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承担得了全球货币战成本吗

张茉楠 | 2013-03-06 14:57 707

量化宽松在提振本国经济的同时,却是不惜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的政策,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承担其政策外溢的成本。观察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或准量化宽松政策,其货币政策目标已经清晰地变为,竭力维持岌岌可危的政府债务循环。

   量化宽松在提振本国经济的同时,却是不惜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的政策,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承担其政策外溢的成本。

  文/《瞭望》新闻周刊

  作为被寄予很高期望值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框架,G20并没有给出抑制危机的“良方”,尽管G20承诺全球不会陷入“货币战争”,但事实上,对于日元大幅贬值的纵容与默许意味着货币战已经开战。

  货币战的背后是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底线一次次被突破。巨大的债务压力直接威胁着高负债国家的融资能力,在财政政策受限的情况下,用货币政策替代成为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然而,量化宽松在提振本国经济的同时,却是不惜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的政策,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承担其政策外溢的成本。

  发达国家已经大大突破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所企及的政策宽松底线。2007年以来美联储实施了四次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至目前的3万亿美元左右,而两轮长期再回购操作(LTRO)之后,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3.2万亿欧元。如果欧洲央行针对二级国债市场进行无限量冲销式的国债购买(OMT),以及美联储继续购买债券,可能导致2013年底欧洲央行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飙升至4万亿美元。而日本央行更是彻底抛弃了底线,连续实施了11轮量化宽松。

  纵观当前的主要债务国,其经济增长率远低于融资利率,较高的债务水平根本无法维持,迫切要求债务清偿,“过度负债”条件下,遇到外部冲击后,债务与紧缩相互作用,产生导致经济循环下滑的机制。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情况下,系统性失灵的风险在加大,即便政府和央行采取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也只是“缓兵之计”,很难彻底逆转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巨大阻力。

  无奈的是,只能靠量化宽松维持债务循环,发达国家央行普遍通过长期低利率或量化宽松等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从而走上了债务货币化的道路。事实上,2008年之后欧美主要央行的逻辑,是央行与财政关系的重新定义,这种重新定义实际上让中央银行走上了一条“去独立性”之路。观察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或准量化宽松政策,其货币政策目标已经清晰地变为,竭力维持岌岌可危的政府债务循环。

  债务货币化大大稀释了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东西方财富分配失衡。过去10年间,新兴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总量从约75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1%)增至去年底的7万亿美元左右,占比已远远超过全球储备资产的50%。这些储备大多数以美国国债或其他低收益主权债券的形式投资,等于为发达国家进行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货币化势必严重侵害债权人资产和金融利益。

  如果以黄金比价来计算,从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至今,美元对黄金贬值近100%。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黄金价格涨幅超过6倍,而美元指数贬值超过36%。美国债务海平面的继续升高和美元的不断贬值,让各国真实购买力和主权财富面临着重大损失。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家金融安全都被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长期的廉价美元和廉价资本将使得各国在痛苦的失衡中越陷越深,各国的主权财富风险随着美国债务风险长期化、债务货币化而同步上升。

  发达国家凭借货币战中的绝对货币优势转嫁汇率风险。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不承认货币战,实际上是对日元贬值的纵容。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后主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同步趋向大幅宽松的“三松政策”,并主打“日元贬值”牌,由于日本是亚洲许多国家的中间产品供应国,日元急剧贬值将引发与之贸易联系密切国家政府的反弹,以及汇率市场的干预及竞争性贬值,而为了抵御本币升值和货币套利压力,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可能被卷入全球货币战的漩涡之中,而这可能进一步引发贸易战的连锁反应,激化国家间的矛盾。根据IMF预测,2013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继2012年之后会有更大规模抬头,世界贸易增长率预计仅为4.48%,大幅低于1980~2011年5.68%的年均增速。

  量化宽松无疑加大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风险。新兴经济体在对冲外部流动性时,看似紧缩力度加大,但主要仍依靠量化措施,而且前期救市释放的大量资金远未消化。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直接融资市场的有限体量,新兴经济体多数存在经济“过度银行化”特征,特别是储蓄率较高的亚洲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信贷占GDP比率较高等。新一轮的全球流动性将进一步做大或做空新兴市场资产泡沫,扰乱其信贷循环,加大银行不良贷款等尾部风险。

  量化宽松还进一步推升了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通胀的风险。2012年以来,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等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出现同步放缓,需求不足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基础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呈下行走势,包括全球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在内的通胀水平普遍有所回落。然而,在几轮货币潮涌的刺激下,新兴经济体再次面临新一轮通胀压力,其通胀水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三季度后,全球量化宽松大潮进一步推动新兴经济体CPI趋势性回升,其中中国12月CPI上涨2.5%,创半年新高;新加坡12月CPI按年升幅加快至4.3%,印度12月CPI同比大幅上升10.55%,未来随着经济走势回升和产出缺口回补,新一轮通胀压力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全球新兴经济体银根吃紧 被指或冲击经济增长

2013-07-02 12:01
653

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4-05-16 14:45
95118

陆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创新空间

2023-10-16 13:44
20493

央行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

2023-04-06 15:51
78388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

2022-12-17 15:13
3606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2022-11-22 11:43
4893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