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变盘” 中小企业升级元年
2008-09-29 14:27398
温州的中小企业主正在悄悄改变,虽然他们还如做工匠或者小商贩时那样双手粗糙、不修边幅。
这是在一场灾难般重压下的改变,今年3月底,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温州制造,面临危机?”专题节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采访中表示:“温州共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可能有20%左右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
这一说法有些夸大,不过就温州市经贸委7月初对该市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15521家中小企业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当地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达1259家,占调查总数的8.1%。依旧骇人听闻。
针对这一困境,央行8月15日首次表态,建议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并将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
然而,温州企业走到今天这样一个“末路”,却不是一个钱字可以了断的。可以说,获利的冲动让温州人造就了温州模式,却又让温州人背叛了温州模式。当温州人通过经商获得的丰厚资本不再专注于进入工业领域,并拒绝这个领域里积累和发展,温州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困局”。
回归 “资本游击队”重回主业
“只要能赚一点儿钱,我们就会做下去。”
周德文一再表示,温州民间资本已经嗅到了创业投资领域的高收益味道,正在逐步进入这一领域,并自发形成投资联盟,这是在温州制造业目前不景气状况下的合理选择。但温州也就此失去了在工业领域深耕的机会。
现在,温州中小企业主当年创业的激情好像又回来了。在长宁电气董事长邱国宁的办公室里,他给《英才》记者讲述自己厂子的情况:“很多员工已经放假了,但好的我们肯定要留住,机器大部分在检修,但只要能赚一点儿钱,我们就会做下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温州人大概也忆起了自己的性格该是怎样,“冒险、”“不服输”,这是很多温州中小企业主在《英才》记者面前一再强调的话。而且,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榜样。
温州鞋产业第一位的奥康集团是其一,这是经营着一家名为“富康鞋业”公司的王光荣所追求的目标,虽然他一再把右手拇指和食指捏起来在《英才》记者面前比画:“没有这个(钱),我做不成他那样。”
大厂自然有难得的资本,自有资金雄厚、品牌影响力大、渠道完善,而这些都是中小企业所奢求的。温州鞋革行业协会日前曾发布行业分析报告:称得上规模的企业仍是“开工情况良好,产销两旺”,“倒闭的均是小型企业”。
虽然法派集团董事长彭星很谨慎地对《英才》记者说,现在是个很关键的时刻。但他们所触及的“寒冬”和中小企业主并不等温。
0
标签: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