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支付地位将大幅提升
按照现有的速度,人民币很可能于数月内超越泰国铢,跻身全球前10大国际支付货币。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尽管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决策层并没有着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却一年跃升了7级。
按照现有的速度,人民币很可能于数月内超越泰国铢,跻身全球前10大国际支付货币。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尽管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决策层并没有着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却一年跃升了7级。
环球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人民币月度追踪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在国际支付交易的份额亦从0.25%倍增至0.63%,其在国际支付货币的排名也从第20位跃升至第13位,国际支付地位飞速提升。
过去两个月,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发展,似乎有提速之势。进入2013年后,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交易额迅速攀升,该月增速达24%,远高于同期国际支付交易额的平均增长率13%。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SWIFT认为,人民币将成为主要的国际支付货币。当然,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交易额中所占的份额还不足1%,相比于高居前4位的欧元(40.17%)、美元(33.48%)、英镑(8.55%)及日元(2.56%)还有段遥不可及的距离。
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过去一年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民币的国际化速度远高于市场预期,也高于中国决策层对此的判断。从香港,到新加坡,再到英国伦敦,海外市场对离岸人民币的热情持续高涨。这也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交易的增加。
以新加坡为例,由于新加坡锐意发展成为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过去一年其实现的人民币支付增长高达123%,仅今年1月,新加坡的人民币支付增长为33%。由于新加坡已拥有自身的人民币清算机制——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获中国央行授权为人民币清算行,预计人民币支付业务还将进一步上升。
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的增强。在最近的几桩大宗贸易里,我们更加频繁地看到了人民币的身影。比如去年11月,中国华粮集团与乌克兰签订年进口600万吨玉米合同,首次采用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做贸易结算价,表明中国价格,以及人民币在定价权的争夺中取得历史性突破。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交易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及支付货币。
按照现有的速度,人民币很可能于数月内超越泰国铢,跻身全球前10大国际支付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超预期发展也与全球主要结算货币在过去几年里的争相“竞次”不无关系。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量化,欧债危机缠绵不休,受此影响,欧元、美元、英镑及日元轮番(或者即将)大幅贬值,促使更多交易者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这一点,在非洲国家体现的格外明显。近年来,加纳、赞比亚、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连续出台系列“去美元化”政策,希望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非洲大陆的使用却呈几何级数上升,多个非洲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
一项被反复提及的对比是,相比于海外市场的顺风顺水,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仍在国内。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相对滞后,以及分裂的、缺乏深度的人民币市场,是当前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前一项议题上,深圳前海的先行先试可能将探出一条路来,中国证监会不断拓宽的QFII、RQFII、QDII及QDII2渠道,也将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添砖加瓦。在后一项议题上,很遗憾,我们至今没有看到决策层有任何动作,受多部门利益羁绊,统一的人民币市场仍然是镜花水月。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按照现有的速度,人民币很可能于数月内超越泰国铢,跻身全球前10大国际支付货币。甚至在未来几年晋升前5。国内的相关改革可要加紧了,一副好牌,可别砸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