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抢滩哈尔滨“淘金”
苏鹏飞 |2013-01-23 10:361580
素有“冰城夏都”、“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如今,又成为充满发展机遇的金融业沃土。中外金融机构云集冰城“外滩” 伴随着哈尔滨“北跃南拓”新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把哈尔滨视为“淘金”热土,开始抢滩登陆。
素有“冰城夏都”、“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如今,又成为充满发展机遇的金融业沃土。 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韩国国民银行等外资银行到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国内知名股份制银行,从工农中建等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到内蒙古银行、锦州银行等生机勃勃的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中外知名金融机构先后落户哈尔滨。各家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进驻,哈尔滨成了让人羡慕的“吸金之地”。中外金融机构云集冰城“外滩” 伴随着哈尔滨“北跃南拓”新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把哈尔滨视为“淘金”热土,开始抢滩登陆。 记者走访了解到,从韩国国民银行、韩亚银行,到奥地利奥合国际银行、东亚银行,再到摩根大通银行,近年来外资银行纷纷在哈尔滨设立分行或代表处,营口银行、锦州银行、内蒙古银行等城商行也纷纷进驻哈尔滨。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交通银行、黑龙江省邮储银行在这里设立了区域总部。 这些来自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在选址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哈尔滨。随着包括数十家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的到来,一个由友谊路、上海街构成的“T”形金融街正在成为冰城的“外滩”。 国内外金融机构紧锣密鼓地入驻,让“友谊路-上海街”现代金融街迅速形成。 据统计,目前已入驻这一区域的各类金融机构营业单位70余家,其中银行50余家,包括总行2家、分行4家、支行20余家、分理处20余家;证券公司8家、保险公司7家、投资担保公司7家、互助合作性组织1家。 至2011年底,15家外地银行先后进驻哈尔滨市,使哈尔滨成为副省级城市中新增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根据哈尔滨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的介绍,所有前来哈尔滨“掘金”的银行,全部实现营业一年内盈利。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外银行纷纷入驻哈尔滨,除了哈尔滨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经贸往来密切,区位优势明显外,还有优越的金融生态环境和政策,随着哈尔滨发展新战略的推进实施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这也给一些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城市银行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优越环境助力金融业大发展 GDP保持18年连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和4000亿元两大台阶,10年来,哈尔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高于全国、全省2.7个和1.7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工业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新兴战略产业;服务业层次不断提高……正是哈尔滨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成为吸引外埠银行来哈投资兴业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2008年底召开的哈尔滨金融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坚持把金融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加强政银企合作;利用优惠扶持政策,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配合金融生态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 2009年,哈尔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 坚定的政策推动将哈尔滨金融业“潜力”不断转化为“竞争力”。经过3年努力,在2011年的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评审专家认为,哈尔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建立,金融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并形成极强竞争力,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城市发展;哈尔滨市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称号。 “哈尔滨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建设哈尔滨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增大,建设金融中心已成了国内大城市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利于增强哈尔滨的城市服务功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哈尔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哈尔滨市长宋希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哈尔滨,已由金融“洼地”崛起为金融“高地”。 未来的哈尔滨金融业,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突出对俄金融服务特色,健全金融体系、扩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推进金融业的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