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泰国大米成功之道
泰国大米走向成功的经验有4点:一是推行务实的稻米政策;二是采用严格的大米标准;三是进行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四是运用灵活的大米经营策略。泰国大米成功经验为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泰国大米种植有5 500多年的历史,然而泰国大米的出口历史不过百年。以粒长和蒸煮后香味扑鼻著称的泰国大米真正称雄世界米市也只有20多年的时间。目前泰米的年出口量已超过700万t,约占世界出口量的30% ,畅销世界各大洲。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米市场上,连续6年稳居销量第一,泰国由此赢得“世界米仓”(Rice bowl of world)的桂冠。泰国大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米市无可匹敌的霸主,其中原因值得探究,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 务实的大米政策
泰国的稻米政策由泰国的稻米委员会制定,为适应多变的国际市场,每年修改一次,大米与泰国人尤其是稻农息息相关,其地位非同小可,米业部门也倍受政府的关注。稻米委员会主席常由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担任,副主席和委员常由其他相关的部长和常务秘书担任。
为改变泰国水稻生产水平低的状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泰国大米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泰国致力于推广应用高产品种(HYV)综合技术:施肥技术、病虫综防和生防技术、直接和机耕及省工节本技术、提高品质技术和实施一系列“国家项目” ,为推动泰国水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2年,泰国制定了20年农村发展计划,对农村实行连续性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降低农民生产成本。降低农作机械进口税,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农产品价格,向农民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推行中长期政策,用增值税率不变,减税来等措施扶持经营企业。
泰国政府甚至还采取措施,直接干预国内市场,保住大米的竞争优势。如2003年泰国大米出口量约为740万t,而印度达到420万t。由于印度对大米出口商实行补贴,世界米市价格一路下滑。如果放任,毫无疑问,泰国必将失去部分出口市场,泰国立即执行干预政策,政府以124$/t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大米。同时为出口商提供l5.42$/t的加工补贴,才使国内的稻米产业免受灭顶之灾。
最近一项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农业结构调整计划,鼓励农民在边角地种上其他作物,计划减少300万rais(泰亩,1 hm2=6.25 rais)的种植面积以减少稻米产量。积极鼓励农民使用Hom mali(茉莉香)稻种。
泰国农业部投资开发了Thai AG.net和Thaitrop.com 2个网站。一个是农业生产数据库,一个是农业技术数据库。农业银行和农业合作社(BAAC)向农民提供贷款建立合作的电子商务项目,帮助管理全国7万个互联网接入点,通过800个地区技术传授中心(TTTC)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泰国农业银行还推出了一项将手机用于农业生产的计划。通过短信把有关信息发给农民,指导农业生产。
为阻止美国的不法米商套用泰国香米商标,泰商业部、大米出口商协会,司法部门通力协作,讨回公道,并加紧进行香米专利权登记和商标注册工作。
由此可见,泰国确确实实把稻米产业当成发展泰国经济的重要手段,所推行的农业政策,所执行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
2 严格的大米标准
泰国的大米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稻米生产国家稻米标准中最为复杂和详细的。严格的大米标准对出口大米的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也是泰国大米畅销世界的“通行证”。
泰国的第一部大米标准由泰国贸易部于1957年制定,编号为:B.E.2500。该标准在1958年正式出版,书名为《Thai Rice Standard》一直沿用到1997年,为泰国大米成功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泰国大米贸易的“圣经”。1997年,泰国开始修订新的大米标准,从此以后几乎每年都根据世界大米行情进行修订,以适应大米贸易的需要。
泰国的大米标准涉及所有类型出口大米,具体分为白米、糙米、糯米和蒸煮米,目前出口量最大的为Hom mali大米。标准中对Hom mali大米的定义为生长在泰国,在泰国农业部注册的如KDML105,RD15,KL1等有自然芳香的非糯稻谷,蒸煮后可口松软,散发出爆米花的香味。又依据含碎率,杂色粒等20多个指标将不同类型的大米分成不同等级。1979年的标准中将白米分成13个等级(后改为11级,2002年又改为8级),糙米分为6个等级,糯米分成3个等级,蒸煮米分成9个等级。各级标准中对米粒长度、米粒完整度、碾磨程度、杂质允许含量、水分含量都作了明确规定。
在术语部分,对标准中涉及到的词语作了严格的定义,不少词语或定义是泰国大米标准中特有的。泰国标准中,将完整的米粒分成长度相等的10等分(10 parts),只有没受任何破损或米粒长度大于等于9个部分(≥9 Parts)以上部分的米粒才叫整粒米。米粒长大于等于8个部分(≥8 Parts)才叫头米,1997年的标准中又将其改为长度明显长于其他碎米,但又达不到整粒米粒长,包括开裂后大小达到整粒米80%的部分。头米的概念变成一个可变的相对概念,更为科学,便于操作。碎米指米粒长度大于2.5 Parts但达不到头米长度(包括开裂后达不到整粒80% 的部分)的米粒。
