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新体系:目标与行动

2009-04-06 17:18793

 四月伊始,G20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东部的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在跌宕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次峰会毫无疑问被公众寄予了更多的厚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想引起了最多关注。

  “超主权货币”概念的提出并非中国首创。早在1940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但是,在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争论中,这个设想终究未能成为现实。设想的落空,与其说是英国的凯恩斯在论战中败于美国的怀特,不如说是强势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战胜了日渐衰弱的大英帝国。凯恩斯关于“超主权货币”的思想核心在于“去黄金化”和“去美元化”,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保证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强化人们的信心,将美元的价值与作为储藏手段的贵金属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之后,美国又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与黄金脱钩。可以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是国家综合实力较量的一个结果。

  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的是,新兴的美元取代了老迈的英镑,站上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舞台;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是,早在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就已超过英国,跃居世界之冠。此后,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英国的综合实力遭到严重削弱,美元才得以取而代之。足见,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受制于很多因素,它不仅取决于这种货币的价值和吸引力,也是诸多历史条件交错所导向的一个必然结果。

  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泡沫越吹越大,其“盛极而衰”的征兆可见一斑。从IT泡沫破裂到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迅速地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无可避免的衰退迫使美国有着更为强烈的刺激经济的冲动,这引发了美元的泛滥。滥发纸币动摇着人们对于美元的信心,但新的替代者的缺位又让人们无法摆脱对于美元的依赖。而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拥有着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也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在这种背景下,来自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并非如国外众多媒体所评价的那样,是对美元发出的充满火药味的挑战,而是对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不公平的一种合理表达,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正当要求。

  当然,“超主权货币”的实现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超主权货币”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和节奏是我们更易于把握的。

  通常,国际化货币既要能够实现国际贸易结算的功能,也要具备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和迅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使人们对人民币的信用形成了良好的预期;中国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使人民币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交易和流通的基础;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逐步升值的演化过程也增强了人们对其币值的信心。人民币已初步具备了被别国政府所接受的条件。但要成为国际货币,不仅要满足被广泛接受的条件,还需实现完全可兑换,其用途也不能仅限于交易功能,还需具备投资功能,这就要求货币发行国建立起具有足够深度、广度和高度流动性的金融市场,以满足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由于后两个要素的不健全,导致人民币在现阶段还不具备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因此,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不妨从一定区域内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着手,同时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健全,稳步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步伐,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创造完备的条件。

  为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改造和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诸多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志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文贯中(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做深入讨论,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209期。

  超主权储备货币:需要逐步实现的长远目标

  《21世纪》:胡锦涛主席在出席G20峰会前夕表示,要推动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我们如此明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出于什么考虑?

  连平:这是中国在此次G20会议中表达的一个重要立场和观点。这个提议的提出,有着深远的背景。

  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制度性因素来看,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机制、监管体系存在问题,除此之外,也因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即美元充当着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角色,这一制度安排将危机的国际影响放大了。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状态,不是今天才有,而是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是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一大沉疴。事实上,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之初,其缺陷就已十分清晰;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延续了原有缺陷,其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再次显露无遗。也因为这次危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则更为深刻,相关国家的诉求也更为强烈。

  中国提出这个提议,也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闭关锁国,我们并不关心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对中国的影响相对很小;而现在,中国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已经达到70%左右,拥有高额外汇储备,并且购买了大量美元资产,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所带来的危害,中国感受十分深刻。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利益。

  从提议的内容看,周小川行长的文章已经做了清楚的表达:理想的目标是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从现实来说,有一个具体抓手——SDR(特别提款权)。创设SDR的机构是全球性金融机构IMF,它具备超主权的性质。经过改革和发展,它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扩大。

  超主权储备货币是否可以终结美元的霸权?我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无法形成的。目前也不可能有哪一种货币可以取代美元,美国、欧盟不会轻易将其货币已有的国际地位拱手相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既得利益,通过货币发行,这些国家可以低廉的成本攫取全球的金融资源和商品来补贴自己;甚至把自己的一些问题转嫁给其他国家。

