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银行业变局:内忧外患夹击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称,“其实由于长期的利率压抑,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率的上升。宗良表示,银行综合经营既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也是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的重要步骤。
2012年,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后特别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进程一定会继续向前推进。
2013年,银行仍将面临利率市场化加速、中间业务收费合规,控制“两头堵”的局面。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未来利率市场化方面的改革包括:大力推动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的发行及其利率的市场化,继续扩大市场化定价的直接融资比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选择合适的金融机构试点,将试点影响范围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择机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
银行息差业务受挑战
2012年11月1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显示,第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净息差由二季度的2.73%反弹至2.77%,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点。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2012年两次降息后,银行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但利率最终是上升还是下降,则由客户基数变化决定。如果银行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则息差上升,如果像当下许多大企业那样通过发债等方式融资,将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的依赖,这将导致息差降低。”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利率全面放开后,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会有一个整体上升的过程,但长期的升降则更多受宏观经济、资金供求、汇率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称,“其实由于长期的利率压抑,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率的上升。统计表明,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大部分国家的利率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在我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2000年,大额外币贷款利率放开后,外币存款利率就小幅上浮了10%。与此同时,存贷款利差也会缩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丁建臣分析称,在利率水平上升的整体趋势下,银行为了增强在存贷款市场的竞争力,竞相制定了有吸引力的利率,即存款利率大幅上升而贷款利率小幅上升。为了吸引优质客户,银行会在平均利率水平基础上降低大型企业贷款利率。
由于风险因素,银行会对中小企业提高贷款利率,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目前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所以贷款利率水平将小幅上升。为了争夺存款客户,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
另一方面,银行经营的特殊性也使存贷利差有缩小的趋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降低贷款风险提高偿还率,银行设定的利率会低于均衡利率。因此,贷款利率的上升幅度要小于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
商业银行的转型路径
在如何转型问题上,丁建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借鉴国际领先银行的经验,我国银行应在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方面制定明确的目标,作为转型发展的指南。”
宗良则进一步指出,“逐渐降低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至50%以下,非信贷资产占比逐渐提高到50%左右。在非信贷资产中,投资及交易类资产占比35%左右,重点在于增加品种,优化结构,提高收益。加快研究负债来源的多元化,通过适度的主动负债,为资产业务发展奠定多元化的基础。努力使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保持在80%左右,其他负债占比20%。改善收益结构,重点发展非生息业务。将净利息收入、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之比打造为5∶2∶3。通过大力发展非生息银行业务和非银行业务,使净利息收入占比降至50%,投资及交易类收入占比达到20%,中间业务收入达到30%。”
2012年9月,一行三会及外管局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
宗良表示,银行综合经营既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也是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的重要步骤。
第一,加快发展非牌照类非银行业务。适应“信贷票据化”和直接融资大发展的趋势,积极参与直接融资业务,包括各类期限融资券的发行和交易等;以企业现金管理、托管和高端个人财富管理为突破口,将资产管理作为战略性业务加以发展;构建银政关系新模式,从单一信贷向全面金融服务转变,压平台贷款,增咨询服务;抓住中国企业兼并重组方兴未艾的机遇,促进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大发展。
第二,稳步发展牌照类非银行业务。完善以银行业务为核心的经营型控股公司模式,选择合适的业务方向,稳步推进;加快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以商业银行带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以人寿保险为重点,选择恰当的银保模式;择机收购信托公司,完善业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