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十年倍增 先变增长方式
2010-04-20 15:42588
4月18日,商务部在广交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4月18日,商务部在广交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报告提出,未来十年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总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比当前增一倍,届时中国对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这一愿景,被解读为中国外贸的“十年倍增”规划。就外贸发展的规划本身而言,其激励色彩明显。目前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规模的外贸产业,在未来若能如期达到超过5万亿美元的规模,将不仅仅是数量的简单增长,更可能真正实现“由大而强”。可以说,中国实现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型,关键在此十年。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外贸持续呈不断发展之势,也越来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诚然,从宏观经济逐渐纠正失衡的角度观察,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力点是在内需市场,但这并不等于是否定外贸之于宏观经济的继续拉动作用。变化在于,外贸与内需之间须均衡发力,而不是过于依赖外贸,进而暴露出宏观经济的脆弱性。
无疑,中国外贸仍旧需要战略性的大发展。只不过,由于种种条件发生变化,中国外贸不能停留于外贸大国的水平。只大不强,意味着数量虽大、质量却不高,意味着外贸形势繁荣的背后,很可能是出口效益不佳。从这个角度说,外贸“十年倍增”规划,不只是总贸易额的翻番,更包含着外贸质量大幅提升的含义。
当然,要认识到的是,愿景虽美,实现却不易。这种不易,从中国外贸的现实困境中即可见一斑。从数量上看,中国早已跻身外贸大国行列,但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尤其是增长方式上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择要言之,中国外贸的发展模式多注重数量扩张,规模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不够;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虽强,但核心竞争力差,特别是自主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弱;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严重落后;出口结构也存在问题,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总体而言,如商务部一官员所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及重要商品贸易的议价权等方面与贸易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外贸领域中的种种问题,有历史的因素。事物的发展自有一定的节奏与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且要肯定的是,中国外贸30多年的发展成就要远大于问题,这是确定无疑的。但从上述种种问题中,也要看到历史惯性对外贸“十年倍增”路线图的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之下,欲实现外贸“十年倍增”愿景,首先须改变外贸增长方式——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政策制定,再到相关制度建设,都应作用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唯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能优化出口结构、赢得出口效益,才能保证中国外贸适应国际环境的考验,才能促进外贸与内需作为未来中国经济两个重要引擎的协调发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贸发展新战略定位的确立与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严苛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一些经济体针对“中国制造”所挑起的贸易摩擦事件越来越多,这跟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行为增多有关,同时也与过去我们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密切相关,加上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导致中国外贸的出口环境相对过去日益收紧。外贸“十年倍增”规划,必然绕不开出口环境这个现实难题。
还值得一提的,是外贸发展新战略要与外贸政策相匹配,或者说,外贸政策要为外贸“十年倍增”愿景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这意味着,改变增长方式,既要重视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又要保证外贸政策方向的明确性。如何确保中性贸易政策在未来的日子里拿捏得当,妥善执行,亦是另一个重要考验。
归结而言,外贸“十年倍增”,还只是一个表象,其实质含义是中国外贸的由大而强。中国由一个外贸大国向一个外贸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显然,要想实现既定外贸战略目标,难题多多,不一而论,而种种难题中,又以改变增长方式最为迫切。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来切入,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
这一愿景,被解读为中国外贸的“十年倍增”规划。就外贸发展的规划本身而言,其激励色彩明显。目前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规模的外贸产业,在未来若能如期达到超过5万亿美元的规模,将不仅仅是数量的简单增长,更可能真正实现“由大而强”。可以说,中国实现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型,关键在此十年。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外贸持续呈不断发展之势,也越来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诚然,从宏观经济逐渐纠正失衡的角度观察,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力点是在内需市场,但这并不等于是否定外贸之于宏观经济的继续拉动作用。变化在于,外贸与内需之间须均衡发力,而不是过于依赖外贸,进而暴露出宏观经济的脆弱性。
无疑,中国外贸仍旧需要战略性的大发展。只不过,由于种种条件发生变化,中国外贸不能停留于外贸大国的水平。只大不强,意味着数量虽大、质量却不高,意味着外贸形势繁荣的背后,很可能是出口效益不佳。从这个角度说,外贸“十年倍增”规划,不只是总贸易额的翻番,更包含着外贸质量大幅提升的含义。
当然,要认识到的是,愿景虽美,实现却不易。这种不易,从中国外贸的现实困境中即可见一斑。从数量上看,中国早已跻身外贸大国行列,但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尤其是增长方式上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择要言之,中国外贸的发展模式多注重数量扩张,规模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不够;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虽强,但核心竞争力差,特别是自主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弱;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严重落后;出口结构也存在问题,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总体而言,如商务部一官员所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及重要商品贸易的议价权等方面与贸易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外贸领域中的种种问题,有历史的因素。事物的发展自有一定的节奏与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且要肯定的是,中国外贸30多年的发展成就要远大于问题,这是确定无疑的。但从上述种种问题中,也要看到历史惯性对外贸“十年倍增”路线图的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之下,欲实现外贸“十年倍增”愿景,首先须改变外贸增长方式——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政策制定,再到相关制度建设,都应作用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唯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才能优化出口结构、赢得出口效益,才能保证中国外贸适应国际环境的考验,才能促进外贸与内需作为未来中国经济两个重要引擎的协调发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贸发展新战略定位的确立与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严苛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一些经济体针对“中国制造”所挑起的贸易摩擦事件越来越多,这跟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行为增多有关,同时也与过去我们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密切相关,加上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导致中国外贸的出口环境相对过去日益收紧。外贸“十年倍增”规划,必然绕不开出口环境这个现实难题。
还值得一提的,是外贸发展新战略要与外贸政策相匹配,或者说,外贸政策要为外贸“十年倍增”愿景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这意味着,改变增长方式,既要重视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又要保证外贸政策方向的明确性。如何确保中性贸易政策在未来的日子里拿捏得当,妥善执行,亦是另一个重要考验。
归结而言,外贸“十年倍增”,还只是一个表象,其实质含义是中国外贸的由大而强。中国由一个外贸大国向一个外贸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显然,要想实现既定外贸战略目标,难题多多,不一而论,而种种难题中,又以改变增长方式最为迫切。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来切入,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
0
标签:外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