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
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目前工业品成本上升可能从以前的结构性影响转化为全局性影响,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受国内外双重力量挤压,广东近三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亏损。而调查显示,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更大。专家建议,应适当调整调控策略。
生产成本骤升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经历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的广东经济遭遇严重考验。
广东省统计局6月30日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8.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长4.3%,利润总额约占全国的9%,但增幅远远低于全国20.9%增幅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前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达11006家,增长12.7%,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6.0%;同时企业亏损额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该统计报告称,上述情况是因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主营业务成本。广东经济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珺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其最直接的原因与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有关。
1~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9.1%,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0.5个百分点。
在其背后是,今年一季度广东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创2001年以来最大单季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1%,创2005年来的最大单季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购销差从上季度的3.2个百分点扩大为4.6个百分点。
王珺表示,由于目前上涨压力主要来自能源原材料价格,重化工业受此冲击要相对严重和明显。而2000至2007年,广东轻重工业比例由47.6∶52.4转化为39.2∶60.8,7年间重工业比重上升了8.4个百分点。
由于广东煤炭资源全部依赖外部调入,目前占广东进口煤近九成的越南煤价格上涨已接近50%,煤炭成本过高导致广东煤炭发电企业除新机组外几乎全部亏损,而广东的工业电价比长三角平均高出0.08~0.1元。
上述统计报告也显示,主营业务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有色金属采矿、橡胶制品以及化学原料制品、电力、热力等行业。而所有这些行业都是以原油、金属等主要大宗商品为直接原材料。
警惕成本上升的全局性影响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向本报表示,政府应该对目前企业出现的亏损情况有所重视,并适当改变调控策略。
实际上,除规模以上企业外,众多中小企业目前所承受的经营压力更大。
黎友焕表示,根据他所在课题组的调查,目前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实际经营压力要比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更大,而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资金出现严重紧缺。“政府收缩流动性过剩的金融调控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导致银行把实业领域的投入资金连同房地产等被调控领域的资金也一并收紧。”
与此同时,广东外向型经济特征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不仅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且更易遭受外部经济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根据广州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1~5月,珠三角地区鞋类出口企业有2428家,比去年同期锐减2331家,其中接近一半的珠三角鞋类出口企业今年已没有出口实绩。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就此接受本报采访时甚至表示,未来广东还可能持续有些鞋企将关闭。
在广东投资多年的台资企业佛山冠华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黄良华也向本报坦言,多重因素相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平均增加了15%~20%。
一项就美国次贷危机对广东经济影响的紧急调研任务正在由广东社科院等机构快速展开,按照广东省政府的要求,相关调研和评测初步报告必须在本月下旬准时报呈。作为该项调研的负责人,黎友焕认为,如果宏观政策不作出适当调整,企业亏损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王珺也表示,目前的情况实际上是宏观经济波动通过企业的一种自然反应。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目前工业品成本上升可能从以前的结构性影响转化为全局性影响