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干货】企业应收账款变“现”术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千方百计地开展促销活动,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赊销作为企业促销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企业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资金管理网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千方百计地开展促销活动,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赊销作为企业促销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企业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扩大企业的销售业绩,很多企业都会给予买方企业一定期限的赊账期,于是就形成了企业的应收账款。
通过赊销手段虽然能给企业带来账面上的收益,但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于卖方企业来说实际上就等于占用其一定的流动资金,给其带来了资金流动上的限制和困扰。如果到期时,企业能如实收回账款,那么其所损失掉可能仅仅只是一定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利息收入,赚取的是客户的信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企业客户群体的多种多样,信用等级层次不齐,卖方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到期时未必能全额收回。卖方企业为了早日收回货款,通常会给予买方一定的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同时也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出不同的催款方案。但即便如此还是很难避免坏账的发生和资金的拖沓。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与大量债权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在国内贸易中应收账款的到位率平均不到70%,有的企业甚至不到50%,因信用问题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8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因逃避债务、合作诈欺造成的直接损失近50%。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现金流,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虽显示为企业的流动资产,但其能否真正变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应收账款的剧增致使企业账面的虚盈实亏,影响企业的利润。更有不少企业因巨额资金占压,使资金链断裂,最终难逃倒闭的厄运。
因此,为了将应收账款真正变成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应收账款的融资能帮助企业迅速筹措到资金,提高企业的债务资产比率,同时又不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上,应收账款的保理、应收账款的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转应收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等都是企业进行应收账款变现的主要手段。
「 应收账款保理
」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国内通过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来帮助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保理,即保付代理的简称,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而设计的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与贸易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应收账款保理在直接有效地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迅速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目前银行保理业务一般可以分成两类: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保理。有追索权保理是指收款企业向银行出售了应收账款后,对支付方到期付款给该银行承担担保责任或回购该笔应收账款的责任。其实也就是应收账款的抵押,企业将应收账款为担保品,应收账款抵押是企业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品,预先从银行融得资金,等收到客户支付欠款时再如数转交给金融机构作为部分借款的归还。如果客户拒绝付款,金融机构有权向企业追索,企业必须清偿全部借款。而在无追索权保理,就相当于应收账款的让售,企业等于是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了金融机构以取得资金,售出的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客户还款时直接支付给金融机构,一旦发生坏账,企业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这项业务可以完全的将全部风险转移。
针对被接受保理的应收账款,银行和企业可以按预先约定的比率(通常为发票金额的80%)提供即时的融资。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可以迅速筹措到短期资金,以弥补临时性短缺,且这种融资无需增加企业负债,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运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保理业务的融资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客户实力较强,有良好信誉,而收款期限较长的企业作用尤为明显。其成本也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
「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行。《物权法》的推出扩大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允许应收账款质押,明确了应收账款的登记机构为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在动产担保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证券化、抵押、质押业务更加具有了合规性。与此同时《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也开始施行。
随着这两部法律的颁布以及实施,使得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正式得到了《物权法》的支持,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以应收账款形式存在的企业资产有望得到盘活,大大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应收账款质押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指企业以其提供商品或服务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当企业没有固定资产可以作为抵押,又没有合适的担保的时候,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将其拥有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获取融资,通过应收账款的融资让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变现,很好的缓解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积压而造成的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一般为6成至8成,企业申请时需要提交的资料一般包括销售合同原件、发货单、收货单、付款方的确认与承诺书。
同时由于银行会对拿来质押的应收账款有较高的要求,融资企业一般要求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应收账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的资金实力较强,无不良信用记录等。因此从一个侧面督促了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管,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目前“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新的融资模式,为企业扩展融资渠道另辟蹊径。投保后的应收账款,无疑可以提高银行授信评估等级,获得贸易融资就更加便利,还可降低融资成本。
「 票据的贴现
」
票据贴现,是指资金的需求者,将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向银行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收进这些未到期的票据或短期债券,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以后的利息后付给现款,到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因此,对持票人来说,贴现是将末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获得流动性的行为,这样可提前收回垫支于商业信用的资本,而对银行或贴现公司来说,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结合的放款业务。
持有应收账款的企业可将应收账款转换成商业票据,即商品销售方要求购买方将应付货款开具商业承兑汇票,销售方将收到的应收票据再与银行签订贴现协议进行商业票据贴现。
目前商业票据贴现利率为3.506%年,而银行一年期的短期贷款利率为5.31%,半年期的短期贷款利率为4.86%。因此,商业票据贴现率为半年期短期贷款利率的72%,同比可节省28%的融资成本。且商业票据贴现手续较简便,利率低,企业只需与银行签订贴现协议即可。
「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
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作为信用交易的基础,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发行证券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增强流动性为目的。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特点和财务安排的具体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融资,借助证券化提供一种偿付期与其资产的偿还期相匹配的资产融资方式,对资产负债表中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产流动性。
将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既能让这部分资产产生流动性又能很好的为企业融得资金。当企业帐户上存有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时,其就可以将其应收账款证券化,由银行担任受托机构,发行基于该笔应收账款的短期受益证券。
由于企业的应收帐款从其提供商品或服务到真实的得到偿付之间有很长的一段期间。而且每个客户的资金状况、信用等级都有所差异,因此企业要管理好内部的应收帐款难度很大。但是如果将应收帐款进行证券化之后,就能将应收帐款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转嫁给投资人,解决资金融通方面所产生的困扰。另外,这样的融资渠道还不会占用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额度。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国外比较流行的做法,但是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框架还是不太完善。
「 应收账款的池融资
」
“应收账款的池融资”是最近由国内的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个新的应收账款融资的概念。它专门针对于那些小额交易的交易频次高、单笔金额小、结算周期等同大额交易的中小企业。由于应收账款数量多,金额小,企业一般不愿意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追讨这些债务。而且如果将这些应收账款分别向银行进行融资的话,一般很难取得银行的授信获得融资。无数的小额欠款犹如一个个沉重的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这方面的需求,推出的“应收账款池融资”主要是针对小额、零散出口应收账款的一种具有创新的产品,企业只要将日常分散、小额的应收账款集合起来,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余额“池”并转让给银行,银行在仔细审核应收账款池的质量后,按照应收账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融资。这个创新产品的推出打破了原来单笔应收账款融资金额和期限的限制。
结束语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应收账款融资方法将在更大范围内被国内银行和企业采用。国内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应收账款的融资业务,增加融资渠道,提高短期资金融资水平,同时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认真分析自身应收账款的特点和资金需求,提出适合企业资金流动特点和操作方式的融资需求。另外企业要针对不同商业银行提供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案应作全面的比较,如贴现利率、融资条件、融资期限等,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银行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