1997年的标准中,开始使用的黑粒(米),局部黑粒(米)和品克米(分别指蒸煮米中整粒长通体3/4部分或小于1/4部分为黑色或棕色)标准到2001年的标准中由于加工时光电色选机的使用,这项标准已没有存在的意义。
为应对来自越南和印度的激烈竞争。泰国在国内严格执行“泰国茉莉香大米”的质量标准,标有这一称号的大米纯度须达到92%,即由“茉莉香大米”或“香米15”2种大米与其他低级大米混合后,前者所占比重不得少于92% ,潮湿度不得超过14% 。高标准的产品有利于区分其他国家产品。
泰国大米标准最重要的特点是将品种标准与产品标准紧密结合,并且落脚点是产品,用产品标准来培育品牌优质米,引导市场销售,这一点尤其值得借鉴。
3 完善的质量管理
泰国大米之所以称霸世界米市,除了自然条件适宜稻谷生长外,更重要的是在大米质量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泰国是通过良种选育和加工过程中完善的质量管理来达到提高大米质量的目的的。
3.1 选育优良品种
泰国政府高度重视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把培育优良品种防止稻种退化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认为改善种子质量是提高产量、增加出口收入的最有效方法。在选择产量与品质关系时,宁可牺牲产量也要保证品质,泰国尽管也陆续选育一些高产品种,有的产量能达到4 t/hm2,但并没有作为加工出口用,仅用于供应国内或加工成其他制品。除农业高校外,还成立了水稻研究所,各地也相应成立研究推广机构,从事良种的繁育和推广。还有一些公司如正大集团公司(泰国最大的农业科技集团公司)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体系。在水稻品种的引种试种、示范及改良等方面颇有建树。为防止品种的退化,泰国平均每3-4年就推出1个优质新品种,取代退化品种。
泰国注重引进新品种和在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品种。我国广东省的稻种“千叔稻”在泰国被广泛种植,已成为泰国优质品种之一。2003年应泰国大米出口商联合会强烈要求,泰国政府向国际水稻所(IR-RI)引进了“超级米”杂交水稻品种,提高泰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饮誉世界大米市场的“茉莉香大米”品种,是科研人员以在北柳府发现的特殊地方品种为亲本,经多次杂交培育而成的。如今又将新选育的紫色大米投入生产,这种大米不仅保留了泰国香米的绵软、香醇的特点,而且口感更好。泰国农业大学培育出的世界上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米(为普通大米含量的l2倍),也将推向市场。
目前,泰国为打为开日本、韩国、香港特区、新加坡、台湾地区的大米市场,又从日本引进了一些优良的短粒型(Japonica)良种,并扩大种植面积,准备把总产量提高到100 000 t 。
为确保出口专用稻米的质量,在全国各稻区设立“出口种植区”、“普通种植区”和“特别种植区”。实行由种子、栽培、收割直至出口的全程品质管制。泰国第二季稻的质量往往较差,主要是因为农民每年种植的轮次太多,尤其在中部的一些乡村,农民利用特有的灌溉系统,每年种植四季水稻,其结果是品质差,市场价格低。为此泰国大米种植者联合会制定出标准,规定每年的种植轮次数以及如何培育和使用优质种子。
3.2 在大米加工质量上狠下功夫
提高大米加工质量是泰国的成功做法。在国际米市上销售的泰国优质大米颗粒均匀饱满,油亮润泽、气味清香、滑软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泰国大米品质优良,除得益于广泛种植良好的水稻品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采用了科学的加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泰国把大米加工环节看成是控制大米质量的最重要环节。泰国目前约有25 000家碾米厂,小型米厂每天加工1 000-2 000万t稻谷,大型米厂加工量为1-2亿t。所有出口加工米厂都通过了GMP(good manufacturing products)和HACCP(hazard analysis of critical controlling point)认证。生产厂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质量标准。泰国还向发达国家采购了大量代表世界碾米技术最高水平的碾米机械,并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培训。
泰国的大米加工质量控制从稻谷收割就开始,加工企业要求农户在水稻成熟率为90% -95%进行收割(此时对保障加工品质最有利)。收割后的稻谷送到米厂后,进行清洁处理,同时调控水分,泰国大米按级定价,优质米的价格是普通米的几倍,而等级是根据整米率和碎米率的比例来确定的,因此提高整米率,才能提高效益。由于含水量对整米率影响很大,加工厂对稻谷含水量控制得很严格,根据长期实践,对不同品种的稻谷都有不同的最佳指标,分门别类进行质量控制,决不混杂。
泰国还规定出口香型稻谷存放期不超过半年,防止内在质量如香味、油润性、光亮度随存放时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在加工工艺流程上增加了一些新工艺,如光电色选(用于去杂),打磨抛光(增加米粒外观光洁度)。新设备的使用和加工工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大米的质量,从而使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更富竞争力。
3.3 严格执行质量检验
为保证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泰国还设立了一整套的质量检验规程。出口的大米必须经过专门的稻米监察委员会检查。根据货运量的大小,确定随机抽样量的多少,要求出口文件、包装说明、检验报告完全吻合,符合标准的方能出口。
另外为确保出口香米的纯度,政府还专门投资设立了出口香米检测中心,确保其他品种大米掺混比例不超过8% 。
4 灵活的大米政策
