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人格特征与股票投资
由李涛和张文韬撰写的《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论文《人格特征与股票投资》采用文献中通行的“大五”(The Big Five)人格分类标准,同时将着眼点深入到“大五”维度之下14个细分维度的人格特征变量
这是“金融学前沿论文速递”第197篇推送
选文:杨维娜 审稿:李通 编辑:陈实
仅用于学术交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李涛和张文韬撰写的《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论文《人格特征与股票投资》采用文献中通行的“大五”(The Big Five)人格分类标准,同时将着眼点深入到“大五”维度之下14个细分维度的人格特征变量,实证分析了户主人格特征对家庭股票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户主所有的14个细分人格特征变量中,仅有开放性维度下的价值人格特征对家庭股票投资具有稳健且显著的积极影响。
已有文献在探讨居民股票投资的影响因素时,主要从交易成本、非标准偏好和信念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没有考虑到隐藏在居民股票投资行为背后心理学角度的人格特征。而使用人格特征来解释个体经济行为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经济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人格特征是不稳定的,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表现,人们的行为由具体情境下人们面临的约束条件和动机所决定,而不是他们的人格特征。但是,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人格特征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人际之间是存在差异。
“大五”人格分类法是目前大家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的人格分类法,主要包括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顺同性(agreeableness)、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和神经质(neuroticism)或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五个维度。
在人格经济学领域中,仅有Brown & Taylor (2014)将人格特征引入了家庭金融领域,实证分析了英国家庭中户主的“大五”人格特征对包括股票投资在内的各种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但是他们在研究中没有深入到这五个维度之下的更为具体的人格特征。同时,他们在回归分析中既没有考虑到人格特征内生于家庭金融行为的可能性,也没有充分排除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反映了一些在回归分析没有引人的重要控制变量影响的可能性。并且,以中国为例将人格特征引入家庭金融领域的研究更是缺乏。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2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截面数据,深入到了大五维度之下更为具体的14个细类的人格特征,分别使用了直接股票投资和间接股票投资等两种变量来测度股票投资,同时在两个口径下依次考察了人格特征对家庭是否投资股票、股票投资额和股票投资占家庭金融资产比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股票投资反向影响人格特征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了基于2012年的家庭股票投资变量对基于2010年数据的人格特征进行了辅助回归。同时,为了排除户主人格特征对家庭股票投资的影响可能反映了数据限制导致的回归分析中无法控制的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股票投资影响的干扰,本文还考察了人格特征对家庭存款和负债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户主全部的14类人格特征中,仅有开放性维度下的价值人格特征对家庭股票投资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户主的价值观念越开放,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包容和接纳程度越高,其家庭投资股票的可能性越高,股票投资额也越大,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也越高。
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相关部门在制定涉及居民投资股票的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价值等人格特征的作用,注意短期和长期政策的差异性。短期来看,居民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相关政策要注意与开放的价值观等人格特征的契合;长期来看,居民的人格特征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相关政策要注意培育和强化开放的价值观等人格特征。
原文:
李涛、张文韬,2015:《人格特征与股票投资》,《经济研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