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娄勤俭:投资多用于解困出口型企业

2008-11-21 10:48 720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支持企业‘逆势而行’,在国际上收购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说。 11月10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支持企业‘逆势而行’,在国际上收购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说。

    11月10日,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主题报告会上,娄勤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在中国以4万亿投资对策应对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升级换代的巨大机遇。

    “我们发现,有技术专长的电子信息制造类企业所受影响并不大,受冲击最小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专业配套的元器件企业等。” 娄勤俭说,这更加说明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过去30年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经翻了超过12番,2007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4万亿元,居国内工业部门首位。彩电、手机、个人电脑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

    不过,由于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在产业链中普遍居于下游,劳动力密集且对出口高度依存,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市场需求开始萎缩之时,产业不可避免将受到冲击。工信部将以怎样的政策引导企业应对国际危机,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娄勤俭表示,一方面,政府会加大软件和外包市场的服务支持,促进我国企业承接国际市场业务。此外,对国家新增投资的使用,将主要用于解决出口型企业的问题,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抓住机遇,逆市收购

    《21世纪》:全球金融海啸已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受冲击有多大?

    娄勤俭: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对我们的确形成了冲击。不过我们也发现,目前受到影响较大、最近有一定回落的更多是对外依存度高、出口型的电子信息企业,有技术专长的电子信息制造类企业所受影响并不大,受冲击最小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专业配套的元器件企业等。

    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反而在扩大,比如软件业收入今年仍有超过50%的增长,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增长也在加快。所以政府要顺应市场需求,加大软件和外包市场的服务支持,加大公共平台的建设,促进我国企业承接国际市场业务。

    另一方面,我也在呼吁,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要抓住机遇,逆市而行,收购、兼并国外同类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技术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多位于国际产业链末端,原来我们买一项技术可能需要很多钱,但现在金融危机造就了收购的机遇,购买一个国外企业的成本,甚至比以前购买这个企业的一项技术的成本还要低。

    不过,收购不能盲目扩张,而是要通过收购先进技术,通过和自身制造能力融合重组,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增强自身竞争力。

    《21世纪》:面对这些冲击和机遇,工信部将出台怎样的政策,引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来应对?

    娄勤俭: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政策,为企业减负,通过国家财税政策等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并进行结构调整,从规模型向创新型转变,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过去,很多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为出口型电子信息企业提供了很大支持。我们希望能继续稳定这种支持,让出口型企业负担更小,减小受到的冲击。

    同时,我们更要从他们的竞争实力上进行考虑,进行结构调整。我们的政策会通过财税、产业结构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突破技术瓶颈进行产业升级,不断完善产业链。

    比如平板显示、电子玻璃、数字电视、集成电路等领域,有的模组发展得很不错,我们应支持其继续做强,有的需要保持投资能力尽快做大,有的正是从波峰到波谷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稳定发展。国家都必须加以考虑,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财税支持,并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互联网企业最近增长比较快,网上销售(额增长)比较快。人们已经对销售成本比较在意,所以支持企业建立网上服务体系,即时销售、了解动态,这对未来推动企业发展、应对风险有好处。

    拉动内需,做大市场

    《21世纪》:中央政府出台了10项拉动内需措施,到2010年全国共将投入4万亿资金,其中也包括了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我们有哪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引导政策?

    娄勤俭:从整体上来看,内需拉动措施主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而在政策上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定会刺激消费,也就会刺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站在整个产业来讲,投资拉动既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也需要装备支持和工业改造发展,市场越大,空间也就越大。

    其中,投资到信息产业部分可能较少,但信息产业还是比较好的支柱行业,所以主要投资还是用于解决出口型企业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针对国家的民生投资,电子信息产业也能提供质量好价低的产品,比如低价格的计算机,彩电下乡,农村信息化等等,既满足民生需求,也保持产业稳健增长。

    《21世纪》:最近工信部公布了今年1到9月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数据,从6月以来行业增长下降,电话、交换机等产品收入下降,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娄勤俭:这有几个原因。最近几个月,电信企业的重组对产品需求有所推迟,国际市场则因为金融危机出现观望,所以需求有所下降。

    但我认为这是暂时性的。一方面国内市场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市场正在兴起,长期的需求仍然很大,只要观望结束,国际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所以现在我们的重点是支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提升竞争能力,在未来抓住更大的市场。

    在此之前,国家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有很好的经验。实施彩电专项、移动通信专项、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908”和“909”工程,推动落实出口退税机制等产业政策等等,都为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五方面推动“两化”融合

    《21世纪》:因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创新型国家战略,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也关系着国家工业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工信部将如何引导电子信息产业转型方向?

    娄勤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在正步入由大变强的战略转型期,中国政府确立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针,这将发展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由大变强。

    目前,我们主要从5个方面推进推动工业、信息产业融合。包括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选准“两化”融合切入点,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立法,完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21世纪》:长期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中居于制造下游。在两化融合过程中,这些企业该如何调整?

    娄勤俭:核心技术掌握不多,这的确是当前与其他大国的差距,但我们要看到,30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还是可喜的。除了制造实力增长,技术的创新也有很大进步,每年的专利数量增长超过20%。

    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1.74%,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27%。截至2007年底,我国境内本土电子信息企业获授权的专利153483件,其中发明专利24943 件。信息产业颁布标准6876项,以TD-SCDMA、数字音频、闪联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准21项。
   
    接下来,我们还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创新。以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努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及时修订工业技术标准和规范,鼓励企业在掌握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联合制定技术标准,同时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向研发、设计、标准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0
标签: 娄勤俭 企业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