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下一步:经贸合作必须跟上
中俄关系着眼于未来,要把已建立起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到新的高度,就必须借助两国高水平的经贸合作,依赖于两国之间经济利益的依存度。中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如能源、林业、劳务与旅游等。
20多年来,中俄2011年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792.5亿美元,但总体水平不高,仅为同期中美、中日与中韩贸易额的17.7%、23.0%与37.0%。另外,中俄贸易结构单一,相互间的投资更无法与美国和日本相比。
一、从世界政治大格局来看,对中俄经贸再上新水平,其有利因素在于两国存在着长期共同的战略依托
这几年来,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从俄美关系看来,俄对美由战略妥协转向战略反制。普京在对外政策方面坚决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不当西方的“应声虫”。从中美关系来看,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但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上升,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力图牵制中国的发展。
从美对中俄的共同政策来看,由于中俄两国与美国战略利益的不同,因此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矛盾与分歧难以消除,地缘战略的争夺、挤压与反挤压、遏止与反遏止等方面的斗争将会加剧和长期存在。中俄两国都是美国的遏制的对象,这是中俄美三国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上述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中俄高层与主要智库,对中俄业已建立的战略协伙伴关系在俄总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大的提高,清楚地意识到美遏制俄的政策难以改变,两国仍将是主要战略对手,从而进一步认定,中俄在战略利益较为接近,两国在重要国际问题有共识,如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建立公正的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等等。这些因素,使中俄更加认识到两国间存在着长期的共同的战略依托,在大国关系中中俄双方都把对方视为取得有利地位的主要对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俄罗斯出现了在批驳“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提出了“中国机遇论”。
普京于2012年2月27日在《莫斯科新闻报》发表的《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竞选文章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绝不是威胁,中俄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可以预见,普京在面临国内外复杂的情势下,需要强化与中国的关系,来改善自己与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环境。
二、中俄两国发展经贸关系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对外经贸合作有很大影响。普京执政以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亦一直保持高速度态势。
至于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从普京在2011年9月在统俄党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来看,他不满意目前4%左右的增速,他要求今后几年经济的年均增速能达到6%-7%。他在4月11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加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
有关俄罗斯2020年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经济目标是,经济将进入世界五强之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从目前的13700美元增加到3万美元,增长1.2倍。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到2020年前中产阶级在总的居民结构中最低限度不少于60%,也许不能少于70%(而全世界从目前的30%上升到2020提的52%)。在12年内,俄罗斯经济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提高3倍。人均寿命在2020年前提高到75岁,死亡率减少1/3。家庭收入差距要从现在不可接受的15:1的大幅度悬殊降到更为合适的程度。
可以认为,作为发展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经济基础在增强。
三、紧紧抓住与推进重点领域的合作
中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如能源、林业、劳务与旅游等。但从两国经济现代化与政策调整趋势来看,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应重视科技领域合作。从国家层面讲,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要实现经济转型、经济现代化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必须加速科技进步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靠本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与增加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而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
此次李克强访俄提出,中俄应积极开展航空航天、纳米技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合作。这些都表明,科技合作在巩固与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科技合作在促进今后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作用日益提高。
从地区层面讲,东北三省调整与改造工业的一项共同性任务是,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此,必须依赖先进的科技,靠领先的科技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来牵动工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就达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单靠东北三省和国内自身的科技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
中国在一般民用科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在前沿技术领域,中国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大量自主产权,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高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它在全部制造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5.5%。
这说明,中俄在科技合作方面也存在互补性。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要求。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在这方面与俄罗斯东部地区拓宽合作的可能性很大。俄罗斯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较为落后。
2006年3月22日,普京在中俄经济论坛上谈到加强两国区域合作问题时指出:“地区合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发展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立边境贸易综合体、过境站和过桥通道。我们希望,无论是俄罗斯的还是中国的企业家应把现钱投出来建设基础设施。”
在分析中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合作问题时,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加强边境口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黑龙江省来说,它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与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接壤,接壤的边境线长达3040公里,占中俄边境线总长度的74%,并拥有一类对外贸易口岸25个。黑龙江省不仅是我国对俄贸易的主要省区,并且提出将全省全力打造成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
黑龙江省对俄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它对推动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其重要性日益明显,因随着两国贸易的发展,货运量与客运量在逐步增加,而目前的运输条件难以满足需要。
三是积极推动能源合作。客观地讲,中俄能源合作并不顺利,合作环境复杂。但经过双方努力,这一领域的合作仍取得进展。2011年中国从俄进口石油1972.45万吨比上年增加29.4%,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8%。从两国的长远战略利益与互利互惠的原则出发,从扩大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与提高质量客观要求加以分析,今后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它在双边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将日益提升。这是因为:第一,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能源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需求旺盛。这是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第二,随着能源出口国都在积极实行多元化政策,使得能源产品的全球化趋势也得到发展。能源生产国在全球寻找销售市场,能源消费大国也在不断使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政治上安全,加上中国能源市场大,因此也是最稳定的市场。俄罗斯失去中国这个能源的市场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还应看到,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东移对中俄能源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长期以来,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地区是欧洲,近几年来,俄罗斯日益认识到,能源出口的这种单一化对其是不利的。因此正在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向东移,转向中国等亚洲国家是俄罗斯实现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这可以提升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战略利益。俄罗斯学者评论说:如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对亚洲的出口量占到总出口量的20%一30%,那么就可摆脱对单一进口商的依赖,在与欧洲就新的天然气项目进行谈判时,立场可以更加强硬。” 日本报刊引用俄罗斯能源研究所负责人的话说:密切中俄能源关系也是对欧洲日益增强的反俄罗斯压力做出的回答。另外,应该看到,俄罗斯能源出口东移,面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对其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亚洲地区迎来了有史以来较为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对俄罗斯在区域合作方面形成平等、多元、开放、互利合作新局面必将起到推进作用。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到:首先俄能源出口战略东移,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出于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俄需要密切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关系,以便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其次,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东移,对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所产生积极影响已显露,能源合作的机遇在增加、合作潜力将进一步发掘,2009年中俄签署的贷款换石油的协议,2009年10月普京访华签署的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都可说明这一点。
第三,中俄能源合作不只限于石油,还包括天然气、电力、煤与核能等。
2008年7月26日,温家宝会见俄罗斯副总理谢钦时说,中俄能源合作谈判机制升级,升为副总理级,这“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他还“希望双方在石油贸易、油气管道建设、勘探开发、炼化等大项目方面取得更多进展,继续推进核能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全面、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上述举措表明,两国领导人还是在积极推动能源合作,使这一领域的合作有新的突破,从而来断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水平。这次李克强访俄,有可能双方将构建战略性、长期性的能源伙伴关系。
四是抓住中俄两国区域合作的有利机遇。近几年来,俄罗斯对中国在其战略全局中重要性的认识,不只限于两国存在长期的战略依托这一层面,而且表现在积极与主动地谋求两国区域领域的合作,以实现其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战略。2009年5月21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边境地区合作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中国永远是俄罗斯最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伙伴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吸引中国在我国远东地区投资。远东和外贝加尔崛起必须与中国东北的发展计划协调一致。”他还指出,涉及中国的投资项目有:石油加工、石化、煤炭开采、远东港口货物转运、外贝加尔和远东地区发电站的建设,以及在纳霍德卡、符拉迪沃斯托克、乌斯里斯克和其他一些地方建设热电厂。他认为“远东地区经济复苏任务需要与中国振兴东北的计划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