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张琳:中信大外汇“加码”外贸金融支持 助推跨境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 6 万亿美元关口。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中国外贸实现了“开门稳”。
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业态,自2013年起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至今已规模化发展超过10年。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曾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主要提出六种新业态,其中,跨境电商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一种外贸新业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8万亿元,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2021年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向好势头,并体现出强大韧性,因疫情、国际关系等外部因素导致经济环境愈发复杂严峻,全球经济的供给需求产生巨大冲击,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企业“走出去”充满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的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如何应对风险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一家上市银行,中信银行始终高度重视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监管各项要求,并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支持外贸新业态系列政策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跨境业务专业优势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中信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情况越是复杂,越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跨境金融应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
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对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作用巨大。为外贸新业态提供高水平金融服务,需要深入了解行业诉求和企业需求。
以B2B跨境电商为例,从行业维度来看,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小额、高频、电子化的交易特征,而银行传统的国际结算流程较长、费用较高、手续复杂,不能较好适配行业诉求;从市场主体维度来看,外综服企业迫切需要通过阳光的回款渠道、数字化金融服务提高收款效率,对出口电商企业而言,收汇难、收汇慢、退税难、费用高依然是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临时周转和汇率避险也是其业务延伸出来的主要难题。
这进一步说明,当前,效率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张琳告诉记者,针对上述行业诉求和企业困难,结合国务院、各部委各项便利化政策,在过去多年市场拓展和业务经验积累基础上,中信银行2022年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外贸新业态发展。
(1)加快外贸新业态数字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外贸新业态进行数据挖掘、市场分析和趋势预测,结合跨境电商交易特点,加快技术革新,优化电子服务渠道,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2)积极打造外贸新业态金融生态圈。积极对接海关、税务、物流等第三方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深挖客户需求,充分利用中信银行外汇业务全牌照优势,为外贸新业态主体提供账户管理、资金收付、外汇避险、政策咨询、线上融资等全方位、一站式、便利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3)努力延伸外贸新业态服务范围。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试验区的对接范围和覆盖度,加大对外综服、市场采购、第三方支付等平台和电商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深耕业态研究,延展金融服务对象,探索自建站、海外仓等金融服务方式,助力企业全球化经营。
不难看出,中信银行服务外贸新业态的思路是一个由点画线拓面成体的维度升级,注重外贸企业上下游等整个产业链条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数字化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外贸产业链更加稳固。
“加码”外贸企业金融支持
实现 “三阶”发展布局
一直以来,外汇业务是中信银行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的优势业务之一,以 “专业、快捷、灵活”的3S经营理念,多年来深耕外汇及跨境业务领域,不断优化有中信特色的内部管理体系,以 “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为愿景,布局和推进跨境业务,形成了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通过梳理中信银行跨境金融的发展历程发现,近些年,中信银行不断以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的方式探索,“加码” 对外贸企业的金融资源支持,特别在跨境电商业务领域持续创新。
据了解,2013年中信银行发布全国第一套全线上跨境电商支付系统,2015年上线外综服系统,2019年获得国内第一家“跨境电商收结汇”业务资质, 2020年首创“信银致汇”亚马逊出口收汇产品(B2C),并与国内头部外综服企业阿里一达通联合开展业态创新,上线国内第一家“跨境电商集中收结汇”系统, 2021年经外汇局批准中信银行成为业内首家创新型外综服业务多地展业银行, 2022年市场采购业务与全国各聚集区内政府平台对接服务覆盖范围已超50%。
在与平台的业务合作中,其密切结合市场特点与客户需求,拓展伞形账户等多种收款模式和入账币种选择。可以说,中信银行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与推动措施,正是其金融服务跨境电商领域持续处于领跑地位的关键。以中信银行与阿里一达通的合作为例,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在外综服平台、出口电商企业,以及业界一些专家学者中也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得到了监管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信银行国际业务数字化平台建设快速发展,形成数字化综合服务+智能化运营两大中心为支撑的“大外汇”数字平台,包含跨境综合融资、全球现金管理、跨境收付宝、外汇交易通、国际结算运营和业务合规监管六大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从基础产品线上化到平台化组合服务再到体系化应用场景及生态构建的“三阶”发展布局。
在跨境业务领域的具体实践中,中信银行根据客户分层经营,结合国际业务三大客户场景,重点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实现有力获客、粘客效果。张琳表示,2021年期间,在跨境现金管理场景下,中信银行先后与多家央企财务公司或新经济龙头企业合作搭建跨境现金管理平台;在便利化服务方面,上线“资本宝”打造资本项下支付、结汇的便利化利器,推出“中信智汇”实现本外币跨境汇款的全自动秒级入账解付,电证福费廷子系统上线实现从开证到福费廷买卖全流程线上化,持续优化网银,并联动手机办理功能,为解决企业疫情期间远程自助业务办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支撑。
打造“客户认知+产品创新+渠道服务”
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商业银行作为全面渗透现代经济的血脉,数字化转型既是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社会生活的金融业态需求,也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把握行业和客户导向,围绕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打造行业数据驱动的‘客户认知+产品创新+渠道服务’ 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化渠道工具,为客户服务和银行经营赋能。” 张琳如是说道。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应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数据挖掘和共享。通过有效获取、深度挖掘客户的业务经营数据、行业发展数据以及内部运营过程数据,为银行客户营销、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手段。
二是数字化场景延伸。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化场景,并不断将数字化场景向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圈金融服务延伸,努力打造开放的、智慧的、无边界化的数字金融生态圈。
三是数字化经营。围绕“数据+科技+平台”夯实基础,加强自动化和智能化、移动化工具的应用,提升银行服务渠道和营销团队的能力;同时,主动加强与外部平台的合作与信息交互。
最后,谈到2022年中信银行为外贸提供金融支持,特别是对于服务外贸新业态,张琳表示,中信银行将具体落实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业技融合。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科技优势,结合新型交易特征,进一步促进“业务+技术”的双向融合贯通,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供线上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金融服务。
二是加快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外贸市场主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积极结合国家政策先行先试,落实各项便利化措施,搭建多产品、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并持续完善和优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强化合规经营,保障健康发展。张琳坚信,只有严守合规底线,创新成果才能行稳致远。支持稳外贸和服务新业态,始终坚持“严控风险、合规先行”的原则,认真执行反洗钱及外汇管理相关政策要求,确保事前有审核、事中有监控,事后有回溯,在提高合规审核效率提升便利化水平的同时,保障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外贸稳中提质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中信银行坚持服务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外贸新业态稳健发展,为更多出口贸易主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