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项目分析方法大全解析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的金额和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来源:金融干货
一、利润表的项目分析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的金额和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利润表包括的项目主要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综合收益总额、每股收益等。
1、首先,营业收入是公司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来源,是评价该公司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基于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分析者可以将本期营业收入与上期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
其次,可以比较本期各月各类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企业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等。
由此就能了解企业是否存在收入操纵行为,比如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销售收入与生产能力比例失调、销售收入与经营现金流量相背离、收入主要来自关联销售等情况,而营业收入的计量是企业管理层舞弊和粉饰业绩的惯用手段之一。
2、营业成本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是分析产品毛利率的基础工作之一,营业成本应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占据营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包括所有生产材料和人工成本,注意有少数企业通过推迟结转生产成本来调节利润。
3、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土地使用税、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资源税等,另外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属于附加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不在此填列,这些应交税金直接与营业收入有关,按法定比例计算。金融圈的干货文章、模块知识、实务课程助您成为金融界的实力派!
4、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运输装卸、展览广告、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及为销售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差旅、办公、折旧、修理和其他经费。通常情况下,销售费用的增减与营业收入的增减是相应关系,可由此检测销售成效。
5、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社保、董事会、聘请中介机构、咨询诉讼、业务招待费、办公、折旧存货跌价准备、坏账计提准备、土地绿化、行政人员费用等,管理费用是企业保持经营运转的基础保障。
6、财务费用是企业发生的各类财务费用,虽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但与营业收入的实现没有明显因果关系,不宜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俗称“三费”,同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当期就计入当期损益,结转后该项目应无余额。近年来有企业根据特定意图,通过虚减或虚增费用来操纵利润,分析者需警惕。
7、资产减值损失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包括: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存在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需注意,因企业并购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减值很大程度在于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和方法选择,也是调节利润的“隐型武器”。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通过支付一定的成本取得一项资产后,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形成的差额,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有影响作用,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此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在此项目核算。
9、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损失为负数),如企业对外投资的股利、债券利息收入及与其他单位联营利润等,包括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
10、新增“资产处置收益”行项目,反映企业出售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该项目应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号填列。
11、新增“其他收益”行项目,如政府补助等,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其他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营业外收入是与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所得等。营业外收入并非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而产生,可视作纯收入,可不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13、营业外支出是与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与营业外收入相对应。
企业正常经营,通常营业外收支不会太多,一旦发生都应有具体原因,如账户出现激增,就要注意有无人为调节痕迹。
14、新增“持续经营净利润”和“终止经营净利润”行项目,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按《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相关规定分别列报。
15、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即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金融资产重新分类、套期保值等各情况所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利润表分析方法
分析利润表首先应分析当期的利润总额及其构成;其次再就企业本期的利润率与目标值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随后再将本报表最近几期的相关项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出企业的发展趋势。
