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惠到互惠 深港合作的微妙变化

2013-01-09 13:32 808

  2012年广州、深圳两市的GDP规模或将接近或赶上香港。随着经济落差的缩小,以及港币相对人民币贬值等系列因素,或将给正在“共建国际大都会

  2012年广州、深圳两市的GDP规模或将接近或赶上香港。随着经济落差的缩小,以及港币相对人民币贬值等系列因素,或将给正在“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深港两地带来微妙的心理变化。

  “‘香港因素’始终是形成深圳超常规发展的重要外来动力之一。伴随着双方合作的日益密切和深入,过去单一的‘深圳学习香港’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一位区域经济研究者如此表示,“近年来,香港心理落差不断扩大。相反,深圳,包括内地此前的被动‘受惠’心态也变成主动,在‘互惠’的新形势下,针对深港合作,在广东乃至深圳内部,‘以我为主’的声音或许渐强。”

  首先,不妨回顾一下深港合作的几大阶段:

  改革开放前可为第一阶段,主要体现为供水等基本生活保障和第一产业的合作上。

  改革开放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可视为第二阶段,双方的合作主要体现为前店后厂、三来一补和第二产业;此时香港对深圳,乃至内地还有文化的辐射。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香港回归前,两地的合作体现在治河、通关和第三产业上。

  第四阶段是香港回归后这一时期,出现了粤港联席会议、产业对接、城市配套等方面的合作。

  第五阶段为CEPA签署之后,深港走向共建“国际大都会”的阶段。

  但在此刻,随着深圳“退二进三”的加快,香港不得不面临和深圳在第三产业竞争的局面。

  以深港两地列为支柱产业的金融业为例。根据最新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深圳金融业主要运行指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12年,初步测算金融业总资产同比增长26.8%;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700亿元。

  此外,随着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把上海打造成为一个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最为自傲的金融业受到“威胁”的声音开始从诸多香港业界和学界发出。

  有了危机感的香港亦在求变。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去年12月底就公开表示,未来香港对于中国内地的作用不会降低,依然会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贡献一臂之力。

  “中国正加速由‘资本输入国’变身为‘资本输出国’;为了迎接未来20年的资本输出高潮,香港必须从单纯的股票现货中心演变为集货币、商品和衍生品于一体的全方位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描绘了香港未来3-5年的金融发展路径图。

  在这愿景背后,还伴随着中央对香港打造全球性金融中心的支持。

  为支持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地位,推动香港股票交易所和沪深交易所之间的合作,中央批准深圳前海特区设立。

  值得注意的是,将前海命名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而不是采取类似于南沙新区的命名方式,中央的意图或许在于强调前海应为深港共建。

  在此背景下,港深合作仍有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在15平方公里的前海土地上,更需要两地同心协力合作开发。

0
标签: 深港 大都会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