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热钱 外管局彻查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
异常跨境资本的加速涌入,让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开始从各个层面围堵“缺口”。
记者近日获悉,外管局正在对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进行全国性大检查,这是其上半年开展的异常跨境资金流入大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之前,外管局已对贸易项下的资金异动进行了大检查,并于上周推出针对性举措——“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旨在对企业虚假贸易结汇进行严控。
外管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全国性大检查,本次大检查于3月份在全国各地方分局同时展开,目前已经告一段落。
外汇资本金异常加速涌入
促使外管局做出全国统一检查的原因,是企业近两年来外汇资本金异常加速涌入、并大规模结汇的疯狂作为。
某地方外管局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监测到的异常是,企业的外汇资本金流入不仅规模变大,而且资金到位时间明显缩短。
“以前一般会要求两年内资本金全额到位,企业会在这个时间内将资金分笔注入,但是现在基本上只要商务部批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到账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不仅资金全额到账提速,而且一些企业开始异常扩大资本金规模。
该局监管中发现,某新注册的外资咨询公司,竟然注册资本金达到数千万美元。监管部门认为,“咨询公司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资本金,这肯定是非常异常的”。
除了做大外汇资本金规模,并加速资本金到位外,外汇资本金的结汇量也大幅攀升。
某沿海地区外管局人士告诉记者:“从2002年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以来,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就开始异常高增长,这个势头在今年达到了峰值。”
就其当地的检查情况看,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量达到了流入量的80%以上,而在2002年这个数字不到50%。
其介绍,与外债和外汇贷款主要用于支付企业流动资金不同,企业资本金结汇后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支付,如采购机器设备、购置土地等,正常年份下,外汇资本金结汇一般会根据其支付进程,而分批分时段进行。
但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特别是在去年人民币年升值达到6.9%以来,企业的外汇资本金结汇开始加速进行。
“基本上,进来之后,就立即想办法结汇了。”地方外管局人士说。
从企业角度,这似乎是一种正常的财务安排。但是,这个过程中,不少企业开始绕开外汇管制,违规操作,达到结汇目的。
资本金结汇有机可乘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结汇制度是“支付结汇制”,也就是说,只有提供支付合同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商业银行提出结汇。但这种意在控制企业无真实支付需求的结汇制度,对企业的结汇管制效果并不理想。
其透露,目前银行对企业的结汇基本“束手无策”。
实际上,从2002年起,我国在经过对20多个省的试点后,从当年7月1日开始改革外商投资项下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将外商投资项下资本金结汇业务,授权符合条件的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审核办理。银行在授权范围内履行审核、统计监测和报备责任。外管局变直接管理企业为重点监管银行。
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企业只需要向银行提交支付合同,就可以申请资本金结汇。这无疑为企业“钻空子”提供了可能。
“钻空子”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关联公司交易,将资本金结汇后支付到关联公司账上;二是提前支付货款,或者将本来可以按期付款的货物提前全额付清。
而外汇资本金流入及结汇的异常高增长,隐含的正是热钱的影子。
根据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的估计,热钱从2005年到2008年一季度,除却错误与遗漏项下资金估算,其本金合计收益的累计规模大约达到1.75万亿美元。
但是目前,针对热钱的控制,针对资本项下的资本金结汇并没有更好的治理办法。
外管局人士透露:“较有效的办法是核定资本金结汇的比例,比如根据正常的资本金结汇的数据核定其系数,以此控制结汇规模。”但这个方案的弊端是,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确定不同的系数,操作成本极高。
另外,有效控制异常的外汇资本金涌入和结汇,亦需要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地方政府、商务部、外管局对外资流入的管控达成广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