泰国的稻米总产量仅名列世界第六。在世界大米市场泰国不仅要面对诸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优质长粒米出口国这样的竞争对手,而且还要接受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低质长粒米出口国的挑战。而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米市之魁首还应归功于其执行了灵活的大米贸易策略。
4.1 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对世界米市做出快速反应
泰国组建了全国性大米营销和信息通讯网络,对全球需求趋势随时做出应对措施。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增加对无农药食品需求,泰国便推出Gold Harvest的有机培植大米。90年代,西方严格了质量标准后,泰国斥资购买大量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还邀请欧洲专家来控制产品生产,结果成功地打开了50多个海外市场。在国内允许多种形式的经营实体并存,疏通内贸和外贸的流通渠道,促进了大米的出口贸易(如下图)。
4.2 朝野上下,抓住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宣传泰米
泰国自上而下都做大米出口宣传和促销工作,不论是农业、商业、外交或驻外官员都注意了解大米市场信息,积极做好宣传促销工作。尽管我国每年已进口泰国大米100万t,泰国商业部长仍亲自出马,来我国争取到20万t的配额。伊拉克执行石油换食品计划时,泰国也是政府大员亲自出马,使泰国成为伊拉克大米的主要供应国。当美国不法米商发生商标侵权行为,他信总理访美时就此事正式向布什总统交涉。
4.3 灵活的付款策略
在大米贸易时泰国还采取了灵活机动的付款策略,不拘泥于现金交易,可采取赊账或以货易货的方式交易,对特殊市场还采用记账式贸易,灵活的成交方式使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销量大增,同时也奠定了其大米霸主的地位。
5 启示与借鉴
我国是世界大米产量和消费第一大国,也是水稻研究的强国。但我国的大米出口形势却不容乐观,在国际市场连连受到挑战。我国的稻米产业难以做大做强,主要是由于水稻产区分散,加工技术落后,国内粮食流通体制不能适应市场化的竞争需求以及出口目的国国别结构单一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入世后,我们应将进口压力转变为调整水稻生产结构的动力,尽可能把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出口优势。要振兴我国的稻米产业,必须认真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
5.1 选育良种
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找到突破性种质资源非常重要。水稻品质很大程度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因此良种的选育是提高大米质量的关键。我国的杂交水稻就是凭借在海南崖县发现的普通野生稻的不育株而育成的,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应充分利用挖掘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栽培,使我国也产生了许多珍贵的地方特色稻品种,如“水晶米”、“柳条红”、“香血糯”、“云南紫米”、“颗砂御米”等,都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宝贵基因库,应充分利用这些品种的特殊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具理想性状的优质高产品种。
5.2 依靠稻米产地环境优势和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出口基地
大力扶持稻米“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或公司+农户等有效方式,在南方建立5-10个优质籼米生产基地,在北方建立3-5个优质粳米生产基地,在特种稻米生产区建立特种稻米生产基地,如天津小站米等,由稻米“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带领稻农进入国际稻米市场。狠抓科技投入。要以外向型战略、国际化标准、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思路,确立新时期稻米科技投入规划,重点抓好优良品种选育、节本技术研究、新技术传播与农民培训、标准化制定与实施、稻米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等与提高稻米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系列水稻科技投入项目。加大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通过精加工、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制定特色品牌大米标准,以质量和品牌打开市场。
5.3 调整现有的农业政策,用足“绿箱政策”
转变稻米出口收购补贴、出口企业补贴等传统农业支持方式,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科研投资、粮食安全储备补贴、国内粮食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投资性补贴、环境保护补贴、区域发展援助计划补贴、休耕补贴等l0多项“绿箱”范围的政策落到实处,使种植户得到更大实惠,建立长效机制,使我国水稻业能持久健康的发展。
5.4 改革现有的粮食流动机制
必须尽早结束粮食内贸和外贸分割的格局,实行内外贸管理体制并轨,充分利用两股力量的合力,联结国内、外两大市场,引导国内稻米市场与国际接轨。鼓励出口大米,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科学的经营战略,突破现有世界米市的格局,拓展新的大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