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虹之后,中国外管局神秘的四朵金花露脸

2014-07-15 10:05 1409

  对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运营管理让中国政府如履薄冰。  尽管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操盘手朱长虹今年1月离职后再无继任者,期望以市场化

 

  对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运营管理让中国政府如履薄冰。

  尽管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操盘手朱长虹今年1月离职后再无继任者,期望以市场化手段高效管理占全球三成外储资产的任务也是如此难以完成,但中国外管局的尝试从未停止过。

  现在,当人们开始淡忘朱长虹之时,首度“露脸”的四朵金花——华安、华新、华欧、华美却点燃市场热情;不过,她们的投资嗜好、规模、运作机制却颇为神秘,现在更多的投资信息没有公开,外管局储备管理司(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对此也是保持缄默。

  当她们犹抱琵琶半掩面的时候,走过20年的中国外储运营管理已经进入了2.0投资时代——即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产结构、战略投向等呈现多元化特点。这些可以从“金花们”在国际上的投资动向上嗅出一些端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访问非洲时直言外汇储备已成很大的负担,这是官方首次如此表态,而新的调整与变化亦在潜移默化进行之中。

  6月中旬,外管局的外汇业务中心召集专家进行研讨,探讨外储多元化策略,作为经济安全重要议题的外汇储备管理亦纳入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视线中。与之对应的是,外管局局长易纲不久前有了一个特殊新身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如此,外管局和它的“金花们”正在或将要做什么?

  四朵金花

  “华安、华新、华欧、华美”这四朵金“华”(花)不久前第一次在外管局的年报中现身了,与四朵金花同时出现的外管局驻外机构还有法兰克福交易室。她们的模样还很模糊,甚至四家机构的全称都没有被披露。

  目前已知的是,金花们更像是外管局的市场化投资“狙击手”,其单笔投资甚至可能缩减至约1亿美元。

  外管局总经济师黄国波直言,相比巨额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大规模投资面临约束。

  而四朵金花的“化整为零”分散化投资策略或是一种创新。

  “四家公司的人员规模,每家也就二三十人左右,有的可能十几人;但有的分支机构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资产。”一位接近外管局人士说。

  这位人士预测可供四朵金花配置的外储规模在1万亿到1.5万亿美元之间,而华安目前的管理规模约5679亿美元。

  成立于不同时期的“金花”各有所好,从名称上看,华欧、华美、华新分别专注于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投资;成立最早的华安(SAFE Investment Company)则无固定投资区域,或是外管局借道海外投资、收购的渠道。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攀升至3.95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央行累积外汇储备是一个在公开市场购买美元、吐出基础货币人民币的过程。由此增加的流动性,需要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回购等操作来对冲,并支付相应成本。因此,央行不可能任外汇储备无限膨胀下去——就此有两种解决途径:管好存量,卡住增量。

  存量方面,朱长虹在外管局的四年任职不啻是中国政府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外储的一次创新。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朱长虹辞去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职务,出任外管局中国外汇业务中心的首席投资官。朱辞职的原因和去向并无官方说法,但有说法称,朱长虹在2012年、2013年的操盘业绩也许并不尽如人意。

  至于如何盘活存量,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16字方针原则,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整体部署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

  而最有效的卡住增量办法,或许是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场,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这样,双向波动的人民币也就不再坚挺,资金就可能流出,届时外汇储备就有可能“消肿”。

  而回到如何管好存量的主题,依据公开数据或相关报道,姑且看看四朵金花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与投资逻辑。

  金花之“爱”

  一个最新的消息是,作为外管局境外投资房地产子公司的银杏树(Gingko Tree Investment)最近看上了英国Bluewater购物中心,成为竞购者之一。

  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国内市场,金花们有可能在任一国际股权或公开市场出手。

  在黄国波看来,市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准的,但无论有什么风险发生,都可承受——因为可以被其他投资收益抵补。“外汇储备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在货币、资产、投资方面非常分散。”

  不过,现在的很多时候,金花们更像是另类投资的爱好者。

  被银杏树看上的英国购物中心投资标的并不大,出售方欲以5.5亿英镑之价格让出30%的股权;包括银杏树在内的9家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了此次竞购。“从各方面来看,该项目投资前景都非常好,就看投资者能否把握住。”一位英国房地产投资公司负责人说。这个建于1999年、被誉为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位于英国肯特,已经拥有超过340家的企业商户,每年吸引2700万的游客;有着稳定的现金流。

  但有些遗憾的是,Bluewater购物中心股权最终以6.56亿英镑溢价花落Land Securities之手。6月26日,他们完成了这笔交易。

  两年前,外媒曾报道,银杏树拟收购英国最大的学生公寓开发商40%的股份。即拟收购巴克莱(Barclays)持有的University Part-nerships Programme(UPP)股份,这是一项价值5.5亿英镑的交易。

  资料统计显示,外管局自2012年5月份以来,通过银杏树在英国进行了至少四个大手笔投资,总金额逾16亿美元,投资对象包括学生公寓,及伦敦和曼彻斯特的写字楼等。

  这家频繁在欧美市场出手的银杏树投资公司,可能是华新子公司。银杏树于2009年在英国注册成立,唯一股东是外管局在新加坡设立的投资工具“华新”——Invest-ment Compan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gapore),由中国央行驻伦敦金融城代表处代为管理。

