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信集团为例
企业在业务发展战略中融入社会责任战略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软实力的有力支撑。本文将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中信集团为例
企业在业务发展战略中融入社会责任战略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软实力的有力支撑。本文将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中信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践行海内外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母国的软实力。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软实力,也是助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也为“走出去”中国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
首先,企业要有家国情怀,把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与企业的使命和责任结合起来,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要应对全球经济社会环境的挑战,通过海外项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增长,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即“先予后取,多予少取,必要时做到舍利取义”,实现与东道国的共同发展,促进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业务发展战略中融入社会责任战略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下面将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中信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践行海内外社会责任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母国的软实力。
二、中信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践行社会责任的六项实践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是1979年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创办。金融板块和实业板块是中信集团业务板块两类主要组成部分。金融板块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等牌照齐全的金融业务,实业板块的产业涵盖房地产、基础设施、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制造业、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50多个行业。
中信集团在30多年来秉承“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的企业文化,在诸多行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2016年位居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第156位。中信集团作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先行者,在海内外结合主营业务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中信集团的良好品牌形象和软实力。
(一)专项基金,撬动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信集团为支持国家战略实施积极挖掘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建立了创新有效的投融资模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到“一带一路”产业发展中。中信集团金融和实业多家子公司共同投融资7000多亿元,并在业内首创了“一带一路”基金,积极布局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生态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和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截至2016年底,中信“一带一路”基金创设规模突破1000亿元,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多个项目落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金融助推作用和示范效应。
(二)出国金融,助力民间互通
“要出国,找中信”。中信银行自1998年以来不断提升出国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助力每一个出国梦想,让中国人的出国旅程更便捷、更精彩。作为国内唯一被美国使馆授权办理“赴美代传递签证”业务、率先获得美国国土安全部授权使用EVUS商标、业内首推“全球签”业务的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为中国居民赴全球70余个国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化、全方位出国金融服务,给出国人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16年,中信银行首创了国内留学中介第三方评价体系,发布《出国留学蓝皮书》,填补留学中介机构评价空白,对准备留学的家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三)金融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中信集团各金融子公司充分发挥集团综合优势,携手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丰富绿色信贷产品种类、创新绿色信贷工具、扩大绿色信贷服务范围,支持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碳金融、环境影响力债券等新兴产品,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基金、低碳产业基金及PPP项目,形成中信集团多元化、综合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带动“一带一路”周边地区和全球的绿色产业发展。中信银行从哈萨克斯坦人民银行购买其全资持有的Altyn银行60%的股权,在海外收购金融机构的创新尝试,极大地拓展了双方新的合作领域,比如带动中信现代农业的哈萨克斯坦元首苹果园项目等。
(四)产业创新,激发智能制造
中信集团各实业子公司以创新为驱动,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中信戴卡作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制造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能的纪录刷新。如今铝车轮年产能近5000万件,配套1000多万辆整车,其他铝铸件年产7万吨,全球有汽车的地方就有中信戴卡的足迹。中信环境围绕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流域及湖泊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为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作出贡献,其膜法水处理技术已成为“21世纪最佳实用技术”之一,其中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世界最领先的水处理技术之一。中信重工创新研发的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高智能化装备将替代人工并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受伤率,而北斗导航卫星、大型激光3D打印机等高技术成果在高尖端领域为国家带来巨大贡献。
(五)家国情怀,以信取信,传播价值
中信集团从创立初就把“开拓创新、信交天下,走出国门、回报祖国”作为企业的使命基调,把国家的利益与企业的使命结合起来,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利,为社会造福。中信集团每年在中国投入近亿元支持援助西藏、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传播企业的正面价值。
中信集团从 2002 年开始对口援助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采取多种方式支援申扎县经济社会建设。十几年来先后派出多名援藏干部,累积投入资金超过 3 亿元,在申扎县开展了安居房维修改造、乡村灾害综合治理、道路建设维护等 80 多项工程,为促进申扎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信集团先后在云、贵、川、藏等地区建设多所希望小学。捐赠1600余万元开展“自强班”项目,帮助来自12个民族、21个县的500名贫困高中生完成高中学业。
中信集团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建设了昌平绿化基地、黄羊滩万亩治沙绿化基地、APEC 碳中和林基地等一系列绿色工程,造林面积超过 15万亩。
