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提“以开放换开放”对外投资会有大突破
在经济下行阶段,面对各大国经济政策日趋保守的大环境,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昨日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经济开放战略”,要善于运用“以开放换开放”的策略营造有利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下行阶段,面对各大国经济政策日趋保守的大环境,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昨日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经济开放战略”,要善于运用“以开放换开放”的策略营造有利的发展空间”。
展望明年对外经济形势,目前最难以控制的,就是外需市场的走向。对于出口第一大国中国而言,传统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盟和美国,存在相当大的变数。较大的基数,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材料成本,也让未来的出口总额上升空间渐渐缩小。而“走出去”投资,双边及多边的自贸区谈判,将逐步成为下一步的重点。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学院副院长屠新泉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以开放换开放”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不错的提法,因为十年前的入世,可算是以中国国内的开放,换得WTO各成员方市场的开放,以及优惠的关税条件;而目前来说,要在未来的国际环境中获得自由贸易条件,需要中国拿出更高水平的开放来交换。
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则对本报记者进一步指出,在“走出去”方面,明年我们的对外投资会有很大的突破。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一年只有600亿美元左右,而吸收外资有1000亿美元。我们现在的方向是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发展,明年是“走出去”最好的时期也是重点时期。
明年外贸形势仍存诸多变数
虽然大家普遍预期明年新一届政府将会推出有力的提振经济政策,但从依然存在极大变数的欧美经济复苏情况来看,外贸情况仍不容乐观。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对记者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中国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上马,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将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对出口的表现则难以冀望太高,这主要是因为尽管全球经济可能在2013年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中国出口竞争力的下滑以及较高的基数,将阻碍中国出口重新回到两位数的增长区间。
事实上,在经历了9月、10月的大幅反弹之后,中国11月出口增速再次跌回到2.9%的低水平区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一批外贸企业对于明年的状况并不乐观,早已做好了过冬的准备。甚至有企业认为,这场危机要到2014年才能见底。
进一步开放为未来发展留下红利
陈德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2011年,全球贸易和跨国投资已分别较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增长44%和27%。虽然世贸组织多哈谈判进展缓慢,但各国加快推进自贸区战略,强化区域次区域合作。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将未来开放重点聚焦到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让渡本国市场来获取国际市场开放,也是一个国际惯例。
屠新泉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就是以降低关税,或让渡部分本国市场,来获得别国的相应待遇。中国在入世后的前五年的改革开放行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在第二个五年,却显得有些原地踏步,不那么积极主动。
他指出,目前中国的巨大市场,以及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已经成为对外经济谈判中一个可以交换的筹码。从贸易角度来说,发达国家的壁垒并不算太高,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可以做的事情还是不少。
“目前来看,中国以开放换开放,似乎还在一个务虚的阶段。真正务实要做的,是尽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并尽快推进WTO贸易便利化早期收获谈判。”屠新泉说。
11月20日,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宣布,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第一轮谈判将于明年年初举行。如果该谈判能够成功,在东北亚地区将出现一个GDP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同一天,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领导人,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联合声明》,正式启动覆盖这16个国家的自贸区建设进程。这将是一个比中日韩自贸区更大的市场。
而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成刚此前也在一个内部场合表示,在目前状况下,今年重启的中国与美国的投资协定谈判,以及中欧间同意迟早启动的投资协定谈判,将是影响未来对中国经济推进的极大事件,“这些谈判涉及到中国投资市场开放,以及对外投资管理模式,企业走出去要价,如果能把握好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对于投资议题的驾驭,它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不亚于甚至超越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