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寻找结构性机会
今年剩下的一个多月乃至明年初,经济大面上,市场基本趋向共识:经济企稳反弹,企业盈利回升均是大概率事件,然而,持续性怎样,结构性调整如何发展,分歧仍然不小。从一般的经济逻辑上思考,下台阶的经济增速与仍维持较高的8-10%的平均收益率水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今年剩下的一个多月乃至明年初,经济大面上,市场基本趋向共识:经济企稳反弹,企业盈利回升均是大概率事件,然而,持续性怎样,结构性调整如何发展,分歧仍然不小。
经济缺乏明确的增长力量恐怕是当前市场最为困惑的一点。是重走旧有投资模式的老路,还是坚定转型方向,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投资含义及影响有着天壤之别。新兴产业的成长,是穿越周期,还是力挽周期趋势的狂澜,决定着市场节奏的脉动和结构的分布是以个股单打独斗为主,还是依靠转型活力带来系统性机会。
相对于实体经济结构的另一面,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结构仍需进一步厘清。2009-2010年以来,信托在社会融资方面角色日益明显,重要性日益上升。上半年,信托行业的资产总规模已超6万亿,全年则有望再超7万亿。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渠道表现平平,而一度火热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诚然,对信托领域的任何判断,尚缺足够的数据做出确定性的结论,但金融市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不透明“黑盒子”的“风险溢价”几乎从来不是线性演变的,拐点的出现与系统性风险往往结伴而生。
同时,从一般的经济逻辑上思考,下台阶的经济增速与仍维持较高的8-10%的平均收益率水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在经济收缩的过程中,企业未随需求减弱而去产能、降杠杆,接下来的高运营和财务成本会使其难以为继,并进而埋下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点。需要注意到的是,监管部门近期一系列的言论,或许可以理解成为对相关信托产品的“点刹”。
长期看,我们则仍然要抱着一颗积极的心态,在要素生产率、全球经济再平衡和相关制度红利等核心因素方面寻找机会。目前政府实际上意识到了原有制度的瓶颈效应。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或成改革目标。对应到投资上,就有必要长期关注改革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
政策方面,当前的货币政策倾向于延长经济调整的进程。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里,央行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的意图已较为明显。这里面有通胀和房价的原因。毕竟海外宽松比较猛,热钱是不是进中国没有定论,通胀预期很容易上来。房价则是当前调控更重要的底线,不到不得已,货币政策不会冒这个风险。这些因素使得央行有更充足的理由将利率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消极的方面是,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看,高利率对经济的去杠杆是相当不利的。
回到市场,过去一周,市场持续大幅波动,系统性因素力量逐步上升,市场多空胶着激烈。近期结构上的看法,短期,顺小周期反弹之势而为,关注前期投资开始减弱、供给收缩、而财务杠杆仍能支撑一定盈利能力的行业;长期,关注改革所带来的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重定价”,布局产能投资和杠杆水平率先出清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