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扬帆出海”重在找准定位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创造巨大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投资业务需求,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扩展中资金融机构成长空间,商业银行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条件也更有利,有望进一步实现经营理念全球化、海外布局网络化和跨境业务规模化。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民生银行香港分行将于3月30日正式营业,这是民生银行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中资银行“扬帆出海”案例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之路就呈现出提速之势,工行、建行、招行等实力较强的中资银行通过设立分行或者采取海外并购方式推进国际化战略。
中资银行海外布局提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中资银行的海外拓展步伐明显加快。
2010年以来,工行通过新设或并购进入了越南、马来西亚、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末,工行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3家境外分支机构,与1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3家境外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截至2010年末,中行网点已覆盖香港、澳门、台湾以及31个国家和地区。建行则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纽约、胡志明市及悉尼设有海外分行,在莫斯科设有代表处,拥有建行亚洲、建银国际、建行伦敦等经营性全资附属子公司。
除大型国有银行外,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开始布局海外。如招商银行早在2002年就开设了香港分行,目前已拥有香港分行、纽约分行、美国代表处、伦敦代表处;中信银行2009年5月通过收购中信国金,在香港拥有了法人银行;2010年9月,北京银行首家国际代表处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借此宣布了自己走出海外的第一步;浦发银行香港分行于2011年6月正式营业。
在中资银行的经营者看来,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为中资银行布局海外提供了良好机遇。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投资实现新突破,5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200亿美元,年均增长30%左右,全球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18位跃升至第5位,正逐步迈入对外投资大国行列。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跨国公司正在产生并壮大,更多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跨境财富管理等国际业务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创造巨大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投资业务需求,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扩展中资金融机构成长空间,商业银行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条件也更有利,有望进一步实现经营理念全球化、海外布局网络化和跨境业务规模化。
盈利前提是找准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资银行的海外网络搭建有了明显进展,但海外分支机构盈利能力的提升却显得较为缓慢。例如在香港,一般内地银行在港分支机构的盈利都需要3年到5年时间。
究其原因,民生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兼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林治洪认为:“一是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资银行海外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有些银行没有找准定位,如果中资银行到国外去,国外银行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实现盈利一定会很慢;三是没有正确认识香港市场的作用,香港市场应该作为国内市场的延伸,起到延伸服务平台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是全球资金最便宜的地方,竞争自然也最激烈。据介绍,由于利率完全市场化,香港利差水平仅为0.3%~1%,全行业资产收益率只有0.4%,而2011年国内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水平是1.28%。
正是认识到了上述问题,林治洪认为中资银行海外机构要实现盈利,前提是必须找准定位。
以民生银行香港分行为例,“首先,把香港作为民生银行客户服务平台的延伸,要深度服务于国内企业,重点服务于民营企业,把香港分行做成民生银行在香港融资、结算、服务的平台,根植于民生银行自身的客户基础;其次,由于香港资金比较便宜,因此要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带动民生银行在国内的业务发展;最后,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进行收购、兼并提供服务。”林治洪说。
“把这三项特色业务做好,民生银行香港分行今年就可以实现盈利。”林治洪充满信心地表示,目前已经有400多家企业准备在民生银行香港分行开展业务,已经开户的企业达到220多家。
事实上,不仅是民生银行,目前多家中资银行都意识到要根植国内企业,把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作为盈利的重要支撑点。
正如林治洪所说,“只有中国的企业强大了,中资银行在海外才能真正强大。”
海外并购重在防范风险
除开设分支机构之外,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另一条途径是海外并购。
“金融危机期间,部分国家为了提振本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有所松动,市场进入壁垒和成本相对较低,这为正在加快国际化的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国际部负责人表示。
另外,在全球金融监管强化背景下,部分遭受危机冲击的跨国银行也实施了业务收缩战略,主动或被动地剥离非战略业务,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和核心市场。这既为中资银行借助国际化发展在全球金融格局重构中巩固已有优势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危机后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提供了可能。
然而有专家指出,金融危机中,国内金融机构不能只看到海外金融机构的资产在危机中价格迅速下跌后的机遇,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并购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长远利益和振荡市场中并购廉价金融资产所存在的风险。
“中资银行对交易对手自身状况如债务、资产重组等情况需要足够的了解,成功并购后,需要派出合格的管理团队来驾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法律框架下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同时还要熟悉海外的监管要求。”一位长期研究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人士表示,“金融是很复杂的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法制各个方面,绝不是买一个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