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下的玉米市场何去何从

张智先 |2016-03-15 23:04822

3月上旬,国内玉米市场利空消息频繁。两会期间,国内粮食去库存问题成为热点,新季玉米国储政策调整等政策均进入深入讨论阶段

导读

3月上旬,国内玉米市场利空消息频繁。两会期间,国内粮食去库存问题成为热点,新季玉米国储政策调整等政策均进入深入讨论阶段,此外,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调减玉米面积也成为缓解国内玉米库存压力的一种方式等也被提及。市场预计,两会结束后,对于玉米的改革很快就会推出台,有关政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定向销售、抛储及新季临储玉米定价体系。关于2016年玉米的种植、进口、相关政策以及价格的预期等问题,下面这篇文章均给出了解答。


来源 |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

作者 | 张智先 


1
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会大幅减少吗?

答:预计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一个减少。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今年玉米播种面积要减少1000万亩,重点是镰刀弯地区。正如前些年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样,玉米播种面积调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市场的引导。从政策的引导方面来看,包括青贮补贴等各种措施在许多地区加快实施,“政令”的威力之大不需细说;而从市场方面来看,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舆论工作从去年开始已经较长时间,一些地区从2015年开始的结构调整就已经陆续在进行,当前退种或减种玉米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小,将会推动玉米种植者重新选择。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整之下,初步预估2016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减幅有可能在1500万亩左右。东北产区和华北黄淮产区播种面积都将减少。


2
2016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量会大幅减少吗?

答: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累计进口玉米为473万吨,同比增幅82%;累计进口高粱为1070万吨,同比增幅85%;累计进口大麦1073万吨,同比增幅98%。饲粮进口增加原因主要是价格问题。当前玉米产业改革的重点就是价格形成机制问题。2016年东北收储市场化定价的方向已定,新的消费年度下玉米市场价格将再下新台阶于新的平台运行。但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玉米都已高价进入临储库存,其流通性已受到阻碍。虽然在当前环境下,包括超期玉米及转储玉米等市场化销售的可能性较高,但其流通性仍然是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年度内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仍将在国内饲粮市场有一定的空间,因而预计2016年国内玉米及其饲粮进口量可仍维持相对高位,但同比可能有30-40%的减幅。


3
临储玉米顺价销售的原则会改变吗?

答:当前市场及政策环境下,顺价销售事实上已经很难实现。特别是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只有与市场接轨,去库存才会有效率。当前超期玉米销售及其转储玉米销售的传闻版本很多,但与市场接轨几成共识。在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下,库存余量越高负担越大。定向销售后给加工企业补贴也好,完全按市场价销售也好,只是形式的不同,只是财务核算方式的差异,最终的目标是终端企业的成本能够降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化。这是去库存的需要,也是解决问题需要付出的成本。只有这个理顺了,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才不会积累新的问题,避免形成新的负担。


4
如何看待对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

答:从之前曾经执行过的北粮南运补贴到定向销售补贴,加工企业的补贴范围比较广。由于国内部分粮食品种定价的政策化,使的国内加工企业原料成本较高,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加工企业成本压力普遍较大。在特定的环境下给加工企业适当的补贴是必要的,可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标。就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补贴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阶段性提高企业的开工率,有利于玉米的加工消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加工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之下,享受补贴企业的开工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压缩未享受补贴企业的市场份额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促进产业集中度方面补贴的效率显的会更高一些,有利于去产能。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补贴的效率可能是要打折扣的。


5
如何看待2016年的玉米价格?

答:国内玉米价格从去年下半年收储制度变革的传闻开始,其向下回落的趋势已经成型。从去年开始,由于政策的过渡性使的这个过程在延长。看2016年的玉米价格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2016年的玉米收储方案,即使不退出临储,但价格很可能要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调。这样的话,与新季玉米相比,当前价格显然有继续回落的空间。另一个因素是考虑临储玉米库存的问题。2015年产玉米又有大部分进入了临储库存,东北市场自由粮源减少,其它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普遍库存不高,这个背景与去年上半年还是有所差异的。当前离新季玉米上市仍有近半年时间,后期国内市场对政策性粮源供应的依赖性要超过去年,这种情况下政策性粮源的定价及供应效率就对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会不会在供应方面出现结构性的矛盾,特别是优质玉米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矛盾只是阶段性的,去库存压力显而易见。


6
本年度东北临储玉米最终会收多少?

答:从临储收购量已经看到了,截止3月1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临储收购量已经超过9300万吨。而东北玉米总产量的预估值基本在1.1亿至1.2亿吨之间。从这个对比来看,这个收购量已经很高了。但从周度收购量来看,近期仍然保持在了200-300万吨。其原因主要包括东北玉米外流量的降低、贸易商及加工企业囤粮减少的挤出效应。而据近期市场反应,受关内外玉米价差影响,华北玉米有回流东北现象。依据关内外价差预估,当前市场价格下,华北玉米回流东北有显性利润存在。据市场传言相关部门已经在严查华北玉米回流东北的现象。当前离本年度临储收购结束期仍然有约一个半月时间,临储收购量突破1亿吨几无悬念。当前东北粮源逐渐趋紧,政策粮投放传闻频传。鉴于当前及今后的市场形势,从收购量、粮源、政策性陈粮投放等角度考虑,本年度东北临储收购存在提前结束的可能性。


7
玉米去库存化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解决玉米库存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堵住新增库存积累过快积累。这一块其实就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收储制度改革。这方面需要加快,否则变革预期的影响效应只会加大新库存的积累速度及数量,这从本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正逼近1亿吨已经能够感受到。种植结构的调整也很重要,但它其实是从价格改革衍生出来的,价格形成机制才是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临储陈玉米库存的消化。这一块从短期来看其实招数并不多。其主要原则就是广开玉米消费的渠道,采取措施提升加工企业的转化能力以及加大鼓励玉米及其产成品的出口方面。而从政策来看,就是要消除政策性陈粮进入市场的一些障碍,比如顺价销售的问题等等。去玉米库存需要时间,在此方面关键是要避免新库存的继续积累。


8
玉米市场改革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答:改革的核心或者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而此当中最关键的是种粮农户收入的稳定问题。通过价格支持的手段来稳定种粮者收入的机制要改变,就必须有新的机制来取代,“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提法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因而,价格机制改革必然伴随的是补贴机制的变化。在市场化运行背景下,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衡量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市场改革成效的关键。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当前玉米问题比较突出,但从长期来看,玉米问题与其它粮食品种也是息息相关的,供给侧改革虽然有总量的问题,但更关键的是供给结构的问题。基于此,玉米品种也只是整个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的一环,只有配套整个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玉米市场改革才会更有效率。



0
标签:玉米 市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南美玉米市场聚集,价格上涨

2008-01-14 14:29
567

利多出尽 玉米市场轨迹或生变?

2018-03-12 13:09
3178

国内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仍未改变

2009-08-18 11:59
725

再谈一号文件及高粱“双反”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2018-02-09 11:20
5024

玉米市场迎来重大利好——商务部对美国高粱发起“双反调查”

2018-02-05 11:11
576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