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干预汇市导致人民币“外升内贬”

2013-12-27 13:481010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象,是指一方面人民币对外(汇率)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币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购买力(币值)下降。由于官方汇率长期被严重高估,黑市汇率与官方牌价汇率和调剂汇率的背离十分严重,不是“双规制”而是“多轨制”,这也迫使官方汇率不断贬值。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象,是指一方面人民币对外(汇率)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币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购买力(币值)下降。一种货币怎么可以一方面贬值,另一方面又不断升值呢?有观点运用“一价定律”或“购买力平价”理论,将这种现象称为“人民币价值悖论”。

  人民币“外升内贬”究竟是不是“悖论”?首先,在分析人民币“外升内贬”这种货币现象之前,先讲“面包商”加价的故事:某间面包店最近想加价,店老板想出的招数有两种:一种办法是直接而简单的加价;另一种办法是间接的加价,他可以将面包做的稍微小点,比方说以前做十个面包的材料,现在做出十一个面包,表面对外价格不变,实际上形同加价10%。比较而言,采用第二种方法加价,似乎更为常见。

  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也是一种交易商品。它的加价(升值)方式,与面包店老板的招数,本质上是一样的。要么通过汇率直接升值(外升),要么就通过币值下降而间接升值(内贬)。币值的贬值,大多是由于通货膨胀实现的。所以,“外升内贬”并不是价值“悖论”,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都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实现方式。

  其次,在生产率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之间货币的汇率变化,是由两国之间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相对差异所决定的,一国的通货膨胀严重,就会同时导致该国货币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对内贬值(币值)和对外贬值(汇率)的方向是一致的。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大的前提假设,就是劳动生产率不变。这个约束条件通常无法满足,在经济学中,“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指劳动生产率改善相对较快的国家,其实际汇率存在上升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过去二十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相对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而言,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改善的相对速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因而,人民币实际汇率自然呈长期升值的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实现人民币对外相对价格的升值?从理论上而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完全由汇率的升值实现;二是完全由币值的贬值实现,三是“外升”与“内贬”两者的结合。我国的实际做法是第三种方式,这种“外升内贬”的汇率升值的方式,是如何演变成为今天的现实?这需要回顾我国经济政策和汇率机制的演变历史。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的汇率长期被明显高估。1985年的汇率水平大约是1美元等于2.80元人民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具有典型的“进口替代”特征。

  一方面,官方汇率被人为高估,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进口商品和设备的价格,从进口商品和设备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即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结果,是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很低。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不得不采取鼓励创汇的政策,出口退税等政策就是源于“进口替代”时期。

  由于官方汇率长期被严重高估,黑市汇率与官方牌价汇率和调剂汇率的背离十分严重,不是“双规制”而是“多轨制”,这也迫使官方汇率不断贬值。到1990年底,人民币贬值至1美元兑换5.22元人民币。

  1994年1月1日,我国汇率机制作出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价大幅贬值,“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这说明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开始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进入典型的“出口导向”时代。从国际经验看,“出口导向”的特征与“进口替代”刚刚相反,一般做法是压低汇率,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出口,增强本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必然结果,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上,就是长期的贸易顺差,逐渐积累庞大的外汇储备。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长期的“双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然而,这种“出口导向”政策必然要付出庞大的代价。压低人民币汇率的结果,就是外资不断涌入,追逐人民币升值,迫使央行动用很大的力量来干预汇率市场,外汇占款不断膨胀,央行被迫投放巨量的基础货币,导致国内货币供应增长过快,通货膨胀成为长期趋势,人民币币值(购买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央行还要大幅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人民币汇率,缓慢而不断升值的预期得到自我强化,外汇进一步涌入也导致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我国宏观经济主管部门的长期政策目标,客观上过于强调汇率稳定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受到政策约束,只能采取“爬行”方式缓慢升值,在特定的阶段,例如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甚至采取停止升值的方式,以保护出口企业的利益。经济的逻辑只能从另一方向发生效力,就是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基础货币被动投放,通货膨胀难以有效控制。

  在货币供应增长过快,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央行采取的政策通常是加息压制通胀。但在我国特定的货币制度环境下,加息会起到相反效果,导致更多的利差交易,更高的升值预期、更多的外汇流入,从而被迫投放更多的(外汇占款)人民币,基础货币增长更快,长期通货膨胀更严重。

  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胀方面受限,可以被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模型很好地解释。这个理论说明,一国在独立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之间,三者只能取其二。我国的汇率机制,可以看作类固定汇率和类资本自由流动,所以独立的货币政策基本不可能。

  人民币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升值?以对外汇率升值的方式,还是以通货膨胀而对内币值贬值的方式?笔者认为,汇率上升当然会影响出口企业的利益,而币值贬值则是全体民众付出代价。孰轻孰重,应该不难判断。最近央行表示要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笔者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24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数字人民币,交易银行的新战场

2024-11-15 17:05
66837

国家外汇局:8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2024-09-19 13:44
143600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806

跨境供应链平台易芽EasyYa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

2024-08-28 13:12
117267

数字人民币使用风险提示书?

2024-08-23 15:14
124089

吉尔吉斯斯坦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货币名单

2024-08-22 13:33
1188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