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盈利能力 银行利率定价机制需“补课”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定价机制不能得以改善,价格的恶性竞争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净利差越变越薄。为此,专家称,作为银行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首先应当自上而下地完善定价的长期战略规划,建立起全行统一的利率定价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定价机制不能得以改善,价格的恶性竞争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净利差越变越薄。作为银行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首先应当自上而下地完善定价的长期战略规划,建立起全行统一的利率定价机制;其次要健全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转移定价等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账户层的成本和风险计量,为利率定价做好准备。
记者李岚本月27日,就有媒体针对在广东地区推出“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活动的相关报道,交通银行有关部门通过本报记者作出正面回应。
事实上,撇开事情本身不论,单就媒体对一家银行在某个地区的利率变动如此敏感,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经济下行周期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大大超过了以往。
应该说,“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深远”如今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会逐步推动商业银行从同质化经营、粗放式管理,向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管理转型。但种种迹象表明,彻底实现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补的“功课”还很多。
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凸显了我国商业银行对产品价格缺乏敏感性和定价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定价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又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大瓶颈。
就贷款利率而言,据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银行尚未建立统一的定价机制,做不到根据客户风险、期限、抵押品,以及自身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实现逐笔定价。往往是总行参照市场竞争情况,要求对某个客户群保持基准利率,或对某个客户群统一上浮10%。其结果,很多时候贷款利率跟客户的风险等级不成正比,跟贷款期限也没有关系。换句话说,贷款利率并没有反映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实际定价效率并不理想。
根据研究人士对工、农、中、建四大银行风险贷款定价运营机制的综合研究,当前影响四大银行贷款定价的因素主要有8个方面,即:客户信用分析、信贷资金监管、利率管理人员培育、贷款成本估算、客户市场定位、信贷数据整合、信息系统优化和宏观政策识别。
这项研究表明,总体上,对四大银行贷款定价绩效产生较大支持作用的因素是客户信用评估、宏观政策识别;产生一般作用的因素为利率管理人员培育、贷款成本估算以及信息系统优化;而信贷资金监管、客户市场定位和信贷数据整合,则几乎对银行贷款定价绩效不产生有效作用。
不过,具体到各家银行情况也不一致。其中,对工行贷款定价绩效支持作用较大的要素有客户信用评估、利率管理人员培育;对农行而言,信息系统优化、宏观政策识别作用较大;客户信用评估、宏观政策识别要素对中行影响较大;而利率管理人员培育对建行的支持作用较大。
从上述情况分析不难看出,客户信贷评估和宏观政策识别两个要素在四大银行中不仅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产生了显著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利率管理人员培育和信息系统优化要素在四大银行贷款定价中虽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与西方银行的相关管理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信贷资金监管及贷款成本估算因素的作用较小则与预期相差较大,而客户市场定位及信贷数据整合在贷款定价中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如何提高信贷资金监管的效率、改进贷款成本估算质量,还是一个尚待克服的难题,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四大银行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从存款定价来看,也存在问题。据银行独立咨询顾问、美国银行前高级副总裁席波介绍,存款定价一般是根据客户种类和产品种类,在组合层进行定价。比如活期存款,要构建客户行为模型,分析每类存款的沉淀率有多少、沉淀期限有多长、利率敏感性怎样;在此基础上,根据资产负债的匹配需要,确定资金的使用价值。沉淀率高、沉淀期限长、利率敏感性低的活期存款,就可以匹配一些期限长、固定利率、收益高的资产,资金价值(即资金转移定价)就高一些。在资金转移价格的基础上,扣除运营成本和操作风险成本,即是给客户的存款利率的基准。
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做不到主动、逐笔、客户化的定价。这一点从去年央行允许存款利率浮动后各家银行的反应中就有明显体现。当时,先是五大银行选择上浮,并无一例外地维持了降息之前的水平,而中小银行则选择观望,几日后基本上一浮到顶―――尽管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定价管理机制相对完善的五大银行来引导中小银行的利率定价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但仍然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不足。建行资深研究员赵庆明就向记者表示,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初衷就是让不同信用级别的经营主体有不同的融资成本,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不同的银行信用级别是有差别的,即便是五大银行,它们之间的信用级别也应当有所差异。
“如果定价机制不能得以改善,价格的恶性竞争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净利差越变越薄,最后无法覆盖银行自身经营的风险、成本和资本回报要求,导致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危机。”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对价格、成本、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将是商业银行构建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核心。
应该说,定价是银行和客户最核心的关系。价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但反映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水平,同时也反映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而随着商业银行由“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型,利率定价也由过去的单一产品定价,向客户关系定价转型,这对银行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为此,专家称,作为银行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首先应当自上而下地完善定价的长期战略规划,建立起全行统一的利率定价机制。其次,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资金转移定价、运营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管理等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账户层的成本和风险计量,为利率定价做好准备。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