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七):油价或失守20 中国趁低注油

2009-01-05 21:42 527


    
    2008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起大落,如同坐上“过山车”。国际油价在上半年节节攀升,并在年中逼近每桶150美元的历史“天价”。下半年却迅速跌落,并降到每桶约34美元的五年来的最低点。在短短五个月内下跌了100美元以上,其走势可以用“变幻莫测”来形容。展望明年,分析人士预测,在经济未完全复苏的前提下,油价只会在每桶40至70美元间徘徊,急升的机会不大,但每桶30美元则是产油国的底线。

    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中午12点13分,纽约油价瞬间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虽然国际油价只是盘中瞬间达到100美元,但仍然刺痛了人们的神经。1月3日,国际油价盘中再次摸到100.09美元,随后几天,油价围绕100美元展开剧烈争夺,在1月23日一度下探到86.99美元。但由于美元贬值、股市动荡、投机以及地缘政治等许多刺激油价走高的因素并未消除,2月20日,国际油价正式“破百”。并在22天之后达到110美元。随后,油价轻易攻破了120美元,130美元关口,6月6日,纽约商交所(NYMEX)原油期货价格出现井喷式上涨,一天上涨超过10美元,创出了原油期货市场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涨幅。7月11日,国际油价首次突破147美元/桶,创下收盘和盘中两项新高。

    当时,很多分析人士都无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继续唱好油价能涨至150美元,甚至挑战200美元。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石油需求量减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滑。

    7月23日,油价首次跌破125美元。9月份,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一系列消息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信心,从而引发油价“跳水”。国际油价一路跌破100美元、50美元、40美元, 12月22日,纽约市场油价跌至每桶33.87美元。自从今年7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已经累计下跌了约73%。

    金融风暴肆虐 四大因素致国际油价“大起大落”

    众所周知,国际油价大跌,主要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所造成。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一年中,油价从历史最高点急速下跌,以至于目前跌破40美元,使人们切实感受到油价在全球金融危机震荡中的巨变。

    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走向的一个主要因素。自2003年以来原油价格每次上涨,理由几乎都是原油供不应求,中国等新兴市场对能源的需求剧增,一直是油市的炒作重点。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大幅放缓,全球原油需求陷入低迷。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约为8580万桶,比去年减少20万桶,是1983年以来首次下降。目前世界日消费原油将近86万桶,但供大于求的现象很严重。全球各地有4000多万桶石油储存在闲置的超级油轮的船舱中。分析人士指出,日益恶化的经济前景和需求预测是削减油价的主要原因。

    欧佩克

    今年9月以来,欧佩克(OPEC)成员国削减的原油日产量累计已达420万桶。但随着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工厂相继倒闭,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致使世界石油需求量减少的速度比减产石油还要快。因此,即使在欧佩克同意了10年来最大减产计划的情况下,也阻止不了油价的下跌。

    投机因素

    有投机人士指出,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涨小回,主要与美元疲弱导致大量投机资金流入商品市场,以及对冲基金的操作有关。

    国际油价在2007至2008年的18个月内上涨近两倍,这仅用“市场需求”来解释是行不通的。于是,美国政府在7月出手干预油市,表明会调查个别有问题交易,并收紧投资油市的规定,油价立即从高位回落。与此同时,由于金融风暴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美元走强,国际投机分子已经无利可图,纷纷从石油市场撤出大量的资金,挤出了石油高涨的泡沫,使国际油价骤然暴跌。

    地缘政治

    数年来,由于布什政府先后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又挑起朝核和伊核问题,还数度发出警告,不惜采取武力攻打伊朗,国际局势因此日益紧张,无形中给国际投机分子炒作油价制造条件,再加上一旦发生战争,能源可能发生危机,于是国际油价不断飚升至最高点。

    现在,布什政府行将下台,美军将定期从伊拉克撤走,所谓攻打伊朗的警告也已成为笑话。与此同时,又逢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世界消费大为减低,石油需求量自然日少,加速了油价的下降。

    美国追求对全球能源绝对控制 奥巴马重视两张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每天消耗原油近2000万桶,其中2/3依靠进口,每年在能源方面的支出超过5000亿美元。为了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去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新能源法,该法案除了鼓励美国本土的能源生产之外,从立法上提出了促进消费者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可行措施。今年9月16日,美国解除了长久以来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开放阿拉斯加的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石油开采,扩大国内炼油产能。

    尽管布什政府在能源新政策中注重减少对外国能源供应的依赖,增强自给自足的能力,但争夺国际石油版图,强化对国外油气资源的控制权仍是美国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美国借阿富汗战争,进入俄罗斯的传统势力区域中亚,围绕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展开与俄方的争夺。在掌控世界第二大储油国伊拉克之后,伊朗成为美国获取能源的新目标。美国将石油供应渠道多样化作为其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利用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此外,美国还依靠乙醇外交拉拢巴西,修复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大力发展替代能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国际油价不断暴涨很大程度上由美国在主导。