  文贯中: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前不久,美国又出台了央行购买国债的政策,美元未来贬值的可能性大增。这严重威胁了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发出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呼吁,表明了对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批判和反思。这样的倡导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维护自身利益和推动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良好愿望,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好评。

  但是,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实施当中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短时间内无法出现能完全替代美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目前在全球货币流通中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绝大部分的比例,所以新的全球储备货币的形成一定是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大家不会希望美元急剧贬值,使各国的资产严重缩水。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不会改变。

  丁志杰:当前危机的蔓延及其惨重的代价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特别是美元霸权的内在性、根本性缺陷。这是该方案提出的背景。由于美元是主要的世界货币,美国作为世界货币的发行国,为了使各国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逆差。美国庞大的逆差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庞大顺差,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全球经济失衡的制度性因素是美元既是主权国家货币又是国际货币的双重角色。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危机爆发的根源。这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并不互为因果。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美国的平均每年的国际收支逆差高达5000亿美元,但其对外净债务却并未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通过金融手段实现了平衡,特别是美元长达六年半的贬值,造成美国对外净债务的消失。美元霸权才是此次危机向全球迅速蔓延并造成惨重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元霸权和美国的金融霸权使美国有能力对外输出和转嫁危机。正是由于这一点,美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严厉指责,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呼声空前高涨。

  从目前的客观环境来看,超主权储备货币方案不可能终止美元霸权。但它为未来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提供了一个思路和选择,也为进一步探讨发现遏制美元霸权的途径做出了铺垫。该方案的提出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使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也使得各国更为关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最终会使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合理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中国此次提出超主权货币构想,更多地是站在世界利益的角度,应该说不会造成中美关系紧张。中美两国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在未来一段时间,两国的经贸关系会在更为正常的环境下进一步发展。

  不可否认,当前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还存在着许多技术难题,例如如何确定其发行方式和发行基础等问题。我们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现在还只是一个构想。各方正在积极研究讨论其可行性,包括联合国也成立了15人专家委员会。

  超主权货币的优势与缺陷

  《21世纪》:从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性来看,与美元相比,超主权储备货币会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缺陷?

  连平:首先看优越性。第一,超主权货币可以根据全球流动性的需要来发行、监管和协调,使货币发行和流动性的实际需要之间更加匹配。而美元则不能,美国发行多少货币并不根据全球流动性需要而定,美国只管自己,经常出台以邻为壑的政策。第二,超主权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因为它是根据全球流动性的数量进行调节,汇率可以控制得比较平稳。美元则不同,美国并不负有维护汇率稳定的责任。

  但超主权货币也有缺陷。因为没有全球统一的世界政府,超主权货币的权威性比较差,而且它与各国的财政政策难以协调。我们现在看到欧元有许多困难和不足,其实也是超主权货币不足的写照。

  《21世纪》:欧元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从欧元的实践中获得哪些借鉴?

  文贯中:欧元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说明任何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从构想产生到发展成熟,再到被各国接受和使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超主权货币的最大障碍,就是这种货币的超主权属性和各国不肯轻易放弃主权之间的矛盾,即各国由于内政的需要,无法牺牲自己的主权以遵守共同的财经政策,以保持这种超主权货币的相对稳定。

  以欧盟国家为例,虽然成立了欧盟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欧盟各国的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突破3%,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中期预算应实现平衡,但在实践中遇到大量问题。德国和法国要想号令欧盟其他国家,约束它们的财经政策,但往往做不到以身作则。各国政府首先要履行自身对民众的承诺,如果面对大量失业,仍勉强执行欧盟的严格财经政策,必然威胁这些国家政府的执政,因而各国政府有冲破约束的冲动。由于这个原因,欧元有时是相当不稳定的。

  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欧元区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差异已经是最小的地区了,但是在推行欧元的过程中还遭遇了种种问题。可以预见,推行全球储备货币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国家之间的谈判协商也会更复杂。