  而华美或是外管局纽约办公室升级而成的投资公司。其前身是外管局于2013年5月在纽约第五大道设立新的办事机构。有说法称,该分支有十几名工作人员,专注于房地产、私募股权和其他另类资产的投资,但无固定额度的投资金额;需要依据投资方案逐笔申报资金。

  那么华欧呢?与之相关的是,专注于基础建设投资、2012年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曼陀罗(Beryl Datura Investment Limited)被国际上视为外管局系新投资主体。

  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机构(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SWFI)披露,2012年,曼陀罗曾联手摩根士丹利及其他投资者控股了英国某水务公司;2013年,曼陀罗又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另一家英国水务公司的年报中。

  布局最早、注册地在香港的华安是四朵金花中的老大。不只是成立时间早,其资产管理规模可能也最大。据SWFI数据统计,目前华安资产约5679亿美元。

  这家注册资本1亿港元、于1997年成立的外管局子公司,尽管几年前,外管局曾否认它的存在,但其英文名显示了它与外管局的关系。

  据华安的公司章程显示,其可投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证券、外汇和商品等,代理外管局管理外汇储备及经外管局所授权批准的其他所有相关货币财务事宜;在全球范围内管理投资基金,以及管理国家外汇储备或从事其他经中央银行授权批准的业务。

  而早在2005年外管局获国务院批准——可将外汇储备的5%用于海外股权投资,这无疑使得华安成为外管局借道进行海外收购的渠道。

  6年前,外管局通过华安投资持有的大型股权就有近50家上市公司,但占比不到1%,如巴克莱银行(Barclay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英国天然气公司(BG)、吉百利(Cadbury)等。

  华安还作为锚定投资者参与了2012年底中国人保集团H股的IPO,其规模列基石锚定投资者前列,目前或已套现退出。

  不仅于此,有说法称,外管局早就尝试高回报的投资工具,如外管局在美国投资的基金公司至少包括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贝莱德(BlackRock)和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

  由此,外管局投资思路的转变可见一斑。

  “外储多元化的投资思路早就有了,投资品种依然是那么多,但资产摆布的方式与规模正在发生变化;目前主要是量与结构的比例有所调整。四朵金花有一定的分工。”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说。

  变,2.0投资时代

  现在,如何摆布外汇储备资产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6月中旬,外管局的外汇业务中心召集专家开了一次研讨会,探讨外储多元化对策。与此同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黄国波首次就外储运营在中国政府网公开“发声”。

  迄今为止,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之路走过20年。这20年来,外储规模从500多亿美元增至近4万亿美元;外储投资横跨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30多种货币、50多类资产品种及6000多家投资对象。

  “20年后的今天,决策层再次拉开新一轮改革大幕, 对外汇管理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事业进入了又一关键发展阶段。”外管局人士说。这也暗示外储运营管理跨入了2.0时代。

  变化与跨越,其实来之不易。

  最好的结果是按照黄国波的话说,无论有什么风险发生,都可承受——因为可以被其他投资收益抵补。如利用不同货币和资产的此消彼长,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动态平衡。

  这意味着外储的资产组合配置极为灵活。每一笔投资都有充分的风险测试,包括风险对冲。

  这较几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相关报道称,早在2008年初外管局出资25亿美元与德州太平洋集团(TPG)共同投资美国最大的存贷机构华互银行(MAMU)半年之后,该银行于2008年9月因次债危机已被命令停业,外管局的投资就此蒸发。

  不过,依据黄国波的解释,外汇储备这些年已经引入了国际上、国内通行的投资基准管理模式。

  “这样一个投资基准的体系,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帮助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团队应对了各次危机的考验,同时也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收益。”黄国波说。

  这其中,最基本的防范风险手段便是投资多元化、分散化。“外汇储备这些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在货币、资产、投资方面非常分散,这是最基本的应对。”黄国波透露。

  显而易见,四朵金花在这其中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小觑。2.0投资时代来之不易。近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央决策层将易纲纳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有舆论认为,中国金融改革有望再次提速。那么,涉及经济安全的4万亿外储经营自然升级为国家安全战略范畴。成立于1980年的中财办,在国家财经方面重大事项的决定和执行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不难推测,金花们的战术投资策略灵活多变,资金分散。这其中的底气是,外储投资收益率超过通胀率——估计在3.5%~5%之间,在国际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收益率中属于中位。外管局做过测算,2005年到2013年,中国平均对外投资收益率是3.3%,和主要发达国家回报水平相仿。

  黄国波说,目前中国外储收益率远远高于被投资国家的通胀率,意味着外储的购买力得以维持,外储的安全性有保证。

  然而,基于诸多顾虑,诸如避免引发市场波动和跟风炒作等,外管局对外储投资信息的披露方式与程度颇为审慎。

  不过,据公开报道或相关信息可以梳理出来的外储多元化、分散化可能的配置结构是:四朵金花管理资产或超过10000亿美元;委托贷款规模约3000亿~4000亿美元。另外,后续或给中国投资公司直接注资数百亿美元。

  总体而言,外储运营已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单纯投资美国国债转到目前的“市场主体+资产结构+运营模式+战略投向”等多元化投资,俨然步入了2.0投资新时代。

  接下来,“四朵金花可能更多会在国际市场的股权、另类投资上发力,而不只投向证券、债券类等投资领域。”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说。(《经济观察报》)

  

2
标签: 长虹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