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要抓好9月外贸的重要节点,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会实现两位数增长
魏建国还同时指出,下半年中国外贸还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会升级和逆全球化浪潮。“预计未来美国、甚至欧盟会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限制中国的发展。”
财联社8月23日讯(记者侯润芳 郭松峤)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外贸表现继续超预期。截至今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已经连续26个月正增长,贸易规模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下半年外贸增长态势是否会延续?对此,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财联社专访时表示,按照经验,9月是中国外贸三个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如果能抓好这个节点,外贸高增长的态势会继续延续下去,预计今年8、9月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且这种增长会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不过,一些企业感受不明显或者不及数据那么乐观,对此,魏建国认为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数据传导的滞后、受疫情影响消费不振、很多线下实体店还未恢复等。
魏建国还同时指出,下半年中国外贸还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会升级和逆全球化浪潮。“预计未来美国、甚至欧盟会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限制中国的发展。”
还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当前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这两个地区要勇挑大梁。中国经济面临着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想要需求增加、预期转强,长三角和大湾区必须率先走出低增长。”魏建国还建议,当前国外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城市要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吸引好外资。
对当前来讲,我觉得这两个地区要在多个方面应勇挑大梁、加快行动。一是经济发展要更快更好些。当前全国的经济受疫情等方面的影响,GDP增速偏弱。中国经济面临着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想要需求增加、预期转强,长三角和大湾区必须率先走出低增长,要为今年的经济目标的完成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帮助一些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地区。
“预计8、9月进口和出口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财联社: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已经连续26个月正增长,贸易规模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7月出口同比增长23.9%,贸易顺差达到6826.9亿元,单月出口增速及贸易差额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但是这和一些企业的感受不太一样,很多企业的预期也没有那么乐观,为什么会出现不太一致的情况呢?
魏建国:我认为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数据传导的滞后,还没有传导到企业和整个的产业,这导致了一些产业的需求还没有那么旺盛,需求不足。尽管现在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但还没传导到需求。我估计在今年9月份,无论是能源、原材料、农产品,都感受到一个很大的传导效应。
二是,受疫情影响消费不振。在消费领域还要做好创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解决好当前老百姓的需求,放开一些密集性的和接触的服务性行业,包括餐饮、酒水、旅游、文体、健身等行业,尤其是电影院和剧院。这些一放开,市场很快就会有变化。各城市应该还是要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和创造一些新的办法,比如沿海一些城市搞一些夜市等。另外,发消费券也非常重要。
三是,很多实体店没有恢复,大家看到周围的店铺陆续倒闭,导致了信心不足。随着疫情好转以及中央的一些政策出台,这些现象都会逐渐解决。另外,从企业的角度,一个很关键的举措是,要尽快把线上线下结合,包括平台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相结合,从而走出一条路子出来。
财联社:下半年外贸增长态势会继续保持下去吗?
魏建国:我不仅认为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态势,而且预计8、9月的外贸在进口和出口都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且这种增长会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这是因为,当前全球对中国的依赖性不降反增,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认可越来越高。尤其是俄乌战争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产业链出现了断链,整体经济已经不像以往。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在日用消费品、电子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领域加大对中国的进口,预计下一步包括美国等越来越多的市场将会进口更多的中国纺织品、日用消费品等。
此外,还要看到两个现象。第一,9月过后,中国外贸订单会越来越多,同时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的订单会逐渐回落。主要是因为,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这些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完整和投资环境不确切,包括物流、运输、仓储没有解决投资方的需要等等,这些无法解决美欧企业的需求。预计9月份是中国外贸很重要的一个节点,中国的订单将会增多,而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订单会减少。
第二,预计今年1-9月,全球各国贸易都是逆差,只有中国是顺差,且顺差越来越大。中国的贸易顺差会越来越大,全球贸易逆差会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各个大的经济体都在进口中国产品,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一方面表明全球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另一方面表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以及对中国经济的预期给出了答案。中国不是一个追求贸易顺差的国家,只要总体进出口平衡就行。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有些内贸企业也可以转成外贸。
“下半年要警惕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升级”
财联社:下半年外贸发展可能还会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或者挑战?
