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放开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示,RQFII的放行将促进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建立,人民币国际化即将迎来“扩容与扩量”并行的全面提速。中国建设银行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此举更多地是为香港5000多亿人民币存款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但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依然任重道远,不应期望过高。
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十几个国家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等都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近期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正式宣布“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 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及“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等一系列措施,则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在提速。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保持8%左右的增速,美国经济保持2%—3%的增速,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年后超过美国,但与此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然落后。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瓶颈,是境外投资者具有巨大的持有人民币的呼声和意愿,却无法把手中的外币包括美元、欧元等 转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而日前对香港的多项措施中都明确了逐步放开的资本项目。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示,RQFII的放行将促进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建立,人民币国际化即将迎来“扩容与扩量”并行的全面提速。他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先走三小步,再走两大步”。三小步包括内地逐步放行人民币外出、容许人民币在海外流通以及开通渠道安排人民币回流内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进行至第三步。
而没有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之前,尽管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经过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的金额达8000亿元,而去年全年仅为3700亿元,但离岸市场人民币用途较少,人民币吸引力明显受到制约,国际化进展缓慢。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次回流机制的建立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性一步,因为只有流通才能保持人民币的吸引力,使境外投资者更愿意持有人民币,也只有这样,人民币才能走得更远。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也认为,人民币的货币影响力主要在亚洲,因此立足于香港,发展亚洲是一种现实的稳妥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是推动人民币成为亚洲贸易结算货币。同时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辟投资渠道。从长远来看,可通过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可兑换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国际化还需更多努力
尽管中央对香港的一系列措施将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市场担心,内地金融市场有限,即便回流渠道拓宽,海外投资人所能投资的对象也很有限。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此举更多地是为香港5000多亿人民币存款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但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依然任重道远,不应期望过高。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吴庆却认为“次序颠倒”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次序应该先放开汇率,再放开资本项目,目前资本项目放开的步伐比较大,如果汇率不逐步放开,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很难有大的迈进。”吴庆对本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一个关于改革次序的共识:实体经济部门的改革应该摆在所有改革的前面,其后是国内金融部门的改革(如放松金融市场管制、利率市场化等),最后才能是放开资本项目。
目前来看,恰恰相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是一个以传统银行业为主导的结构,金融市场相对落后,这使得我们即使放开资本项目,让人民币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之后,也难以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有深度、流动性好、多样化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
但跨境人民币结算急剧扩张急需资本项目率先放开。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业务达到3603亿元,是去年全年业务量5063亿元的七成,是2010年同期的近20倍。从人民币结算业务占比看,今年一季度占比快速上升到7%,而在去年全年这一比例仅为2.5%。
有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总是被视为一件风险重重的事情,但是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过于谨慎,同样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困扰,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格局发生历史性巨变,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序也应该被重新审视。
赵庆明建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实现币值稳定,处于均衡状态,应该通过综合措施、多种手段推进,改变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放弃高顺差,实现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积极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平衡;继续加大人民币升值步伐,让人民币尽快处于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