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公司去年承保亏损 财险业走下高景气神坛

黄蕾 | 2013-02-20 11:40 916

  一张流传于保险高层圈的“2012成绩单”,揭开了国内财险公司的生存现状。本报昨日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去年一整年,全国62家财险公司中,

  一张流传于保险高层圈的“2012成绩单”,揭开了国内财险公司的生存现状。本报昨日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去年一整年,全国62家财险公司中,有多达37家公司出现承保亏损,其中中资20家、外资17家,承保亏损的比例高达近六成。

  不同属性公司承保亏损背后的原因各不同——有恶性竞争、自食恶果的,亦有机构布局、成本骤增的,更有备战交强险、大肆烧钱的。在风光数载之后,国内财险业逐步走下高景气神坛,盈利周期向下走的趋势开始逐步显现。

  中资:低价抢单、快速铺摊

  即便预料到自食恶果的收场,部分中资财险公司仍旧如“飞蛾扑火”般地涌向低价竞争。

  2012年,无论是车险、还是非车险,整个财险市场都充斥着“低价竞争”的气味。多位财险公司部门负责人坦言,从车险到企财险、责任险,再到地铁、机场等重大工程险项目,报价一家比一家低、一年比一年低。

  以去年年初某个“交通设施建设期综合保险项目”招标为例,十多家财险公司参与投标,其中最低报价与最高报价相差数倍,多数保险公司报出的费率和承保条件均令人担忧。一家参与招标的财险公司负责人说,“低价竞标,保险公司是在拿风险赌博。”

  这样的恶性竞争态势,开始蔓延至整个财险领域。在占财险比重七八成之多的车险市场,手续费自律上限被屡屡突破。面对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的4S店、汽修厂,以中资“一二线梯队”为主的财险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争相向车商贴费、贴点。

  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体现在了数据上。从本报拿到的这份财险业2012年成绩单(未经审计的业内交流快报)来看,去年一整年,41家中资财险公司的平均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为97.03%,承保利润率(1-综合成本率)为2.97%。然而,相较2011年,2012年中资财险整体承保利润业绩下滑28.51%。

  而在这41家中资财险公司中,有多达20家公司出现承保亏损。即使2012年实现承保盈利的,相较2011年也多数明显下滑。在所有中资财险公司中,去年仅有8家的承保利润出现正增长。

  深究近半公司承保亏损的背后原因,无外乎于去年财险市场的格外严峻。首先,因新车销售下滑、经济大环境影响,财险增量业务陷入低谷;其次,有部分正处于布局扩张中的财险新军,因快速铺摊子而消耗大量资本。

  一方面财险“蛋糕”在缩小,另一方面抢食者却与日增多。于是,拼价也要捍卫市场份额的非理性经营思路,油然而生。

  外资:备战车险、大肆烧钱

  虽然外资财险市场的竞争不如中资般激烈,但仅从数据上来看,2012年,外资财险公司的承保境遇还要逊色,承保亏损比例亦远比中资高。

  从成绩单来看,21家外资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15.47%,即承保亏损率为15.47%。在21家外资财险公司中,仅有东京海上、丰泰、三星、乐爱金这4家外资录得承保正收益,17家外资财险公司出现承保亏损。整个2012年,共有15家外资财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业绩出现同比下滑,其中有5家下滑超过100%。

  一向在价格竞争中偏理性的外资财险公司,缘何承保收益境况反不如中资同业?多位外资财险公司高管直言,原因有二:一是交强险正式向外资开放,为备战全面进军车险市场,外资财险必须在渠道、系统、人才、宣传上付出上亿的高投入;二是外资同样面临分支机构布局的成本压力。

  无论中资还是外资,无论以上何种原因,一个残酷而必须接受的现实已经摆在眼前:那就是,相比前几年赚得盆满钵满的行业高景气,如今整个财险业逐步下行的趋势已定。而箭在弦上的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或将带来保险责任扩大而费率却面临下调的压力,从而成为此轮财险行业承保周期加速下滑的一个潜在推手。(记者 黄蕾)

0
标签: 财险 六成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