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频频发债为哪般
临近岁末,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掀起了一轮发行次级债的热潮。所谓银行次级债,是指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该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大力开展多元化的低资本需求业务,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临近岁末,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掀起了一轮发行次级债的热潮。11月29日,华融湘江银行发行15亿元次级债。几天前,宁波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发行了30亿元、230亿元、400亿元次级债。东莞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即将实施次级债发行计划。
所谓银行次级债,是指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该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近年来,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统计显示,自2004年以来,银行业累计发行逾160只次级债,规模超过1万亿元。
对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来说,资本金规模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信贷仍居绝对主导地位,为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商业银行竞相增加贷款规模。而信贷增长越快,资本金消耗越多,商业银行不得不补充资本金。如在2009年,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近10万亿元,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实现快速扩张,14家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1.58个百分点。
这几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强化资本金管理,对商业银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资本金要求。特别是今年6月8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新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原则上应于2013年底前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最低标准9.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6年底前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最低标准8.5%。这意味着,资本监管要求大大提高后,一些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资本金,就可能面临业务难以开展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按照监管新规,商业银行从明年起发行的次级债必须满足“含有减记或转股的条款”等11项标准,否则将被视为不合格资本工具,无法被计入监管资本,从而难以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也就是说,到年底这段时间,已是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最后一个时间窗口期。
发行次级债也是商业银行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一种选择。2010年,多家商业银行推出并实施了巨额股权融资计划。但是,盈利能力强劲的商业银行还纷纷伸手从资本市场“拿钱”,造成流动性紧张,进而引发了市场动荡,也受到多方质疑。
除了可能遭遇到市场阻力,当前市况不佳,也不适宜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就像在2011年,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曾抛出股权融资计划,但碍于市况不佳等多种原因,融资迄今未能如期进行。
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次级债,面对的是一些市场经验丰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不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冲击波。同时,发行次级债的手续较为简便,加上目前货币市场利率相对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发行成本。当然,由于扎堆发行,市场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消化,未来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成本将有所上升。
表面上看,银行再融资是为了达到监管标准,实现稳健经营,本质上却暴露出转型滞后、盈利模式单一的软肋。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仍以公司业务为主,盈利模式也是建立在传统的存贷利差和大客户基础之上。这种经营模式不改,商业银行对再融资的依赖不可避免。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大力开展多元化的低资本需求业务,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