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还是低风险区域吗?

2015-03-26 13:011057

互联网和金融都不能算是新兴产业,但是把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发生难以想像的“化学效应”。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起步并不算晚,在2013年余额宝推出之前,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已经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推广各自的网上交易系统。网银系统确实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机构客户的传统习惯模式,加速了传统柜台替代率的上升,但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裂变是发生在2013年余额宝的推出。

  互联网和金融都不能算是新兴产业,但是把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发生难以想像的“化学效应”。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起步并不算晚,在2013年余额宝推出之前,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已经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推广各自的网上交易系统。网银系统确实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机构客户的传统习惯模式,加速了传统柜台替代率的上升,但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裂变是发生在2013年余额宝的推出。
  
  余额宝究其实质是货币市场基金,这并不是一个创新金融产品,国内早在2003年底就已问世,只是当它和支付宝捆绑结合之后,才被更多的投资者所了解。而余额宝的出现也实在是生逢其时,2013年整个金融市场资金面非常紧张,促使余额宝收益率基本维持在高位,高流动性、高收益率和支付宝庞大的客户基数产生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如果类似投向货币基金的宝宝类产品能够持续保持高收益,那么也许能让后来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种种丑态暴露得更晚一些。随着2014年整个市场资金面压力骤降、钱荒缓解,货币市场收益率也应声而下,宝宝类产品收益率随之破七、破六、甚至破五。
  
  但是市场已经为互联网金融贴上了“高收益率普惠金融”的标签,为了维持互联网客户对收益率的预期,更多复杂的金融产品被搬上了互联网平台,然而销售模式却更为激进,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却越来越不透明。
  
  首当其冲的是投资于票据的产品,然而票据类产品的表现同样受制于市场融资利率的波动,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为了维系票据类产品的高收益,于是发行人又在基础资产票据上面叠加了其它信用和交易工具,从而起到增厚产品收益的效果,但实际上这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低风险票据类产品了,低风险的基础资产上叠加了更多的交易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然而互联网上的普通投资者仍然把它视作低风险产品来购买,一直到新浪微财富的票据理财产品合作方中汇在线无法兑付,投资者才骤然醒悟票据理财也有风险。
  
  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收益率和风险同时推向高峰的无疑就是P2P了。据网贷之家统计,全国P2P平台共有1575家,其中2014年新上线的P2P平台就超过了900家,而根据和讯网的数据,2014年P2P跑路平台竟然高达287家,意味着基本平均5家P2P公司就有一家卷款跑路。所有的P2P平台无一不是打着高收益的旗号,以及标榜着他们所谓的“安全”,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安全和跑路往往只有一秒之遥。
  
  互联网确实抹平了信息不对称的障碍,所有有效的、无效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快速传播,理论上资金端和融资端可以越过中介通过互联网直接撮合。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对于资金端来说,你如何知道屏幕背后产品的购买者到底是谁?你如何知道产品购买者是否正确理解了他所购买的产品?你如何知道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所购产品是否匹配?对于融资端来说,你如何判别融资人的资质?你如何做好融资项目的实质性风控?你如何对融资项目进行贷后管理?
  
  对于这些问题,或许大家都听过一个统一的答案——“大数据”,这是很多贴着互联网金融标签的大佬机构高举的一面旗帜。
  
  那么问题又来了,今天的“大数据”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了吗?最有意思的例证就是微信推出的朋友圈广告,腾讯号称通过非常复杂的大数据计算得出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的广告分别该定向发给谁,然而实际上这种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财力进行计算的结果是失真的,引得网上大片的吐槽。
  
  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不敢标榜自己大数据的,他们更多依赖于传统的线下风险评估和控制方式,但是处于社会融资链条最底层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又能拿到多少风险可控的项目资源呢?即便是遵从大数法则,把所有项目通过极致的碎片化来分散风险,那么在抵扣了投资人收益、不良资产和营销的财务成本之后,是否还能有盈利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更常见的结果是连投资人的本金都难以覆盖。
  
  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我国的基础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不完善,非金融机构无论是从互联网行为挖掘的大数据信用分析还是草根式的线下风险管理,都难以驾驭风险二字,这正是当今互联网金融的致命之殇。
  
  互联网金融必须有可为、有可不为。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放到互联网平台去销售、什么样的人群才可以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必须符合什么样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要求、什么样的法人主体才能符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准入、互联网金融该匹配什么样的监管和法律法规体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重新定义和规范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永远需要谨记的是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迷惑,不要任性地以为自己不会是接最后一棒的人,不要盲目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所有机构都会刚性兑付,毕竟任何收益都弥补不了本金的损失。
  
  来源:现代物流报

0
标签:区域 风险 互联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农网CEO孙炜:把握蓝海,区域产业互联网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08 12:22
4231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召开贷款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登记启动会

2024-09-13 13:01
98790

中国互金协会:定期公布小额信贷行业逾期率,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功能

2024-08-05 11:41
57651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使用交流座谈会

2024-08-02 12:37
71517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倡议:规范开展贷款网络营销活动

2024-07-16 15:38
97122

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智能风险防控技术要求》正式实施

2024-02-28 14:07
19715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