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垂直管理挑战“三农”风险难题
“三农业务我承认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比较大,风险管控的难度也很大。”8月12日,农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宋先平坦言。
风险管理部是农行在此次组织架构改革中新设立的部门,成立于去年11月。在此之前,贷款风险的防范职能分散在农行各个信贷部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程度较低。
构建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正是农行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农行还在今年7月份成立了授信执行部。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化运作”的原则,因而防范三农业务的风险变得更为迫切。此外,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长有放缓趋势,房地产等行业的风险在增大,这是农行及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直面“三农”业务风险
根据农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6月末,农行人民币不良贷款余额为8231亿元,占比22.41%,其中相当部分是涉农贷款。
宋先平认为,农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贷款有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性的,对于正在开展的商业性三农贷款并没有太大借鉴意义。
他介绍,农行目前的政策性涉农不良贷款有三块,首先是农发行、人民银行划转到农行的不良贷款,如之前的扶持粮食企业贷款,不良率高达80%—90%。第二则是人民公社解体的时候,农行对生产队的贷款划到了农户名下,现在这部分贷款还在农行账上。第三是农业银行发放过一些扶贫贷款,这部分贷款质量也比较差。
农行自去年9月开始,选取了八个省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第一阶段试点已于今年5月底结束。在“三农”业务领域的深耕使得风险管理的难度比以往更大。
与其他商业银行近年来大量上收贷款审批权相反,农行扩展三农业务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向分支行放权,下沉经营重点,扩大审批权限,让基层行能放贷。根据他们制定的《三农信贷业务授权管理办法》,“三农”信贷审批权被全部授予一级分行,500万-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审批权授予二级分行、县支行,绝大部分“三农”业务在二级分行以下办理。
另一方面,农行要扩大三农业务,必然要在基层增设网点,这又将进一步加长管理链条,增加风险点。宋先平介绍,三农贷款主要在县和县以下,而这一级的机构主要是县支行,县支行以下有分理处,甚至分理处下面还设有储蓄所,很难将管理链条缩短。
一“收”一“放”
为了适应审批权下放和较长的管理链条,风险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垂直管理、独立运作来解决风险问题。
之前,农行是一个块块结构的组织体系,风险不容易暴露。出于对考核、奖金的顾虑,分支行的行长通常都不愿把风险暴露出来,而是尽量压缩不良贷款。而垂直和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确立以后,就迫使各级行及时向上报告风险,并控制风险。
宋先平介绍,在总行设立风险管理部的同时,相应地在一级分行成立分级管理处,二级分行成立风险管理科,并向县支行委派风险经理。他预计,农行至少需要5000名专职的风险经理,使得全国2000多个县支行每家有2名风险经理,每家一级分行有10~12名、每家二级分行有8名风险经理。
实际上,三农业务的风险也会影响到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农行授信执行部总经理高亮表示,农户的个人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如果出现口蹄疫、禽流感或地震等天灾,即使客户经理的贷前调查工作很到位,贷款也难免出现不良。但按照之前的规定,客户经理仍然要被追究责任。因此,不少客户经理面对三农业务不敢放贷款。
现在,授信执行部正制定客户经理的行为规范,只要客户经理能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尽职,即使贷款出现问题也可以免责。
应对经济下行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长有放缓趋势,房地产等行业的风险在增大。宋先平还需要拿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方案。
“每次经济下行的时候,有一些企业会倒闭。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顶得住的客户。”宋先平表示,现在主要是对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即一户一户地排查客户是否能够渡过难关,看这些客户生存的立足之本是什么。包括财务的状况,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路是否稳定,成本是否能够转移等等。农行正准备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一次检查。
在对客户进行排查的同时,农行还通过对行业风险的研究,及时设置和调整行业的限额管理。如对房地产行业设置贷款总额,并将额度分配给最能抗击风险的房地产企业。
而最关键的是对风险客户果断退出。如果观察到某个企业风险比较大,就必须退出来或减少额度。
宋先平表示,现在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实名制。他举例说,假设有2000个钢铁企业需要贷款,先对企业进行排队,然后对进行分类筛选。第一类是重点支持的企业,如宝钢、鞍钢,第二类是维持原来贷款额度的企业,第三类则是压缩规模的,第四大类是要退出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