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最新趋势:控规模、降收益、扩委外

2016-02-29 15:551206

截止2015年底,工行、招行、浦发、光大的理财余额规模分别约为2.5万亿、1.8万亿、1.47万亿、1.2万亿,分别增长约25%、100%、64%、43%。增速同比明显放缓。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2016年仍将继续控制规模。

根据Bank资管获得的粗略数据,截止2015年底,工行、招行、浦发、光大的理财余额规模分别约为2.5万亿、1.8万亿、1.47万亿、1.2万亿,分别增长约25%、100%、64%、43%。增速同比明显放缓。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2016年仍将继续控制规模。


第一,整体资金面仍将继续宽松,经济艰难探底,债券投资收益整体持续下滑,银行加杠杆策略不如基金券商;第二,非标集中到期,续接量不足,而且在多次降息降准之后收益下降。银行理财收益必然继续下滑!


投资压力越来越大,而给客户的“负债”成本下降速度相对缓慢,发展委托外部投资业务成为必然选择委外业务要做尽早,一则收益会相对高,二则以防监管政策变化。



资产配置荒持续,2016年继续控规模!


2015年,出现资产配置荒,上市银行理财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各家银行年报公布的粗略数据,截止2014年底,工行、农行、建行、招行、浦发、光大、中信、民生银行的理财余额分别约为1.98万亿、1.16万亿、1.15万亿、9080亿元、9000亿元、8546亿元、5830亿元、4771亿元(具体数据以年报为准),同比增速分别约为48%、35%、暂无、42%、129%、70%、37%、44%。整体来看,仍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速。


额外提一个背景,2014年年初理财收益非常之高,因为“钱荒”余震,银行理财成本提升,使得部分国有大行首次在季度出现了理财收入负增长的情况。

2015年以股灾为分割点,银行理财在下半年正式进入资产配置荒,收益率接连降低,甚至连以往的节日、季末等时间节点理财收益走高的现象也不再明显。面对资产配置荒,几家国有大行明显采取了控规模、降收益的策略,而股份行为了子公司铺路则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不过也主要是在股灾之前,借助打新、两融等资本市场相关品种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例如招行在下半年理财余额增速并不明显。

根据Bank资管获得的粗略数据,截止2015年底,工行、招行、浦发、光大的理财余额规模分别约为2.5万亿、1.8万亿、1.47万亿、1.2万亿,分别增长约25%、100%、64%、43%。

股份行对子公司跃跃欲试,自然仍需保持规模的增长速度!光大、浦发均已公告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招行亦有意设立子公司,同样想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信银行理财余额也有9000多亿了,接近100%的增速。2015年,股份行理财余额纷纷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并首次超过了除工行外的三家国有大行。

相反,国有大行更多考虑收益负债相匹配,控规模、降收益成为首选,毕竟本身规模已经较大。国有大行控制规模也有证据,据中信建投证券银行团队的调研数据,截止2015年三季度末,中行、建行财理财余额分别约为1.3万亿、1.2万亿,和2014年底相比增长很小。

这些数据的背后,有两个趋势:

第一,各家银行对理财规模诉求开始分化。

国有大行纷纷控规模、降收益,这种趋势仍在继续。而股份行仍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小型银行则由于本身基数较小,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而支撑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的是各家银行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这也是资管投行成为热门词汇的重要原因。

第二,2016年,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仍将控制规模。

2016年,资产配置荒仍将继续,因为中国整个经济仍在艰难探底,加之美欧日经济均存在不确定性。

这其中需要谨慎的风险在于,部分银行又要规模增长又要收入增加,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只能选择对内降低资产风险要求(毕竟银行理财本身加杠杆的能力并不强),对外进行委托外部投资。委外业务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债券市场的杠杆将维持高位。

非标占比下降,集中到期如何续接?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银行团队的调研数据,截止2015年三季度末,各家银行理财非标占比分别为工行20.8%、中行10%+、建行30%、中信银行不到5%。虽然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明显的趋势是银行理财非标占比在降低。

这中间有非标转标等各种原因,但不可否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项目类的非标在减少!而且,2016年将面临非标的集中到期!

为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因为过去几年,可以说非标特别是信贷类非标支撑了整个银行理财的收益,是银行理财收益抵抗其他固定收益产品的最重要的独门武器!虽然小编从几家中小银行理财部门了解的情况看,非标项目并没有减少,并且在资产配置荒背景下还要加大非标投资,但不可否认,非标集中到期、续接量不足将深刻影响银行理财的2016年。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银行贷款都放不完,加之银行不良攀升、风险事件不断爆发,自然信贷类非标项目将减少。而且,随之2015年央行连续降息,新的非标项目的收益也将大不如前。除了信贷类非标,大量的两融受益权/收益权也将大量到期,而难以续接或至少收益会降低,也使得高收益的非标会减少。

请问,2016年的银行理财还能配什么能支撑规模的快速增长?这是个问题!

净值化转型:成本法估值的净值究竟有什么意义?

