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下的大宗商品起落
7月18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90家大型煤炭企业出现亏损。对于农产品,同等收入水平下,2011年中国的人均玉米、大豆和小麦需求均高于邻国的平均水平,而稻谷人均需求略低。
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对钢铁和煤炭的需求已不可避免地处于下降通道,农产品却会进入“黄金五年”
价格持续下跌的钢铁、煤炭行业在9月7日跟随沪深两市全面上涨的行情高开高走,成为涨幅居前的板块。
但是评论人士仍然忠告,中期来看,煤炭、钢铁仍然面临着艰苦的去库存、去产能阶段,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往往是一鼓作气,再而衰??
此前,发改委连续两次批复大批基建项目,对经济能有多大的提升作用有待市场反应,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宗商品的一轮黄金周期是否已经结束?
从“煤超疯”到“倒煤蛋”
煤炭行业如今经历的萧条让业内的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在全球吞吐量最大的煤炭港口——秦皇岛码头,一改往日繁忙,到处是萧条景象,一座座煤山把港口变成了仓库。夏季是全国用电高峰,但是煤炭却经历了旺季不旺的情况,今年以来煤炭的价格已经下跌了四分之一,现在一斤动力煤的价格只相当于一只鸡蛋。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去年夏季一个月有24列火车的煤运出,而今年刚刚过去的七八月份,一个月只有四列火车的煤炭运出。
“以前是电厂求着我们要煤,如今却是我们求着电厂要煤,这生意真的没法做了。” 祖籍河北的刘向辉从事煤炭贸易已经十几年,从没像今年这样难过。
7月18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90家大型煤炭企业出现亏损。
从今年初,煤炭价格就开始一路下挫,随着进口煤量的增加,6月份出现快速下滑,并致使煤价下滑趋势由港口传导到产地。现在煤炭贸易商停工现象蔓延,诸多产煤地开始对产能进行控制。
如内蒙古鄂尔多斯的300余个煤矿中,有200个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陕西榆林70%左右的煤矿停产、半停产,这些停产和半停产的煤矿以中小型煤矿为主;山西、河南煤矿开工率均在五成左右,且目前未开工煤矿开工时间仍待定。
刘向辉还从朋友口中听说,一些煤炭行业单位开始放风,让职工做好10年前只拿部分工资的心理准备,以迎接不可预知的“寒流”。
煤炭十年黄金行情不再。现在对刘向军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是否应该撑过这段低潮期?如果选择硬撑,一旦价格下跌不是周期性,而是结构性的,结果又该怎样?
对于煤炭遇到的困境,学者王福重认为,首先是作为能源,煤具有可替代性,石油、天然气价格下降促成了煤的价格下跌;其次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这表现在用电量的减少,而能源的需求则会呈放大放缓;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钢铁产能的过剩,影响了对煤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在产能过剩严重,价格最受冲击的钢铁煤炭行业不断传出企业转型的信息。如武钢养猪种菜,太钢搞物业、山西焦煤集团开生猪屠宰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建农产品物流园??且不论这些跨界行为是否合理,在近乎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下,减产转行寻找出路几乎是被逼上的山头儿。
其实从全世界范围看,煤炭行业的情形都不算乐观。随着欧美发达地区对碳排放要求日趋严格,这些地区更倾向于使用页岩气等新能源来代替煤炭,而经过多年大规模投资建设,全球煤炭供应正处在创纪录的水平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加大对我国的煤炭出口,再加上疲弱的海运价格,使得国内煤炭受到进口煤冲击,价格进一步降低。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小,能源需求疲弱可以想见,但我们需要厘清的是,此次对煤炭需求的下降是否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
经济转型下谁拥有未来
在8月底中报密集发布期间,鞍钢股份(000898)无疑成为预亏王,预亏19.76亿元。从钢铁全行业看,今年中期预报逾九成上市钢企预亏或预减,今年上市公司中报位列亏损前十位的企业中,钢企占了5家,十家钢企上半年共亏损约97亿元。
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风光不再,经济进一步下行,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钢材价格毫不乐观。9月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钢材期货再度刷新前期低点。螺纹钢主力1301合约收于3282元/吨,跌幅为2.58%,盘中最低点为3276元/吨。
永安期货钢材事业部经理曹震表示,钢铁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已经过去。
从西方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处于工业化后期之后钢铁往往出现产能过剩。如上世纪70年代之前,德国、法国等欧洲9国的经济处于周期性增长阶段,其粗钢产量稳步上升,但随后由于产能扩张计划未得到纠正,供大于求的矛盾不断积累,导致其在1975年?1985年间出现了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欧洲钢铁行业约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逐步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
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投资驱动的依赖已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对钢铁的需求已经不可避免地处于下降通道。
根据8月20日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大宗商品:中国经济转型,谁是受益者?》,中国经济的转型伴随着由投资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变,到2020 年,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将由当前的48.2%提升至56.0%,单位GDP 的商品需求强度,尤其是工业类相关的金属和能源,将趋势性下降。
该报告估计当前中国的人均GDP为8300美元左右(真实购买力平价调整),相当于1965年的日本和1987年的韩国。根据邻国的经验,从需求端来看,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发展空间要大于金属和农产品。
能源方面,同等收入水平下,2011年中国的人均原油需求为340千克/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830千克/人,如果中国的增速复制邻国的轨迹,原油的人均需求还有15 年左右的上升空间,而即使是发达国家的天然气人均需求仍然呈爆发式增长。
对于有色金属,同等收入水平下,中国人均需求要高于亚洲发达国家。其中,2011年中国人均铜需求达到6.2千克/人(邻国5.9千克/人),而铝需求更高达14.5千克/人(邻国4.7千克/人)。中国的“金属密集型”轨迹与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道路相符合。如果复制发达国家经验,中国的人均金属需求还会维持正增长,但增速放缓。
对于农产品,同等收入水平下,2011年中国的人均玉米、大豆和小麦需求均高于邻国的平均水平,而稻谷人均需求略低。具有经济作物属性的玉米和大豆发展空间相对更大,传统粮食作物稻谷,发达国家的人均需求在收入8,300 美元之前已经见顶。
该报告看好未来五年中贵金属和天然气的走势认为基本面相对利;原油居中,其中技术革新带来的供应增长率上升是潜在威胁。在农产品中,经济类作物好于粮食作物,排序为大豆>玉米>小麦>稻谷。食品消费逐渐饱和使农产品需求弱于其他大宗商品,但由于产量的潜在增长率较低,供应端相对利好;在有色金属中,综合排序为镍>铜>铝>铅>锌,其中,需求端镍和铝最被看好,而供给端铜被看好;最后,钢铁和煤炭的位置靠后,反映了中国转型过程中需求端放缓和供应端充足的共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