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把脉”中小企业:七专题调研摸底生存环境

2008-08-19 22:55 372

本报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获悉,该局上半年密集的专题调研活动已经告一段落。调研指向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状况。

    在此次调研中,中小企业局联同省内专家,围绕“政策落实、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产业集群、服务市场开拓、缓解融资困难、提供人才保障和推进信息化”等7个专题进行全面摸底。

    18日,有参与此次调研的人士透露,调研成果将很可能为广东省下一步出台具体措施提供依据。

    “对中小工业来说,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管理水平不高,加上利润空间本来就小,因而多数抗风险能力相对弱。”此次调研报告指出。

    17日,本报获得的另外一份权威的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速度是14.3%,低于全省GDP增速0.2个百分点,而2008年上半年只有9.9%,低于全省GDP增速0.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相应地由2007年的43%下降到41.3%,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民营经济出口,去年增速为36.1%,今年一季增速为20.8%,少了15.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增速为3.1%,再减少12.2个百分点。

    上述人士向记者强调:“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而并非是珠三角所特有。”

    调查报告还指出,诸多私营工业企业、个体工业,核算资料如会计账簿、统计台账等设置不健全。

    不仅仅是资金供应问题

    此次调研汇总数据显示,目前,广东中小企业总资产33348.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资产的77.3%。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695.3亿元,占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的76.3%。

    其实现利润1872.7亿元(不含规模以下个体工业),其占全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2.2%。贡献税收总额1089.2亿元(不含规模以下个体工业),占全省工业的73.5%。

    “中小工业企业是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调研报告强调。

    与中小企业关键地位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调研发现的中小企业的投入普遍不足。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以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为例,广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25%,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上海2.5%、江苏1.7%、浙江1.5%、陕西、天津等省市。

    此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研发人才严重缺乏。珠三角每万人研发人才只有15.8人,而上海达44.2人,浙江20.6人,江苏18.4人。

    “实际上,对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增长极来说,目前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该人士坦言。

    “最近经常听到中小企业融资难。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全面,夸大了资金在企业中的地位。”广东省社科院投融资部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研究部主任吴瑕分析,中小企业发展得好与不好,不仅仅是资金供应问题,还存在着企业经营机制、内部管理、资本运作、公司治理、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方面诸多问题因素。

    中小企业面临“内外夹击”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适应能力弱,很难从容适应市场变化、新政策实施带来的冲击。”调研报告分析,在广东省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工业很大一部分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部分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转移以及节能减排等多项政策的推进实施,中小企业的两难境地凸显出来。

    “不调整、不转移,就会面临原有所在地土地、劳动力、用水、用电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约。”东莞市昌荣玩具机械制造厂算是一家中型企业,老板林广瀚正陷入艰难的选择之中。

    “调整、转移,一方面是我们对产业调整、产业转移政策信息掌握不充分,另一方面是企业地区转移分散,没能与原有行业集群、产品配套以及产业链条相衔接,企业搬迁成本非常高昂。”

    林坦言,再加上新的《劳动合同法》和珠三角新近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许多政策一起出台。”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新的《劳动合同法》出来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长了19.5%,重庆市增长了20%;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长了12.8%,重庆市增长14%;浙江省调查显示出来的,企业财务费用上涨了40.5%。

    此番广东调研报告分析,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还来自于其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还比较少。

    来自广东省经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IT制造集中的珠三角地区,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70%以上。

    广东的鞋类和皮具箱包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2/3之多,占全球的1/3。“但知名企业品牌屈指可数。”上述调研人士遗憾道,“这些不用我们名字的广东货,大多以贴牌的形式变成了外国货。”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的广州企业座谈会上,广东粤景集团有限公司、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实业有限公司、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反映经营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银行普遍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上述企业中不愿透露企业身份的业主直言,“银行看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抵押物品的价值,且多数偏向土地、厂房、设备等实物抵押,合同抵押、信用抵押较少。”

    管理困境凸显

    调研报告在分析中小企业困疾的根源所在时,直言“中小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对象和政策制定中需要进一步受重视”。

    现在中小企业局整合在经贸局之中,而经贸工作除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之外,还有产业转移、节能降耗、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工作。在8月7日,广东全省中小企业局长座谈会上,就有省局领导当面指出部分地市局,在中小企业工作中有所疏忽。

    2007年末,广东全省有中小工业企业46.9万户,占全省工业企业数的99.9%,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只占全省的8%,其余90%多都是规模以下中小工业。

    这意味着,在中小企业的总量中,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占到总量的九成。“而这部分企业在这一轮中‘严冬’中面对的困境就更为突出。”上述人士分析。

    然而,“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虽多,但因其经济总量不大以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常常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所掩盖。”中小企业局调研中发现。

    因为此次调研活动深入到诸多企业内部,中小企业内在机理上的病因也袒露出来。“绝大多数规模以下工业都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设立”。

    数字显示,2007年在全省46.89万家工业生产单位中,属个体工业的占70%以上;属民营工业企业的9万多家,占20%以上;而有可能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设立的国有控股及参股、集体、“三资”工业企业不到4%。

    调研人员在东莞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诸多私营工业企业、个体工业,多数实行家长式管理,核算资料如会计账簿、统计台账等设置不健全,管理者往往心中无数,无法制定周密详尽的生产经营计划。

    “去年,我省个体工业户均从业人员已达12.3人。这意味着什么?”上述调研人士给本报解释,“也就是说,有大批个体工业尽管已达到了登记为工业企业的标准,但却因种种原因而不愿意登记为企业,继续以个体户的组织形式生存。”究其原因,是很多中小工业企业不愿或者无力加大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如改善生产条件、严格安全管理、提高福利待遇等)。

    本报从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目前,全省各级政府正在完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着手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有19个初步理顺了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20个市已有综合服务机构,16个市已有融资担保机构,16个市已有技术支持机构,18个市已有人才服务机构,15个市已有信息服务机构,10个市已有市场开拓服务机构。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还建议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政策信息发布专业平台;引导发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民营企业行政投诉救助机制;开展对各地发展民营经济情况的评价和考核。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