1、分析利润总额及其构成。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分别计算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断利润结构是否合理;通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判断营业利润的结构是否合理。如果处理资产的收益和投资收益比重过高,或者其他业务利润比重过高,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正常,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2、分析企业本期的利润率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利润率作为相对量指标,可以对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常用的利润率指标有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是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因此分析销售毛利率是利润表分析的头等大事。如果毛利率过低,就要考虑是价格低还是成本高。如果是价格因素造成的,就要对价格调整的利弊进行分析后,再作决策。如果是成本因素造成的,就要分析一下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还有没有挖掘潜力。如果售价和成本都没有调整余地,最好还是按照薄利多销原则,增加销售量。对于销售利润率也要进行分析,对于销售利润率低的商品,要分析出是毛利低还是费用高,如果费用过高,则应在费用控制方面下大力气。
3、针对利润表中的各项目进行纵向分析。就利润表中项目进行纵向比较,是报表分析中较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企业经营轨迹的变化趋势,分析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列举数期的利润金额,在历史数据中选择正常年份的指标作为基期,计算出经营成果各项目(按利润表的项目顺序列示)本期实现额与基期相比的增减变动额和增减变动率,分析本期的完成情况是否正常、业绩是增长还是下降。
将本期的营业收入构成和营业成本费用结构与合理的基期指标相比计算出项目结构的增减变动,分析结构变动的原因,判断结构变动是否正常,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利。
分析现销收入和赊销收入的增减变动,分析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收款策略的合理性。
自从《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利润表附表—销售利润明细表已不再对外报送,但对此表更应进行仔细分析,通过分析此表,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把握其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的销量及营业额,掌握各产品的营业利润及其弹性空间,在摸清市场的基础上,作出最佳经营结构决策。
三、利润表的收入层面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或称销售收入,是损益表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它反映了公司在报告期内销售所有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才是提升公司利润的最根本办法。所以,那些在主营业务收入上徘徊不前的公司,即使通过其他什么办法让利润保持增长,都不是正常现象。
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才是体现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的标志。有些时候,公司利润虽然短期内表现不佳,但只要主营业务收入可以快速增长,能够有效扩大市场份额,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信心。我们对于主营业务收入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损益表中这几个孤立的数字,还需要到财务报表附注中了解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因为绝大多数公司都同时经营着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若干种产品和服务,了解哪些产品和服务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更大、哪些领域存在增长潜力,可以帮助投资者把握公司未来的表现,并且清楚哪些相关的市场和行业资讯需要密切关注。
虽然主营业务收入是公司最主要、最根本的收入,但公司还有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边角废料产生的收入,以及公司进行长短期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可能还有如政府补贴、资产重组收益等构成的营业外收入等。有时候,这些非主营业务收入会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构成。但投资者对这一块收入需要非常小心,要判断它们是可持续的,还是一次性的(即非经常损益),如果是后者,由此带来的业绩增长就很有可能只是表面繁荣,是难以持续的,业绩大涨之后就很有可能是业绩大跌。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全面了解公司的健康状况,是否“超重”——欠银行和供应商有多少钱,是否“贫血”——账面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否过低,以及“新陈代谢”是否正常——存货和应收账款是否过大。
许多投资者仅将目光集中在损益表上,而忽略了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事实上,利润表只是反映表面现象,是成绩单,公司真正的功夫和实力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才能体现出来。
四、利润表的细节分析
1、收入可持续性
投资者或者管理层最希望企业的收入年年增长,收入的决定因素包括:产品、客户群体和市场竞争强度。
一般来说,产品代表着企业所在的行业,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不同生命周期的行业,带给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企业想获得收入的大幅增长几乎不可能,因为成熟的行业,竞争相对平衡,很难脱颖而出。成长型的行业中,企业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增长率。
客户群体特征也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如果企业的客户都是500强的大企业,那么可以预测收入会比较稳定,也能说明这家企业业务质量很高;如果客户中小微企业占比多,那么收入就容易受到小微企业业绩波动的影响。
除此以外,企业收入来源的地理区域也要考虑到。比如企业收入部分来自于海外,那么国际政治变化、汇率变化都会对收入产生影响。
2、费用所带来的效益
一般来说,正常的企业费用的支出往往会带来相应的效益,就是钱不能白花。
因此计算一下费用率,看看费用与收入的增长是不是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费用支出很多,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在减少,说明企业管理上存在问题。
另外,如果期间费用发生剧烈上升或下降,尤其引起注意。期间费用会波动,但幅度一般不会很大。
3、毛利率的变化
毛利率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产品刚投入市场的时候,竞争少,会有一个较高的毛利;随着竞争性产品的加入,毛利会越来越低。企业毛利低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一些营销手段,薄利多销,比如会促销,做广告等等,相应的费用也会增加。如果存货积压、毛利降低,那么企业经营上会有问题。
4、利润中的现金含量
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如果企业利润中现金的含量少,那么利润就会存在泡沫。一般来讲,营业收入与“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相匹配,并且后者多于前者,因为后者含有增值税;营业成本与“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相匹配;综合下来,营业利润要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相匹配,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要多于营业利润。
文章来源:金融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