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托盘”玩资金钢贸“厂商银”模式藏猫腻

2013-02-19 09:44 2483

  随着越来越多“托盘”公司被卷入钢贸货权黑洞,钢贸借助“托盘”玩转资金的手法逐渐浮出水面。不过,在水下潜藏的钢贸企业借助&

  随着越来越多“托盘”公司被卷入钢贸货权黑洞,钢贸借助“托盘”玩转资金的手法逐渐浮出水面。不过,在水下潜藏的钢贸企业借助“厂商银”模式套取资金的做法,尚不为外界所知。“‘托盘’和‘厂商银’异曲同工,都是经销商在订货过程中的外界垫资行为,只是前者垫钱的是国企或上市公司,后者是银行。”一名操作“厂商银”业务近10年的银行中层人士指出。
多环节出过问题
“最大的问题出在仓单,但除此之外,协议、送票、送货环节都出过问题。”上述银行中层人士透露。
  据其所述,在出问题的送票环节上,基层客户经理本该将银票送到钢厂手上,但却发生了“里应外合”地直接送到钢贸商手上的情况。而基层的“双签”制度(两个客户经理一起办理)在个别案例中,也在某些流程中被省略了。
  承兑汇票没送到上游厂家手上,后续的仓单及银票后的背书怎么处理?
  上述银行人讲述了他的某次亲眼所见:“有个钢贸老板一拉开他的抽屉,里面钢厂的公章、财务章、合同章一应俱全。仓单可以买通仓库进行‘空开’(仓库里的货物一货多嫁),银票背书的钢厂章可以私刻,只要钢贸商最后把钱还上,银票流转无误,中间环节的审查都会很松。”
  据某大行在沪票据中心相关业务人员介绍,银行在收票时检查的是票据本身的真实性,对背书栏则检查其“连续性”,而对其中某一个公章的真实性认定,“确实很难一一办到”。
  而钢贸业内自己在收同行票据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背书人署名和公章要完全一致,否则以后贴现的时候银行要拒收的。”某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公章本身真伪,确实反而不重要。
  除了送票环节,上述银行人士还透露,有个别猫腻出在三方协议本身造假,也有一些问题出在仓单虚开,其中既有把本来货权归属“托盘”公司的货物仓单再虚开给银行,也有把货权归属银行的货物仓单再开给“托盘”公司等其他相关方。
多方需求纵容
  事实上,与钢贸货物相关的猫腻在业内已经存在了多年,银行基层、大企业“托盘”等业务方即使不知详情也有所耳闻。
  但是,在本轮钢贸危机前,所有知情人都在某种“默契”下保守着秘密,钢贸“货权黑洞”在个别案例上难免有被“姑息养奸”之嫌。
  “钢贸确实在融资手段上有过一些不当操作,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是惟一的获利者,结果却是惟一的领重罚者。”有钢贸业内高层曾不止一次表达过这层意思。上海周宁商会执行会长肖志成则说:“一条鱼生病了,是鱼有问题;一池鱼都病了,是水有问题。”
  上述银行人士也承认,在个别“厂商银”违规操作中,银行支行长、业务员们有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靠业务规模和分支行创利总额吃饭的银行考核机制下,和钢贸商广泛合作“厂商银”所带来的保证金存款、派生存款和贴现等票据业务收入是可观的。
  而对生产厂家来说,能实现先收款后发货,也减少了应收账款,降低财务成本,在一些小的环节上给予“灵活化处理”,也是上游厂家稳定销售渠道的做法。
  在整个利益链中,货物仓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接触过钢材仓库环节的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出了问题的仓库,一则与钢贸商有利益勾兑,或甚至就是钢贸商们所实际控制的;二则因染指了相关业务后已造成货物短缺的“窟窿”,因而被“逼上梁山”,只能继续虚开仓单以求运作下去。
  某大型国企下属的物流公司有“加盟库”模式,在业内已不是秘密的是,该公司在东部某城市几十个加盟库中,已有将近10个库无力继续运转而面临倒闭。“去年下半年,该公司曾受母公司下派工作组调查,各库一度停开可疑仓单,但最后银行因迫于不良跳升压力,要求该库继续维持往常运作。”上述银行人士说。
“杠杆”之祸
  从一个个利益交错的案例,上升到对一场钢贸危机的纵观,很多人都在追问两个问题:钱去了哪里?已到了山穷水尽之地的钢贸,未来出路在哪里?
  有钢贸商会高层指出,不排除曾有个别钢贸商炒期货亏了钱,也不排除有不少钢贸商过了多年名车豪宅的奢侈生活,但眼下一众钢贸商几乎人人身背大额三角债,趔趄着对银行贷款还本付息。
  而从整个行业的资金流向来看,最终被消耗掉的资金,去了三个地方:一是多年来维系巨量融资及利益相关方持续“合作”的资金及“走关系”成本;二是危机期间高额的高利贷成本;三是投下去亏损掉的、或半途“烂尾”的地产类项目。
  在上述银行人士看来,钢贸商的种种不当行为均为了获得更多融资,而这些资金经几道手后,大部分去了房地产行业。
  因此,“在房地产整体向上时,融资量越大的钢贸老板身家越高,房地产被调控后,融资量越大的钢贸老板负债越多,因为资金的利息(或牵涉高利贷的利滚利)没有随着房价的停止上涨而停止。”
  金融危机的推手是“杠杆”,本轮钢贸危机也是。“货权黑洞”问题最终造成的是钢贸融资杠杆的成倍上升。
如何补“窟窿”?
  然而,目前摆在一众钢贸商面前,甚至是一些地方监管机构和银行面前的最现实问题是,这一个个资金“窟窿”,究竟如何填平?以时间换空间已经成了业内多方不声张的共识。某中资行无锡分行对公业务相关负责人说:“只能尽可能扛过去,等到钢铁行业有所回暖。”
  而摆在一众钢贸商面前,甚至是一些地方监管机构和银行面前的最现实问题是,这一个个资金“窟窿”,究竟如何填平?
  当部分地区涉钢贸量大的银行平稳度过了2012年12月的报表关口,不良贷款并未出现市场怀疑的激增状态后,“以时间换空间”已成业内多方不声张的共识。
  他说,接下来银行主要通过三个方法来解决:一是对于有真实经营背景、只是暂时处于困难的钢贸企业要尽可能支持;二是对于有问题的钢贸企业,只能尽可能处置抵押的资产,收回一点是一点;三是对于“跑路”的钢贸老板,通过公安部门介入控制调查。(现代物流报)

 

0
标签: 托盘 资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