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会被东南亚造替代吗?
本周三,全球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将在今年10月关闭在华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由于中国各类成本的不断攀升,曾经依靠人口红利等低成本优势所向披靡的“中国制造”开始出现疲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生产线开始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
本周三,全球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将在今年10月关闭在华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这是继2009年另一体育用品巨头耐克关闭在华鞋类工厂后,又一个“中国制造”神话的终止。
由于中国各类成本的不断攀升,曾经依靠人口红利等低成本优势所向披靡的“中国制造”开始出现疲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生产线开始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会被这些重复当年中国路径的国家所赶超并替代吗?
商会动态>
性价比优势还在
翁光铃 百力通(重庆)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生产线布局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不断上涨的各项成本已经成为让经理人头疼的问题。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对于不打折扣执行的外资企业来讲,成本压力会显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当然,从外部环境来说,在中国周边的一些欠发达国家,比如东南亚一些国家,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国内更低,势必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外资企业具备较大的吸引力。这是一个转移趋势。
但是不是东南亚国家就能马上取代“中国制造”?我看未必。就拿我所在的企业而言,更多的零部件还是来自中国制造企业。这是因为制造业除了要考量成本因素之外,制造水准仍是一个硬指标。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水平虽然不算太强,但肯定高于这几个东南亚国家。就性价比而言,中国目前还具备一定优势。
但资本肯定是往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寻求利润最大化,未来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制造水准会逐渐赶上来,那个时候中国制造如果没有新的优势,才是真正的危险。
没有创新就白干了
奚正兴 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阿迪达斯所遭遇的成本压力,我们企业也在触及这方面的问题。近几年中国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员工工资上涨幅度也较高,企业在原材料成本和员工成本的双重上涨压力下,都遇到了艰难的局面。
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大品牌,在中国寻求代工生产这条路上,应该说已走到一个巅峰。走到极限之后,就会面临困难,他们现在面临的就是成本困难。
我在去年年底参加了一个由中国外商投资协会举办的论坛,记得一个参会的政府官员说,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要维持高速增长,有困难,下一步如何保证增长,就必须坚持技术创新。
我想,这是一句很关键的话。阿迪达斯在中国来,给了许多代工厂机会,那么这个做代工的时间段里,如果企业没有把这些国际企业的管理、经验、技术学到手,那么这么多年的代工就算白干了。
其实日本现在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是大家都无法左右的因素。唯一可以自控的,就是生产效率。“中国制造”必须在制造环节上找到优势,否则未来满盘皆输。
不靠低成本是一种进步
徐泉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就阿迪达斯关闭在华工厂这个事件而言,更多的是一个企业自主决定,可能与企业考虑的劳动力成本、全球战略或者和所在国投资环境有关。
阿迪达斯在全球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设计、代工、贸易的产业链,这次关停工厂,我想更多的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关闭一些盈利较差的工厂,提升竞争力的一种表现。
其实在中国国力逐渐增强以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在走出一个误区,就是以往的过分依靠出口资源和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更多的开始进入一些产业链更高端的领域。
作为产业转移来说,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趋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通过各种规范性的手段,来让企业具备与全球化竞争中更加平等的资格,这其实恰恰是中国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中国不能永远的依靠非规范低水平的方式去参与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