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掀小微贷款浪潮 急流勇进风险犹存
“今年有好几家银行和小贷公司都主动联系过我,一个月就能接到10多条融资信息。记者注意到,电商小贷业务主要针对网络零售商的等待付款、商铺信用进行授信,且贷款额度小、风险低、期限短。
“今年有好几家银行和小贷公司都主动联系过我,一个月就能接到10多条融资信息。”昨日,谈及小微企业融资,重庆渝中区重庆家仕宝商贸有限公司老板谢秀辉难掩激动:“银行变化确实快,如今贷款5天就办下来了。”
谢秀辉说,2010年9月,她凭一项安全设计的保鲜膜切割盒的专利产品创办了一个小企业。创业之初,原计划贷款30万至50万元,但初创企业没有抵押物,银行给出的贷款产品手续繁琐,且需每月还付本金利息,流动资金所剩无几,对企业并不适用。无奈之下,谢秀辉只能放弃零售市场,转向网站批发销售。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都抛出了“橄榄枝”,谢秀辉刚到一家银行咨询完,几天后,就有两家小贷公司上门介绍小微企业贷款产品。5月份,谢秀辉从重庆银行办理了贷款业务,前后只花了5天时间。
银行与中小企“双赢”
渝中区经营工艺画的志美艺术品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说,以往银行要么认为小微企业贷款数额小、笔数多、管理成本高,要么担心其还贷能力,因此贷款缺乏“动力”。小微企只能通过亲朋好友借钱。如今通过渝中区工商局推荐,直接从银行贷款,政府还贴息,“确实方便实惠多了”。
如今的银行业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防范风险暴露,谨慎度日;另一方面要调整业务结构,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长强劲,但高增长势头正在经历经济下行的考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削减了银行业在传统业务上的优势。同时,受累于整体经济环境,市场始终没有摆脱对银行业不良率上升、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增多的疑虑。小微贷款业务便成为商业银行不约而同的选择。
市场力量也是促使商业银行转型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有4000万家,银行目前提供融资的小微客户只有100万家。“目前银行业的转型旨在降低资本消耗,提高风险管理,调整信贷结构。现在大中型企业议价能力强,而小微企业的市场更大。”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强调扶持中小企业,各行行长受到政策的推动,以及小微贷款明显高于一般的贷款利率,这促使了一轮强大的小微贷款浪潮。
小微贷风险犹存
同质化问题是中国银行业难以摆脱的积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即便服务中小企业,在战略重点、业务模式等方面依然可以进一步特色化与专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贷款有着先天的不足。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人士指出,一是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一些管理制度不太健全,不太规范;其次,就是信息不太透明,信息不对称比较突出;另外,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企业主个人的情况就能决定整个企业的命运,这也是风险。而小微企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也容易受到上下游企业的挤压。
对此,孙立坚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经济不断下滑,使得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规模做不大,利润又上不去。一些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后存货下来,解决了就业压力。然而,中小企业实际上仍属于高风险主体,融资成本高、盈利能力弱,还贷能力低下。银行贷款是存款人的钱,一旦形成坏账,还是国家和人民买单。
各大银行急流勇进
尽管小微贷款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但各大银行仍然乐观。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个时间点切入小微贷款,机会和风险并存。
“商业银行总是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一个平衡,银行终究要面对利率市场化、脱媒以后的市场环境。”马蔚华表示,小微企业确实风险较大,但小微企业战略能够使银行探索一套风险管理的本事,“现在银行最需要的是风险管理的本事,而不是以牺牲收益来降低不良率。这是真正的本事,而不是牺牲收益”。
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则表示,华夏银行也正在战略转型,确立了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的战略目标。目前,华夏银行已在浙江绍兴、江苏常州两地开设了小企业专业支行,计划走小企业批量式开发的道路。
“希望政府监管部门在目前的税收优惠之外,能够加大力度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政府以及协会要对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辅导规划,这样才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也表示。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直接开出了三副药方:其一,银行加大排查力度;其二,小微贷款批量开发,改变容易产生风险的散单模式;其三,将小微企业组织起来,组建城市商业合作社,让小微企业共同抵御风险。
孙立坚指出,要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应多发展债券市场,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通过资本市场专业化的投资来募集资金,自我承担风险;银行也应完善控制风险的制度,加强制度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吸收国外经验,让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形成利益链,降低坏账风险,使小微贷款真正成为银行的“吸金石”。(记者 卫容之)
相关报道
电商分食小贷业务
谭华2008年开始在网络上经营女士箱包的生意,启动资金不过千余元。随着网店逐渐有了起色,备货量越来越大,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告诉记者:“像我这种夫妻店,如果过多资金被备货挤占,生活就会紧巴巴,没有储蓄,家里有什么事情就会非常麻烦。”
在朋友介绍下,谭华发掘了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订单贷款。谭华去年开始接触淘宝订单贷款,仅今年上半年,已经获贷100多次。虽然每次使用贷款额度都不大,基本都在3000元上下,但是半年下来,谭华的贷款总额已近30万元,“坦白说,这么频繁的借款,每次还这么少,银行根本不会搭理我”。
其实,与谭华有着同样感受的小企业主还有很多。逐渐在小额贷款方面有所作为的电子商务企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与银行分羹而食的群体?
电商小贷业务井喷
据记者了解,苏宁也在考虑在重庆成立一家全国性小额贷款公司,做供应商金融。目前苏宁有2万多个供应商,亦有融资需求。另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敦煌网此前高调宣布了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拓网络信贷业务新蓝海。网盛生意宝也已推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产品——“贷款通”。
对此,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大宗商品事业部经理冯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小额贷款,大多是面向资金需求量不大的小微企业,而且是小微企业中的小微企业,而这些企业,在银行,如果不提供担保,是无法获得贷款的。”
在冯林看来,银行的特性决定了在向小微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贷款上很难突破。他分析到,“这类企业大多是跨区域经营,没有太多抵押品和担保,贷款规模也十分有限。银行无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或建立信用模型,因此,其风险不可控。”
相比之下,电商进入小额贷款业务具有先天性优势。比如,没有区域性限制,了解这类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生存环境。
银行觊觎网商小贷业务
“坦白说,不是银行不愿意为电商提供小额贷款,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不愿意公开网商数据。”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网络融资中心副总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该经理告诉记者:“银行无法获得网商数据自然不敢向其贷款。其实,银行一直以来都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网商是小微企业中的小微企业,他们的贷款业务是一片‘蓝海’,目前50%的网商都在银行开户。”
在上述经理看来,这些金融提供的电商小贷业务只有单一平台网络,无法进行线下授信和操作,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银行在线上线下资源更加丰富,保证方式也更加灵活,可以进行综合授信。
记者注意到,电商小贷业务主要针对网络零售商的等待付款、商铺信用进行授信,且贷款额度小、风险低、期限短。“毋庸置疑,电商小贷业务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金融体系,但是不可能完整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矛盾。”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冯琳认为,电商小贷业务不会挤占银行市场份额,而是共同发展的局面。(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