    此外,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牵制很大。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2月15日提名朱棣文出掌能源部。朱棣文不但是华裔,同时也是难得受到中国高层广泛尊重的美籍科学家,由他出掌能源部,与中国的绿色战略进行合作,可以减少敌对与猜疑,增加信心和信任。同时,朱棣文注重在开发能源时保护环境,与奥巴马的政策主张相近,透露了奥巴马着重打两张能源牌。一张是“石油独立牌”,即许诺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结束时,使美国原油消耗至少10%来自再生能源,10年内减少对中东和委内瑞拉的依赖。通过实施此计划,到2030年,美国石油消费至少减少35%,约每天1000万桶。另一张是“环境保护牌”,即更注重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和降低石油消耗。

    俄罗斯借能源恢复大国影响力 力促“天然气欧佩克”

    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世界能源强国。今年6月10日,国际能源机构公布,2008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原油产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原油出产国。作为世界石油储量和生产大国,俄罗斯一直试图通过“能源”这张王牌恢复传统大国的影响力。

    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俄罗斯与世界能源流转体系一体化,在开发和开采燃料-能源资源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其利用效益和开发新的能源市场。同时,加强对国内能源的控制。今年3月,俄罗斯开始制订新的《国家至2030年能源战略》,计划12月份提交联邦政府。

    北极地区巨大的石油藏量也促使俄罗斯与美国、加拿大“大打出手”。今年6月,俄罗斯史无前例的在一年的中期对国家预算做出修改,根据修正案将于2008年下半年拨款8亿卢布维护核动力破冰船前往北极区,以确保对于该地区所蕴藏大约100亿吨天然气及原油资源的勘采权。

    12月23日,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第七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一项组织宪章,并确定在卡塔尔设立总部。这标志着,此前仅维持松散联系的天然气出口国联盟,开始正式升级为一个跟正式的卡特尔组织,探讨多年的“天然气欧佩克”终于要成为现实。俄总理普京同一天在GECF部长级会议上说,廉价天然气时代必将终结。分析人士认为,寻求设立天然气欧佩克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控制国际天然气价格,可能是俄罗斯在寻求新的经济和外交突破口。

    日本能源外交坚持“寸土不放” 耗能大国变身

    日本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国之一,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因此,资源贫乏的日本对新能源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如今日本已晋身为新能源大国,替代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温差能、废气物发电等。有专家信心十足地提出,日本转变为能源输出大国不再是梦想。

    此外,日本还一直坚持“寸土不放”的能源外交原则,必要时不惜得罪美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最终和伊朗达成重大石油协议。日本还利用政府经济援助与产油国建立良好关系,然后由企业出面,在一些重大油气开采项目上获得股份。

    今年4月16日,日本经济产业省高官宣布,日本准备得到俄罗斯萨哈林-3油气项目份额,参与开采俄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4月26日,福田访俄期间与普京就在年内着手共同开发极东西伯利亚地区油田达成协议。此外,深海勘探技术的运用和几内亚湾地区新油田的发现,也使非洲石油正成为日本的新目标。5月28日-30日,日本盛情“约会”了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的非洲各国,送上了从大规模经济援助到低息贷款等大“礼包”。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日本企业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

    欧盟强调“三层次”安全 拟建“超级电网”减少对俄依赖

    欧盟作为全球性石油消费大户,在能源政策方面的做法相对保守。欧盟能源战略强调保证三个层次的安全,即“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活安全”,同时也提出了欧盟能源外交的基本原则: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其政策核心是强调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欧盟新能源政策》和《欧盟能源绿皮书》出台后,欧盟又制定了《能源效率行动计划》,设定了到2020年前减少总能源消耗20%的宏伟目标。

    据估算,如果该目标得以实现,欧盟每年能减少石油进口3.9亿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7.8亿吨,节约资金1000亿欧元。欧盟能源委员皮耶巴尔格斯指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欧盟“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节能,减少气候变暖,而且可以抑制能源消耗,减少对外能源依赖。   

    欧盟委员会就落实这些总目标,制定了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12月,欧洲议会通过的该计划包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内容。

    12月发布的欧盟报告称,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特别让人揪心,必须用风电和里海的天然气管道改善欧盟能源安全状况。欧盟明年将规划建立波罗的海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与集团的其他国家的连接。同时建立南部天然气管道走廊,里海的天然气或中东天然气将穿过俄罗斯到达欧洲。此外,欧盟有意先修电缆连接北海沿岸国家风力发电厂,再整合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国家的电网,最终打造欧盟单一“超级电网”。

