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科技攻关挽救“药黄金”产业
作为皂素生产的药源植物,黄姜素有“药黄金”之称。专家预计,若将此项技术全面推广,按陕西省黄姜皂素生产能力3000吨计算,每年可以减少向汉江、丹江排放COD8至9万吨。
新华网西安12月5日电(记者 姜辰蓉)作为皂素生产的药源植物,黄姜素有“药黄金”之称。在国际上,中国则是黄姜皂素的最大生产国。经加工提取后,这些皂素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行业。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皂素生产却饱受污染环境的指责,因此一度在社会和政府层面,引发对这一行业的存废之争。
陕西和湖北两省,是黄姜种植和生产的集中地,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黄姜的种植和皂素生物的合成与积累。仅在陕西省就有100多家皂素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全部集中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流域。
由于黄姜皂素废水含高酸、高有机物,成分复杂,常规处理工艺很难达标,这些加工企业的废水在几乎没有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就被直接排放。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艺说:“以产业政策年产300吨皂素规模计算,平均日产皂素1吨,产生的COD相当于40万人的生活排污量。”
另一方面,黄姜皂素行业的集中地,也是中国大型工程南水北调的中线区。皂素产业的废水加重了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地。因此,有人提出在中国关停黄姜皂素加工企业,限制产业发展。
在陕西省,环保部门先后关停黄姜加工企业28家,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上百次,从2002年后就基本停止了对皂素加工企业的批建。在全国范围内,这一种植面积达120万亩,从业人员将近200万人的行业,同样面临着生存危机。
2005年,经过慎重分析,中国政府决定,不采取简单的关停措施,而是要求通过改进黄姜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污染。
2006年,由环保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化工厂等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着手科研攻关。经过6年的努力,课题组完成了一系列清洁生产工艺的研发,形成了多项重大清洁产技术。
赵艺说,采用新工艺后,皂素回收率大于99%,生产100吨皂素可回收淀粉约500吨,节约硫酸1200吨,COD消减23%以上,废水减排70%以上,同时可确保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经统计可为企业增加收入近500万元。
专家预计,若将此项技术全面推广,按陕西省黄姜皂素生产能力3000吨计算,每年可以减少向汉江、丹江排放COD8至9万吨。
另据估算,如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新工艺,每年不仅可使黄姜皂素生产企业增加收入2亿元,还可使黄姜种植户增收近10亿元,户均增收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