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沦为金融业最不赚钱行业
从最初的保险业“老三家”,到1996年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获批开业,再到2004年后保险公司牌照的进一步放开。在行业整体业绩不佳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牌照成了民资、外资等进行资本运作的“道具”。
保险甚至已经沦为金融界最不赚钱的边缘行业。
从最初的保险业“老三家”,到1996年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获批开业,再到2004年后保险公司牌照的进一步放开。截至2012年末,国内保险业已有法人保险公司120家,其中寿险公司62家,财产险公司58家。
但保险业的经营情况却并不乐观。已经披露2012年年报的112家非上市保险公司中,实现盈利的仅有57家,其中寿险公司21家,财险36家,占比50.9%。这意味着有接近五成的非上市保险公司2012年是亏损的。
再仔细分析这接近一半的盈利的保险公司,这层担忧就更加深重。21家实现盈利的寿险公司实现净利润总和为71.31亿元,亏损的34家寿险公司亏损的总额达78.63亿元。这说明从非上市险企看,2012年寿险行业整体是亏损的。
财险行业的情况好些。36家实现盈利的财险公司净利润总和为86.132亿元,亏损的21家财产险公司亏损总额为14.66亿元。
但国内57家财产险公司中,宣布将车险业务作为其2012年前5大主要产品的保险公司达到42家。而在这42家保险公司中,其中有33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承保方面是亏损的,占比为78%。这意味着去年近8成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亏损。这使得去年财险界最大的利好——保监会宣布对外资放开交强险业务,打了折扣。
从股东结构看,国内保险机构的股东已经实现多元化,形成央企系、民营系、银行系、外资系等四大“派系”的格局。
虽然保险公司的股东呈现一定的类别化,但是目前各类的保险公司还没有产品或业务上的明显区别。产品大同小异,业务相互抄袭,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同质化的结果是行业内恶性竞争,大多数保险公司想着冲规模,承保盈利则放在第二位,试图利用投资来弥补业务亏损。在国内寿险业,传统上7-8年可以实现盈利的周期规律已被打破,有的公司甚至已经亏损超过十年。
一位寿险公司高管认为,60余家全国性寿险公司对国内市场而言实在太多了。理想的寿险主体数目应该为20家左右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剩下的保险机构应当分区域性或分业务进行牌照批设。
从保险公司数量过多来解释保险行业整体盈利不佳的原因恐怕还流于表面。光大永明保险董事长解植春认为,2.5%的保险预定费率是1999年确定的,14年来这一保险行业的基准利率一直没有变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却偏离了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进程,也没有考虑客户的合法权益,从而最终制约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损害了保险公司的自身利益。
保险费率改革已箭在弦上。早在4月份,就有报道称寿险费率改革最快将于5月初推出。无论市场传言是否属实,无论保险费率市场化是否会给行业带来短期阵痛,但这或许是保险业谋求突破的关键突破口,那就是金融创新、制度保障。
“很多事情不是保险公司所能决定的。比如提了多年的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我们也为此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何时能推出现在还是未知数。”某保险投资界资深人士抱怨,有时制度上的一点点突破就能为保险公司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社保和商业保险的对接,企业年金的推行等。
此外,在行业整体业绩不佳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牌照成了民资、外资等进行资本运作的“道具”。这种情况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炫目的“造富”神话,但对保险客户未必是有利的,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也未必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