  连平:欧元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取代了欧元区各国的货币,并以欧洲央行为支撑,理顺了货币政策、储备货币和本位货币等方面的关系,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但从其运行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服务经济的预期目标。欧盟的财政政策并不统一,欧盟委员会和其它相关机构都只是议事机构,不具有权威性,财政政策的决策权主要依托于各国的共识,而各国政府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了欧盟的货币政策与各国财政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不完全吻合。

  各国无法通过利率调节来调控经济,比如经济衰退时需要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但欧元的利率由欧洲央行统一调节,而各国经济运行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的功能就丧失了。

  汇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当经济低迷、出口下滑时,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恢复经济。但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状况有差异,诉求各不相同,对通过贬值欧元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很难达成一致。

  政府开支也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方法,如失业补助、社会福利等。当前欧盟规定政府的预算赤字必须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导致一些国家在经济非常困难时不能自主地调节开支。所以,欧盟经济始终不温不火:美国好,欧盟一般;美国遇到危机,欧盟则更加困难重重。

  欧元区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是有争议的,目前来看,主要存在哪些不同观点?

  连平:对这一问题所持的态度,各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阵营:

  一派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做根本改变。其中美国的态度最为强硬,欧盟和其它发达国家则略微平和,但基本上都不大赞同大规模地扩大SDR的作用。

  另一派是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需要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改变目前以美元、欧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代之以超主权储备货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投票权,比如中国在经济实力、金融、外汇储备等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投票权理应扩大;监管和协调目前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发行状况,约束滥发货币的行为。

  就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如IMF、世界银行而言,虽然这些机构中担任要职的人大多来自发达国家,但从工作立场的角度,他们是支持改革的。所以他们也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争取的力量。

  丁志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改革中的争议反映了现有秩序的不公平、不公正,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发达国家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是现有秩序的受益者;而另一方面,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现有秩序的受害者。可以说,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目前来看,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领域,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美国意在保权,努力维护甚至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欧洲旨在分权,希望更多地分享建立在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条件下的特权;而新兴市场国家更重要的是维权,争取自己应有的、合理的权益。

  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缺少话语权。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缺失使得现有的秩序建立在部分国家的利益立场之上,而不是基于全世界的利益基础。未来亟须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使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具有更广泛的利益代表性。包括使发展中国家实现从规则的接受者到参与规则的制定,从全球治理中的被管理者到参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欧洲对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多持否定态度,其原因也不难分析。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除美元主导外,欧元、英镑、日元等也都是主要的国际货币,有关国家也可以说是现有货币体系的受益者,因而他们对改革持反对态度也在情理之中。

  但就约束美元霸权这一点上,欧洲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可能会看到欧洲对超主权储备货币出现妥协态度,这对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情况,如果超主权货币构想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未来的世界货币就可能会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也就是说,除了由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外,还会出现一种在SDR基础上改良的超主权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从国际贸易结算到开放资本账户

  《21世纪》:要求美国方面让步是比较困难的,但人民币国际化却是我们可以推进的。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哪些初步成就?

  丁志杰:在此次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探索在国际贸易中运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中国已先后与6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高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极大地推动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过去,人民币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现钞的跨境流通以及边贸结算中。随着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有关国家将会在与中国的大额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此外我们还看到,由于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出现外汇储备短缺,例如白俄罗斯,其在与中国货币互换协议签署不久,即宣布所记入的2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其外汇储备。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性的进程。可以说,这次危机给了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很好的契机。现在人民币不仅在东亚被广泛使用,甚至已经初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扩展到包括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东亚以外的经济体。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将以我们从未想象到的方式和速度展开。

  连平:中国的战略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第一,表明态度,提出诉求,即对整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一系列清晰、合理的诉求和主张。第二,做好自己的事情,将人民币逐步推向国际化,让它在未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也不需要任何人同意,更不需要国际社会做出某种制度性安排。选不选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这是市场交易双方自己的选择。