    印度发现大型海底天然气田 四步提升能源安全   

    印度现在是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但其自有油气资源非常有限,为了得到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印度四步提升能源安全:一是增加国内油气产量,允许100%私人和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二是通过鼓励印度石油公司扩大购买外国油田股份,努力实现原油进口渠道多样化;三是大力开发替代能源,如煤层气、气体水合物、液化煤、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四是建立1500万吨战略石油储备,以加强印度的能源安全。

    除此之外,印度的能源外交策略是:一方面要与世界各产油国加强合作,加大对产油地区与国家的投入,共同开发能源资源,从而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印度重视国际能源合作,与美国、日本、德国等石油进口大国建立了能源问题磋商机制和协调机制。印度的国家能源战略是以地缘相近、具有国家影响力的中东产油区为立足点,以国家关系密切的俄罗斯产油区为辅,外延至非洲和拉美地区,主要通过收购实现对油气资源的控制,或直接购买油气产品。向北谋取俄罗斯油田开采权;向西建立伊朗到印度的能源安全通道;向东则占有缅甸天然气的大部分出口市场,修建从缅甸到印度的天然气管线。

    今年7月18日,在印度安得拉邦外海克里希纳-戈达瓦里海底盆地(简称KG盆地)发现了一处蕴藏量超过20万亿立方英尺的大型天然气田。有关专家认为,KG盆地新发现的大型天然气田如果顺利投产,将有助于满足印度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增至55%  最大石油储备库趁低注油

    中国的能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求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1-10月份,中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已增加到55%。对外依存度越高,安全系数越低,为进口石油付出的成本也越高。而且,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世界强国在这一地区排兵布阵,虎视眈眈,给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带来较大变数。突破能源瓶颈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开始第四次技术革命,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对中国而言,只有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领跑者,才有机会突破能源瓶颈,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国际油价持续高烧,也使国内外成品油价格进一步拉大价差。国家发改委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这是中国自2007年11月以来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调价幅度是四年多来最大的一次。但涨价令出台后仅仅一个月,国际油价就从高位出现了逆转。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出人们期盼已久的成品油降价令,决定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降低成品油价格,并自今年12月19日零时起,将汽油零售价每升下调0.91元,柴油零售价每升下调1.08元。包含了燃油税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综合方案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通知”也带来了诸多猜想。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所有问题。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GDP总量接近2万亿美元的大国来说,制定一个系统的能源战略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备受瞩目的中国《能源法(草案)》三稿已经修订完毕,接收到5000余条意见,最终形成的草案将报送国务院。中国能源预警机制也已经初显眉目。从2003年起,国家正式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城市兴建第一批总储备能力1000万吨的四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其中有两个500万立方米的储备库已经使用。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开始提速。近日,中国最大的原油储备库---新疆鄯善原油储备库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产,来自于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同时开始注库储备。这是中国第二批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此外,国家能源局“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也于6月2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8月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张国宝任局长。国家能源局共设综合、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司九个司,编制112人。其成立旨在加强对能源行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能源问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9年国际油价展望:或失守20美元大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预测,2009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处于持续衰退之中,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显著放慢。分析人士认为,受此影响,未来油价将面临下行压力。IMF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仅为2.2%,低于2008年预期的3.7%。

    日前,IEA和欧佩克组织也纷纷下调了2009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预期。IEA预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原油需求量预计下降为8630万桶。欧佩克则预计,2009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下降为8568万桶,将减少15万桶。据一些经济专家预测,目前世界经济衰退还没见底,明年上半年最为严重,明年最后一季度可能有些起色,2010年才开始恢复。IEA将2009年国际油价预期从每桶110美元下调至80美元。相比之下,投资银行对未来油价的预期更悲观:

    瑞银预测明年油价或失守20美元大关

    由瑞银全球股票战略组和全球资产配置组联合公布的报告称,产油国减产幅度未能追上需求下跌的步伐, 2009年国际油价可能失守每桶20美元。

    德银预测明年油价或达30美元低位

    德意志银行首席能源分析师表示,目前已经相当接近油价波动周期的底部,估计将会自当前价格再略微下滑一些,有可能达到每桶30美元的低位,但油价不会再停留在该水准。他还预估,2009年原油均价为每桶47.50美元。

    高盛下调明年油价预估至45美元

    高盛集团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经济衰退已造成全球原油需求大幅度下滑,将2009年美国原油预估值从每桶80美元调降至45美元。高盛还预计短期内油价可能跌至每桶30美元。

    美林下调明年油价预估至50美元

    美林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全球石油需求萎缩,将2009年油价预估从每桶90美元下调至50美元。

    渣打大幅下调明年油价预估至60美元

    渣打认为,至少在未来12个月里,需求萎靡将成为国际油价走势的主导性因素。因此,渣打大幅下调对2009年商品价格的预测,其中2009年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均价预期下调至每桶60美元,此前预测为每桶85美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