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收益扩大推进中拉自由贸易升级
中国政府5日在北京发表《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文件称,中国愿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积极考虑同拉美国家或地区一体化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而胡锦涛主席将于本月的16号到26号,对拉美地区的哥斯达黎加、古巴还有秘鲁进行访问,之后还会出访希腊,那么这四国里面就有三个国家是拉美国家。可见拉美于中国的国际战略的重要性又进了一步,从原来的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走向了国家与区域之间的战略关系。
当前经济危机泛滥有越演越烈之势,美元地位弱化,美国刚刚选出新总统,诸多国际格局存在潜在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崛起的世界一极更需要明晰化自己的国际政策,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世界政经波澜中走稳发展的步伐。而经济学意义上的“稳”表现为风险配置的分散化,即国际政经交往的多样化,包括能源与各类贸易的多元化。
对中国而言,持续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受到能源与资源方面制约,而当前中国三分之二的进口石油来自政治局势不稳定的中东地区。尽管短期内中国难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但从多元化分散风险的角度看,除去俄罗斯、中亚地区的能源源头考虑,资源丰富的拉美国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当然,因为拉美地区各种政经危机时有出现,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必须考虑降低政经风险以压低投资成本。因此建立良性的合作框架对于降低投资的宏观风险意义重大。我们也应该看到,早先中国加大对拉美能源的投资与进口,曾在阿根廷引起所谓拉美对中国经济“依附性”加深的言论,而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间此前也出现过贸易摩擦,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更需要一个高规格的政策框架来降低分贝。
贸易层面,中国与拉美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深化了双方的经济依赖度。2007年,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出口额为5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进口额为51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3%。其中,巴西成为中国第9大进口来源国。
总量上看,中、拉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从中国进口量占拉美进口总量的14%。这些发展成果也需要更高层面的沟通与合作来维系和深化。
而对拉美而言,尽管在经济繁荣期受益于能源与资源性产品价格的高涨,但当前的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国际需求萎缩直接造成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拉美诸国财政收入大受影响。
在这样的局势下,拉美国家需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以平衡国内不良经济局势,而中国的多方位合作对拉美存在极大的综合性经济效益。从软硬件基础设施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经验也是拉美所需要的,这也是世界银行选取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做首席经济学家的考虑之一。
另外,中国拉美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也有着共同的利益,近期拉美部分国家就发出了美元霸权离心化的声音,而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框架重构,试图加强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