魏建国:我觉得有两点要警惕。一是贸易保护主义会升级。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外贸发展形势很好,不愿意看到他们国家的外贸走下坡路,所以贸易保护主义会越来越强。美国商务部近期宣布,对EDA软件工具等四项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美国总统拜登近期还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试图逼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限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预计未来美国、甚至欧盟会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限制中国的发展。
二是要注意逆全球化浪潮。全球化会遇到一个3-5年的回头浪,这对中国的外贸影响很大,各国都采取保守主义保护主义,不愿意参与全球的大循环,不愿意参与全球的大分工,不愿意实施全球化。
全球化有它的问题,绝对不是说疫情过后就不要全球化,恰恰相反,新的全球化一定是由中国来引领。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欧美一些国家都认为,中国在全球化中获得了好处,而欧美等很多国家在全球化中吃了亏,它们把当前国内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归结到全球化,就是把全球化当做一个框,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包括贫富差距,包括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中产阶级的收入减少等问题。我认为,大家在全球化中都有赢,只不过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因此,欧美等国就此来否认全球化是不对的。全球化唯一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只要把这个做好,那么新的全球化一定会是比较包容、公平、平衡、绿色的全球化。
“当前是外贸发展的重要节点”
财联社:总理在16日的会议指出,7月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势要起而不可落。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你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魏建国:今年最重要的两个季度已经过去,现在马上到9月,这个节点很重要。首先,当前是外贸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经验,9月是中国外贸三个最重要的节点之一,这个时候也是中国外贸订单最多的时候。这是因为,一方面,下半年有圣诞节、新年这两个重要的节日;另一方面,按照往年的经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此前购买中国商品的库存空了。这样,既有购买新货的需要,也有补库存明年的需要。而且,当前国际海运整体价格下降,港口相对没有那么拥堵。此外,欧美民众的消费并不会因为欧美的经济衰退、物价上涨而减低,他们对中国整体的消费量是越来越大,依赖也越来越强。如果能够抓好这个节点而乘胜追击,在原有基础上,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将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二,当前还是提振投资和消费很重要的节点。当前民营企业家和老百姓对投资到底往哪里投很困惑,不过我注意到,最近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大众化消费游艇,我觉得这很重要。另外,下半年还有国庆节、中秋节、元旦这三大重要的节日,要把握好这三个节点,把消费提上来。尤其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在国内是增长比较快的,要活跃好这两个地区的消费和投资。
“想要需求增加、预期转强,长三角和大湾区必须率先走出低增长”
财联社:总理说,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经济大省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
魏建国:我把勇挑大梁意思分为两部分来看:一是,不仅要求当前这两个地区要多做贡献,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疫情过后也要继续勇挑稳定中国经济的大梁。二是,挑大梁不仅要体现在GDP上面,更重要的是未来在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方面要起到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其中,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两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2021年的GDP总量就超过了27.6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的24.1%,差不多是全国GDP的1/4。而2021年大湾区的经济总量是12.6万亿,另外,广东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在吸引外资、稳定外贸、提振消费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在国家当前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这两个地区要多做贡献,要勇挑大梁。
对当前来讲,我觉得这两个地区要在多个方面应勇挑大梁、加快行动。一是经济发展要更快更好些。当前全国的经济受疫情等方面的影响,GDP增速偏弱。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想要需求增加、预期转强,长三角和大湾区必须率先走出低增长,要为今年的经济目标的完成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帮助一些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地区。二是,在财政多上交一些。三是在稳就业方面做出表率。四是提振好老百姓的消费,为提振全国的消费做贡献。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要在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双循环格局形成等战略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这些都对今年中国经济目标的完成很关键,我也相信这些地方能够不辜负中央的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尽快找到新的发力点,在今年交出一个很靓丽的答卷。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抓住国外企业加大对中国投资的节点,吸引好外资”
财联社:长三角和粤港澳如何率先走出低增长?
魏建国:我觉得当前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这些地区的领导政治站位一定要高。
作为中国的经济重点地区,这些能否在国家经济目前下行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解决三大压力的时候多做贡献,多为国家分忧,多解决老百姓的难题,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二是要和时间赛跑。这些地区要加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要在建立统一大市场方面要提速。比如,长三角地区要在原有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上,做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抓高水平对外开放,勇敢的搏一搏。
我们看到商务部发布了今年1-7月,中国吸引外资已经达到798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3%。全球外资资金投资FDI从1.5万亿、1.9万亿到7000亿、8000亿的情况下,换算成美元的话是1239.2亿美元,增长21.5%,这个是从来没有过的。我此前说过,今年我们的吸引外资一定会超过2000亿美元,去年我们超过1万亿人民币。今年我们能够超1.5万亿人民币,今年我们能达到2200亿美金。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看到,整个外资里面,高新技术的产业投资就增长了32.1%,这是前几年没有过的,就是外国看重中国市场。更奇怪的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不断要求跟中国脱钩的国家,反而对中国的投资都是两位数增长。今年1-7月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6.3%、25.3%、26.9%、44.5%,这说明他们表面上说不看好中国经济,但实际上这些国家的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所以这种情况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城市要勇于站出来,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吸引好外资。另外就是这两个地区要大力进行高质量经济发展,要加大在集成电路、5G、生物生命化学、新材料、新工艺、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以及整体货运物流方面实行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树立企业和老百姓信心。我们现在有很多优势,只不过还没有发挥出来,包括政策叠加优势等。随着各部门针对消费提出新的措施,说明每个部门都在加紧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尤其是在扩大消费、加快就业、外贸稳外资以及高质量经济发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