(六)利交四海,谊接五洲,行稳致远
中信集团各子公司深入执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坚持先义后利、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帮助项目所在国发展经济,成为中国与海外国家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加深了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也帮助中信集团在海外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
中信集团在伦敦签约的英国皇家阿尔伯特码头项目,不单为英国经济发展带来上万就业机会和数以亿计的投资机会,并借助其“品牌和质量信誉”,牵头其他中资企业组建中信联合舰队,为中国企业拓展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创造机会。中信建设为伊朗首都建造的地铁圆了德黑兰人民20年的梦想,被他们誉为“现代文明的宝藏”;建造了非洲的“明珠工程”---安哥拉凯兰巴·凯亚西社会住房项目,成为非洲国家兴建社会住房的样板工程;中信建设-中国铁建联合承建的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为阿尔及利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中信海直积极参与了各类海上搜救、抢险救灾,以及南、北极科学考察及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等。2015年缅甸洪灾,中信海直派遣的直升机是第一架在缅甸执行水灾救援任务的外国直升机,也是中国首次派直升机搭载任务员在海外执行救灾任务。中信矿业在澳大利亚的采矿区积极参与治理豆科灌木侵袭工作,改善矿区自然环境。中信资源在印尼斯兰岛生产基地开设全天候诊所,为当地民众提供可靠的医疗诊治与服务。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通过中信集团的诸多实践案例,不难得出结论,中国企业如果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全球发展趋势,借用“取势、明道、优术”的方法履行社会责任,更有助于企业开创新境界、新格局,行稳致远。
(一)取势:把握国家战略,放眼全球视野
“一带一路”倡议已带动30多个国家签署协议,落地了一批标志性的项目。中国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主动承担经济、社会、环境三重责任,顺势而为。面对国家新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应肩负使命,勇于创新和实践,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享中国智慧,助力全球治理,共享机遇,共赢挑战。
(二)明道:明晰战略定位,强化价值导向
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企业才能可持续性发展。企业应在主营业务上进行战略布局,在与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关注点上寻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正相关的领域,利用各自优势在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界面创造共同认可的价值,用创新思维和实践带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牢记履行社会责任的出发点,以诚信为首,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正面的价值传播。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对母国和海外国家的社会贡献要并行。
(三)优术:深挖创新协同,延展联动效应
中国企业应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融入到主营业务的产品创新和运营管理中,通过产融协同、政企联动和跨境联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共担社会责任,达到社会价值共创,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依托三个平台、两个联合体和一个联合舰队的搭建,使得可持续发展具有可操作性。
1、产融协同共担社会责任(三个平台)
互联网+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助力产业发展,提升信息的准确公开透明、以及数据整合的效率,充分发挥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一方面便于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与监督,另一方面构建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通道,促成金融与实业、国内与国外、线下与线上互补共赢的产业生态圈,降低创新运营成本,推动产业互联网新领域的发展。
资源共享平台。金融与实业公司,通过客户、政府、人才、海外机构等资源共享,兼顾各方利益需求和资源优势,在社会界面挖掘双方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关注点,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带动双方和利益相关方在母国和海外的共赢。中国金融机构可为“走出去”企业和境外机构提供投资咨询与金融顾问服务,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风险。
资金融通平台。借助产融协同,在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生态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进行总体投融资,实现“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资金融通。通过与国内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跨界融通,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创新跨境投融资业务,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新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合作,创新资金运用模式;与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海外央行,海外投融资平台等合作,深挖开发性金融,加强风险管理,发挥金融对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贡献。
2、政企联动共创社会价值(两个联合体)
银政企联合体。充分利用银政企三方的共同关注点和各自的资源优势组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国内,金融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客户合纵连横,依托PPP模式,建立PPP基金,在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在海外,带动金融机构、国内外客户、所在国政府,依托所在国的发展战略(如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深入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
产业链联合体。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在业务合作过程中组成联合体,结合产业链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创新探索,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实现对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三者的最大化平衡。
3、跨境联动共享持续发展(一个联合舰队)
跨境联合舰队。“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企业应整合国内外最优资源,组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跨境联合舰队”,与同业、上下游企业、利益相关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带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共同谋求中国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希望更多“走出去”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积极加入履行海内外社会责任的行列,共同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推动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迈出坚定地步伐。
(转自:丝路瞭望 总第3期)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作者简介:
张灵芝,澳大利亚巴拉腊特大学(University of Ballarat)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现就职于中信银行总行集团客户部。2004-2013年在中兴通讯海外工作,先后任职于俄罗斯子公司市场经理、独联体片区培训经理、马来西亚子公司人力资源&公共关系总监,亚太片区人力资源&公共关系总监。2013年6月加入中信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