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美国尴尬之旅
对于中国一些企业来说,它们在美国股市遭遇到了寒冷的冰河之季。让中国企业始料不及的是,当它们进入美国市场后,才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多方位的聚光灯下:监管严酷,惩罚血腥。
对于中国一些企业来说,它们在美国股市遭遇到了寒冷的冰河之季。在2012年上半年,已经有19家中国公司在纽约股市被停牌。这一内容是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在其一份报告中披露的。截至目前,仅有一家中国公司的股票还能够在美国的股市上存有一席之地。而根据安永国际这份报告,2011年有41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股市被停牌,而2010年被停牌的公司数量仅有3家。
中国企业在美国出现的尴尬局面,让我们感叹。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不会是终点,而是麻烦的开始。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如果按照中国国内设置的上市标准,这些企业根本就上不了市,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跑到美国去。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上市公司监管标准是公开的,没有监管歧视,无论是谁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上市,哪怕“弄虚作假”符合标准了,也能顺利上市。
然而,让中国企业始料不及的是,当它们进入美国市场后,才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多方位的聚光灯下:监管严酷,惩罚血腥。投资者、对冲基金、事务所、媒体、交易所一天到晚盯着你,你的蛋上稍露条缝,肯定有苍蝇来叮。被叮破了,除了自已的业绩,没有任何力量能救你,没人为你的股价背书,你的壳都不会有人要。
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在于中国企业暴露出来的会计作假、公司财务混乱与管治缺陷等问题。部分企业在美国是按照上市的条件“做”出来的文件,为今后的工作带来隐患。例如有的企业销售额只有1亿美元,却做成1.5亿美元,利润只有1000万美元,却做成2000万美元。由于财务数据上经不起考验,自然频频被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玛丽 夏皮诺表示,主要原因是这些公司在利用股票上市空间差,进行成功的欺骗并逃避惩罚。具体地说是,中国证监委对这些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并没有管辖权;而拥有管辖权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很难一个个亲临中国公司现场核查,于是给了这些造假的中国公司以可乘之机。
放眼全球股市,如果没有业绩、实体和客户市场支持,生命力绝对不会太久。既然缺少业绩支撑,那么,要在股市上混,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其中最典型的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华网”,因为缺乏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2011年10月5日被迫申请破产保护,10月6日的股票价格只有0.42美元,当年跌幅高达88%。
客观地说,中国有些企业进入美国股市,其目的仅是为了宣传作用,希望能够被列入到已经在美国股市进行交易的受尊重的名单之中。但也有一些企业在美国股市销售股票确实是为了圈钱。不管怎样,对于任何一个与此有关的企业来说,有的企业是被要求离开的,有的企业则是自动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