
周小川既不喜欢被称作“人民币先生”,也在公开场合慎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词。他喜欢用“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来表述央行所做的事情。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鬆(微博)所言,“在成功推行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等重大金融改革后,预期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成為周小川新任期的主要任务。”
2009年,周小川发表“关於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引起国内外震惊。文章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鉤、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SDR具备成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
此后他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中国对加入SDR并不著急。隻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随著人民币日渐强大,被纳入SDR是迟早的事。”
按规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於2015年进行货币篮子审查,对其组成进行评估和调整。届时,若周小川任期未满,他能否看到人民币“水道渠成”加入SDR?如若实现,他将看到自己参与绘制的人民币国际化蓝图已成。
周小川简历
194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1968-1972年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知青
1972-1975年北京化工学院四系仪表自动化专业学习
1975-1978年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第四研究室技术员
1978-1981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与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85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技术员、工程师(其间:1982-1985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5-1986年国务院体改方案研讨领导小组成员
1986-1986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
1986-1991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其间:1986-1989年挂职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
1991-1995年中国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其间:1992.09-1992.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5-199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员
1996-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8-2000年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
2000-200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02-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2013-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