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中孕育结构性机会
经济问题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发展、实力和民生问题,经济增长和回落无不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实力和民生息息相关。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宏观经济回落的过程有着比较浓厚的主动调整色彩,结构性机会终将存在。
中原证券研究所长 袁绪亚
经济问题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发展、实力和民生问题,经济增长和回落无不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实力和民生息息相关。大国经济的回落在不孕育新的增长基础的情况下,可能走向衰落,近代世界经济史已经证明了这一法则。但如果大国经济具有持续的增长基,每次经济回落恰恰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绝佳时机,只要抓到这个时机,经济持续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从最新公布的汇丰PMI数据看,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在阶段性底部趋缓,但能够快速止跌的动力源泉不足,走出底部的时间可能将被拉长。尽管如此,在中国宏观经济下探过程中,不论是政府还是经济实体都在积极做阻止经济下滑及产业调整和转型的工作,因此,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并非就是被动的GDP失速,更有几分利用经济增速下滑,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的意愿。所以,不能机械地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回落过程就是GDP增速走下一个台阶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过程。
经济增速可以下一个台阶,但大国经济的地位绝不可动摇。中国经济的回落可以更大程度地失去外部引力,但必须加快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这是培养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基的必由之路。
我们希望在不可避免的经济增长回落过程中,尽快找到和发现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而不是被动地在经济增速触底后等待增长点的出现。一方面要积极落实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这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经部署;另一方面必须重新构建新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及区域经济布局。那种以投资加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让位于内需加技术的产业化模式。
目前,在中国经济回落过程中应该有序而适度地推进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让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广泛产业化;强化新兴产业业态使之与扩大内需有效对接;不失时机进行民富、民安的国民经济体系再安排等。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事关长远的大战略,要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思考。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中国在卫星通信、深海及部分新材料等领域已汇集应用性较强的科技成果,应大力推广产业化,以实现产业升级。中国在电商、快递等新业态方面已初具规模,预计2012年电商将实现收入10万亿元以上,并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因此这些新业态与社会居民基本需求的对接效率要再快一些,以实现业态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联动,这是提高内需的良好途径。
那种板块结构式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当前已经不适应中国大国经济体,投资、外贸和内需割裂的经济增长格局也缺乏国家战略和民安设置的经济体系,其发展过程证明难以抵御持续而复杂的国际经济危机,也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因此,重新建设大国国强的自主型国民经济体系极为重要。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面前,证券市场投资应重新认识中国经济回落过程中的市场结构性机会。经济增速回落带给市场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迫使行情持续走向下行通道,上市公司业绩低迷不支持市场较高估值,任何反弹行情的估值修复都将面临经验值考验等。
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宏观经济回落的过程有着比较浓厚的主动调整色彩,结构性机会终将存在。如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品机会;科技应用产业中的成长性机会;新兴业态与内需对接及其拓展的机会;自主性国民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战略产业布局与调整机会等。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仍在寻找中长期底部,但结构性机会更可能在探底中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