在此小编首先得表扬并推荐工行、光大、浦发三家银行的理财微信公众号,在信息披露上比其他银行做得好太多!银行理财本质上就是面向广大群众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信息披露实在有太多需要改进。

2015年,净值化转型是每家重点提及的内容。

工行称,“目前,工银资管旗下的净值型产品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其通过推出增利、尊利、稳利、同利、国债期货、尊享、随心e等丰富的净值型产品。”

浦发银行称,“2015年以来,浦发银行积极布局净值型产品体系,其中惠盈利理财计划(折合年化累计收益率约6.21%)、睿盈利之量化策略增强(折合年化累计收益率约6.68%),两款产品还创下了开放期分别新增20亿、30亿额度,开放申购20秒内即一抢而空的记录。”

对于目前的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Bank资管小编一直心有疑虑。银行理财的净值型产品基本按照成本法估值,不免被外界指责为伪净值。净值或者预期收益率只是投资收益的表现形式而已,本质上的区别还在于市价法还是成本法进行估值,以及对估值进行外部审计。

毕竟,按照市价法进行估值,净值的大幅波动是银行理财或者客户并不愿意或者能承受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净值公布的频率降低,比如每周甚至每月才公布一次。

再者,Bank资管小编并不认同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中包含非标以表面上做高净值,因为贷款类的非标项目必然是成本法估值。而且,通过非标项目等倾斜以做高净值型产品的做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此外,目前净值型产品的占比仍非常小。在整个23.5万亿理财余额中,净值型产品达1.37万亿,占比不足6%。


对银行理财而言,基金化转型是必然的趋势,但核心是市价法估值,当然也可以采用货币基金的成本法进行估值,但不能投资非标。

只能说,净值化转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保本理财违背资产管理本质,强烈建议禁止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银行团队的调研数据,截止2015年三季度末,工行保本、非保本的占比为16%:84%,建行保本、非保本的占比为10%:90%。综合2014年各家银行的数据来看,大行股份行的保本理财占比在10%-20%左右。

保本理财,就是高息存款,非常不利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根本就不能算作信托关系的资管产品,应该直接从银行理财业务部门中移出。


正在布局:F0F/MOM产品、布局海外市场、资产证券化、定增

2015年,各家银行是如何投资的?

工行如是说:2015年,工银理财在实体经济、民生领域的新增投资超过2500亿元。投资项目主要涉及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目前服务企业已超过5000户。


工银理财目前旗下有QDII、RQDII、QFII、RQFII、QFLP等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支持美元、欧元、港币等丰富币种,为境内外的个人、法人客户提供服务。

浦发银行如是说:201年浦发银行整合推出“资管家”理财投资服务方案,力求解决处于创业、成长、成熟期等各阶段、各类型客户的投融资需求,涵盖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同业及个人客户。


光大银行:哑铃型投资布局短端,及时把握股债轮动投资的调整机会,在捕捉投资收益的同时,规避了市场风险;哑铃型投资布局长端,强化基础设施结构化融资、企业资产证券化、与并购相关的资本市场线业务,对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Bank资管小编个人认为,综合来看,在传统的固定收益投资之外,银行理财正在积极布局:

第一,FOF/MOM产品,目前工行、光大、交行均有推出相关产品,可作为银行理财增强收益的一个重要方向,几家股份行目前也已经或正在布局。

第二,布局海外市场。资产管理的未来应该是星辰大海——全球市场,加之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银行资管机构更应该积极探索出海。

第三,资产证券化相关资产。处于制度红利阶段的ABS,目前还主要是较为优质的存量资产,2015年不少银行理财机构对这类资产直接扫货。

第四,资本市场相关品种。结构化定增等资本市场相关的品种,仍将是重要的方向,非标大量到期,能提供高收益的资产也只能大量来自资本市场了。目前资本市场已经跌到“快连他妈都不认识”了,意味着定增等仍有一定机会。


委外业务:2016年继续大爆发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银行团队的调研,银行理财机构大多会考虑在2016年增加委外规模合作。工行理财委外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合作机构主要是基金公司,中行希望在2016年发展委外,中信银行目前的委外比例在9%+。


2016年,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委托外部投资需求将更加强烈。传统的固定收益投资很难支撑理财收益,而且银行自身加杠杆操作并不如基金券商般灵活,而资本市场相关品种也不如券商熟悉,发展委外业务成为必然选择。资产配置荒持续,所以委外尽量早点做,谈个相对高一点的收益。


来源:Bank资管

作者:Bank资管创始人

0
标签:收益 趋势 规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银协报告:截至202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55.20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3.23%

2024-10-21 14:52
60790

澳大利亚两家养老基金计划合并 将创建一只规模410亿美元的基金

2024-09-19 14:04
145787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2024-08-28 13:00
111261

银行理财“半年报”出炉,存续规模同比增12.55%

2024-08-12 14:54
76919

小鹏汇天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将建设飞行汽车大规模量产工厂

2024-08-06 13:27
63236

微众银行与奥纬咨询联合发布《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

2024-07-29 15:07
4830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