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世行专家王君认为,银行需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能力 主持人 张媛: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难题。王君,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负责协调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项目。
主持人 张媛: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难题。尤其是在2011年温州小企业主资金链断裂引发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究竟有没有办法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怎样才能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
王君,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负责协调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项目。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农村金融发展和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在加入世行之前,王君还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在国有银行改革和金融机构治理方面也有研究。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目前中国注册登记小微企业已经超过千万,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0%,解决了两亿多人的就业。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大多处在产业链的最末端,抗风险能力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经济环境不理想,小微企业就开始资金链紧张,企业的还款能力下降,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这,是银行普遍对小微企业惜贷主要原因。
财新记者 龙周园:
现在大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小微企业的占比是比较高的,你觉得发生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 王君:
当然这个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其实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时候,并没有在制度建设、机构能力建设、人员的培养、信贷的程序等等这些关键的领域,还有内部控制,真正的准备好。我说的真正准备好的意思是说,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之前,这些银行应该是更熟悉向大企业发放贷款,这种贷款的特点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也就是所谓以资产为主的。总之,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里,他们可能运用自如,但是到小微企业贷款这个领域,他们可以说就是个全新的经历。
这样呢,就是在经济运行正常的时候,尤其是经济周期上升的时候,大多数的企业情况都会比较好,所以这是银行其实带有坐顺风车的含义在里面,但是一旦经济发生逆转,出现下行,大多数企业都会出现问题,这时银行在制度、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就会暴露出来。
财新记者 龙周园:
有一种说法是,可能大银行不适合做小微企业的贷款,应该放给中小银行来做。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 王君:
这个说法是比较流行的。包括很多经济学家,他们都相信这一点,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是无法证明这一点的,在实证上已经有充分的例子来证明大银行照样可以向小型和微型的企业发放贷款。拿我们在中国的实践来说吧,在2006年,我们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向一些城市商业银行提供批发资金,再由他们向微型和小型企业发放贷款。
在其他国家也有过这样的具体例证。这个原因就是大银行是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的信贷部门,招募单独的信贷员来从事这项业务。所以并没有说理论和实践上一定证明说,只有中型和小型银行才能成功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说大银行做不到。
财新记者 龙周园:
你之前也一直提一个观点,就是说小微企业的贷款其实增长空间和利润是非常大,那为什么银行没有动力去做这样一个事呢?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 王君:
之所以它们不愿做是由于竞争不够充分,使它们在城市里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也有利可图。没有竞争和破产的压力,使它们创新往贷款的底端,向低端来运动,是这样的原因。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我们说的小额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并不是向所有小型和微型的企业发放贷款。你总是要从客户群里挑选那些有意愿和有能力的企业,向他们发放贷款。
为确保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的发展,银监会曾于数年前提出“两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一是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平均贷款增速;二是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然而由于2011年实施信贷紧缩,“两个不低于”并未被严格执行。2012年初,银监会重提“两个不低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财新记者 龙周园:
银监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有“两个不低于”的要求。那你觉得目前而言,我们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政策够不够?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 王君:
在金融政策上其实不能说是足够的,只能说比以前有很大改进。首先一个就是关于贷款的定价政策。因为向微型和小型的企业发放贷款,涉及到是贷款的金额小,客户分散,所以贷款的处理成本比较高,因为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样的行为。所以向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贷款,它们注定要有较高的利率,就是贷款的利率要高于给大型企业的贷款,这一点在很多人都是不能接受的。他们认为微小企业是弱势群体,怎么还能向他们再收取较高的利率呢,比大企业还高的利率。但这其实是一个意识上的误区,
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地方上的一些金融机构,比方像农村信用社,新成立的小微贷款公司,它们还受到地域的限制。但是前面我说到了,微型和小型的贷款的客户群,他们注定数目多、分散。
所以说在客户群的多元化和地理位置的多元化方面如果是能够改进的话,有助于防范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这也是金融政策和监管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财新记者 龙周园:
那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到底需不需要一套征信体系呢?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 王君:
征信体系从我们目前在中国做的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验来看呢,不是必要的,就是没有它也可以。因为银行应该有能力把对信贷的分析内部化,也就是说培养的信贷员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来对借款人的还款的意愿和能力作出可靠的判断。但是如果有一个有效的征信体系,
有几个好处,一个就是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他们可以节约劳动成本,有很多原来需要自己去调查的,现在这个体系就给你提供了,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这套制度建设德完善的话,有足够的数据,足够长度的时间序列的数据,还可以有助于这些贷款的银行建立信用评分制度。
第二个就是这样的信用报告制度实际上是对借款人产生一种威慑力,因为一旦产生了不良贷款,有了不良记录的话会影响他未来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以及提高获得贷款的成本,这个也可以有助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和减少成本。
主持人 张媛:
在王君看来,小微企业目前主要依靠民间借贷进行融资,各大银行提供的贷款微乎其微。因此要想真正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从银行的方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固有的观念,要相信服务小微企业同样有大作为。有数据显示,成立不足半年时间的阿里小贷累计放贷金额已经超过300亿元,单日利息收入已超百万元,而不良率只为0.7%。这个数字恐怕会让很多银行艳羡不已。与其羡慕,还不如行动呢。
(实习记者王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