  我认为,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通常来说,国际货币具备三大功能:支付结算、交易和储备。支付结算主要指本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地用于计价结算;交易则是指本币在金融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如发行债券、股票和衍生产品是以哪种币种安排;储备货币则是认为这种货币有价值,可以用于支付、交易,值得用作官方储备。从逻辑上讲,结算是三种功能中最基础的,因为经济贸易活动是最基础的,金融活动则是在此之上的。事实上,目前人民币的交易结算功能已经开始发挥:

  但现在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在区域方面已经有所推进,虽然范围较小,金额较少,而且是双边的,如我们与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之间,中朝之间,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中亚、蒙古的边贸中,人民币已经在边贸中成为一种支付结算的工具。

  在这次危机当中,我们和很多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定,这意味着对方国家拿到人民币之后,可以用人民币和我们进行支付结算。但是,由于人民币在其他地区,如美国和欧洲是不能够自由兑换的,所以它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还非常有限,而主要是作为支付结算的功能。

  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一种面向全球的制度性安排。我认为,现在推进的条件已经成熟。第一,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跨越了几个台阶,经济规模、实力都已不容小觑,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也不小。第二,经过近几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相对坚挺,且有一个中长期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坚挺是被各国广泛接受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中国的储备充裕,外债情况在国际警戒线下方,这是人民币坚挺的重要物质支撑。

  《21世纪》: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改革需要遵循怎样的路径?我们应当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哪些改革?

  连平:现在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来控制风险,其次要培育境外形成的人民币债权向境内投资的功能。倘若人民币只能用于支付结算,而不能用于对境内金融市场的投资,那么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就会较弱。中国经济增长很快,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境外的投资者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投资于中国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来获得收益。

  最近几年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元也在不断衰落,但它仍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规模较大、交易活跃。持有一种货币,不仅是存放在银行,还需要进行投资。而实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比较差,所以会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变现方便的金融资产。美国拥有的大量流动性较好的金融资产是导致人们愿意持有美元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这一点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做好监管,还要关注投资方面的需求,把握好金融市场开放的节奏。在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功能实施后,应当积极稳妥地研究开放境内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外汇、衍生产品等市场,同时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文贯中: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并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手段之一,前提是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是由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们对其货币的信任决定的。目前世界的各种主要货币,都实现了自由兑换。如果没有自由兑换,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当中,人民币就不会赢得信任,也就没有强大的吸引力。即使推行基于一篮子主要货币加权平均的国际储备货币,只要人民币仍然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权数也不会太高,甚至可能被排除在一篮子货币之外。

  目前在东南亚一些缺乏硬通货的国家中,人民币已经被接受为国际结算货币,未来可望逐渐把人民币在亚洲的结算业务做强,提升各国投资人士对于人民币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与此同时,中国要积极地推进银行业的改革,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在各个方面增强国家实力。

  丁志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难点或约束在于资本账户的问题。在人民币快速国际化之时,中国的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势必将成为一种制约因素,但我们却又不能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而放松或取消必要的管制。当前情况下,对资本账户进行管制是必要的;长期来看,虽有很大松动,但必要的管制还会存在。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应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争取以双赢的模式来实现目标。比如,在目前各国国际支付手段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中国通过货币互换,缓解了有关国家所面临的难题,同时也对稳定、巩固和发展中国与有关国家的经贸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负责任的中国政府也会使国际化的人民币以一个负责任的货币形象,出现在国际货币体系之中。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能不排除我们会与某些国家产生一些摩擦和争执,比如美国、日本。人民币国际化毫无疑问已经是一种趋势,而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其他货币的关系,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


 

0
标签:国际货币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

2022-05-16 12:34
21472

任志刚:人民币长远有望成为国际货币

2009-09-24 13:44
846

周小川: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 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

2009-03-24 14: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由三季度的2.66%升至2.79%

2022-04-02 15:27
3610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全球股市和楼市面临"大规模"抛售风险

2021-10-15 11:11
34604

图解:人民币如何晋级国际货币

2014-12-15 16:42
247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